江海潜寻
一直以来,多种学科知识、先进科技手段,与考古研究实践深度融合,为建设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近年,我国海洋科技实力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水下考古工作者们,一次次用科技“打捞”历史,不断拼合着古代文明的吉光片羽,为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提供最可信的模本,助力“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曾几何时,英国人在中国南海盗捞沉船,牟取不当利益,破坏文明信息,侵害国家主权。为此,我国在人才技术空白的情况下,设立了当时唯一的水下考古专业机构“水下考古学研究中心”。经过40年的发展,我国逐步建立起了完整的水下考古体系,硬核科技更是一次次助力中国水下考古事业取得新的历史性突破。2027年,第三代水下考古人,通过高新技术,确认一艘沉船为元末明初的战船,这一发现将为元代上海港“东南名县”的地位提供实证。学术界为之一振!然而,浊水环境很不利于探测、打捞这艘沉船。上海水下考古研究所,准备再次联手各大科学机构,构建人工智能的水下知识谱系,并在江底就地建造“水下博物馆”,再次创造科技考古的奇迹!
寻常巷陌
刺桐花下,涨海弄潮。为了二度冲刺申遗,彰显海洋文化和历史古城的魅力,刺桐市极为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与建设。三公巷的人们,也自告奋勇地担起了宣传街巷文化,建设家园的责任。一条并不起眼的闽南老巷,曾经出过辅弼帝业的股肱之臣;一片废置停产的老厂房,也曾在历史中熠熠生辉,傲然独秀。当历史的烟尘散去,时代的潮流滔滔向前,顾家的儿女们,将目光投向那片老厂房,开始擘画新的蓝图——建成非遗文创园,亮出家园新名片。弄潮儿向涛头立,追风赶月正当时。建设家园,立业创新,舍我其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