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姝予这下也来了兴趣,微微一挑眉,继续用饭,让小红豆继续说:
“宿主,这陈小姐以前为求自保,一直以柔弱状态示人,妥妥的一朵娇艳欲滴的白莲花,加上长的一副清丽纯欲的样貌,一直都是牢牢把握着自己未婚夫的身心,若不是那个符咒还有一种让人降智的效果,否者陈小姐怎会如此癫狂,就没有一个人会怀疑。
但是她的未婚夫,在贵族中是一个优秀的子弟,未来或许不错,可以对待陈小姐很好,就像是宿主上辈子听说过的郎情妾意,但是这是陈小姐维持自己的柔弱单纯的人设换来的,并不是真心所求,不过是无奈之下抓住的救命稻草。
若不是靠着未婚夫一家的婚约,只怕是坟头的草都已经是郁郁葱葱了。”
司姝予听着小红豆的分析,了然的点点头,的确,以刘家二郎的脾性,可以做到与妻子琴瑟和鸣,却并不会在意妻子曾经的遭遇,反而若是发现了妻子的真实面目,只怕是不写休书,就是最后的情分了。
本来还想聊一会儿的司姝予发现饭食已经吃的差不多了,也就先让小红豆在一旁吃一会儿系统商场里卖的系统零食,自己先处理一些事情。
随着小红豆咀嚼的声音响起,司姝予让人将膳食撤了下去,想起自从自己重生以来,就几乎没怎么贴身伺候的清卿清鸢两人,以后还是要经常相处的,空间可以瞒着,但是有些东西,也该让两姐妹慢慢的接触了。
之前和小红豆一起担心的司姝予,想着若是让身边之人修炼,会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所以上一次,仅仅给了一本古武秘籍,但是已经听说效果挺显着的。
于是,在其它人陆续撤掉餐食,司姝予一个眼神,清鸢自觉去关门之后,司姝予缓缓开口问道:
“清鸢,清卿,你们之前修炼的秘籍,最近效果如何?听说还不错,是吗?”
清卿清鸢两人,直接也是低头行礼,然后在允许下抬头,眼里都是兴奋激动的神色。
清鸢先上前一步,眼睛亮晶晶的:“殿下,这本秘籍当真是好东西,我和清卿都取得了不小的进步,现在宫里可以调动的暗卫,都修炼此功法,大家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清卿在一旁附和点头。
司姝予自然是高兴的,之前把秘籍给这两个丫鬟,就是希望整体可以提升一些实力,这样,对抗皇帝的势力也更有把握,为保住云家增添一分筹码。听到这话,似乎比想象的更加有成效。
于是直接吩咐道:“你们做的很好,都有赏赐。还有这份秘籍,比当时那个还要珍贵,以清卿的记忆力,早日将宫里的暗卫再提升一些实力,顺便将之前的秘籍让人送回云家,亲手交给外公,外公会明白的。”
清卿立刻领了命令去做,清鸢也去泡了一壶热茶端过来。
有着上辈子记忆的司姝予知道,自己的外公和各位舅舅,一直都隐藏着自己的武功实力。若不是京城保卫战,只怕是谁也不知道,一向都是以文官,文人示人的云家人,其实个个都是有着一些武功底子。
甚至就是一些战场上出生入死过很多年的老将,单论功夫方面,也不一定比的过云家人。
上辈子身先士卒,这辈子,她要让云家成为最后的赢家。
看来,还是要尽快了,毕竟,这辈子的鞑靼,不一定还会是上辈子的同样的时间偷袭,若是实力足够,只怕是在武老将军病危之时,就要偷袭了吧!
想起上辈子得到的情报,武老将军用自己的尸体震退鞑靼的大部队,要不然,京都面对的就不是三万的骑兵,而是三十万的兵马了。
尽管如此,还是因为鞑靼沿袭的线路是早早就打通了的一条最近的路,这一路的百姓被烧杀抢掠,官府却在夜夜笙歌,压下情报,直接放大批鞑靼人马进京。
沿途路上,顽强抵抗的人家,竟是最为讽刺的被以不忠罪名强制要求回到老家的杨老太师一家子,就是妇孺也拿起刀枪拼命,只为守护所在地方的百姓。
最后一门忠烈,全部惨死,无一生还。
想起这些血淋淋的情报,司姝予怎能不悲愤,又怎能不恨。
之前的皇室权柄虽然有些落入世家手里,这些东西若是想收回来,大不了做的绝一些,降旨赐罪。
但是这些人里有忠君爱国的人,有掌握重要权力的人,一旦开始屠戮,百姓就是最为受苦之人。所以,一直都是皇室在和世家斗,在内斗,这里面自然不可能不会损失一些忠臣良将。
但是,如上辈子那些马革裹尸还要受万人唾骂的境地,当真是少之又少。
司姝予一直想保护的,从来都不是仅仅只是云家罢了,还想要保护那些应该活下来的人,至少也是流芳百世,而不是千古骂名。
想起上辈子的时候,教导自己的夫子所说过的话:“天下之间,纷纷扰扰,从无停歇,似乎随波逐流就是生存的法则。但这不是我们要走的路。
身为公主,很多人包括最高位之人,就是一些也是这个身份的人,都困顿于世间的枷锁。从未思考过,天下大事,是所有人的大事,也是女子的大事。
世人要求女子困顿于四方天地,却又将女子当做是商品,似乎牺牲一个女子,就是天底下,最最划算的事情。
可是从来没有想过,看似只是牺牲一人的美好结局,是以整个王朝的尊严去换的,是以整个国家的骨气去换的。
他们难道不知道自己的金尊玉贵的公主,到了那些蛮夷之地所要承受的苦难吗?
他们是知道的,但是他们不想承认自己的懦弱,不想承认自己的自私,不想承认自己的国力不足。
所以将这些送出去的公主伪装成和平的使者,可笑的是这个理由,所有人都是相信的,尤其是连自己孩子都眼睛不眨送出去的一些父母族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