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国内的燃气轮机发展史,就是一部国内科研工作者摔打滚爬摸索成长的进程史,凝结着国人的不甘,和国人的畅想。

顶着嘲笑和不看好,迎难直上。

现在处在于,初步看到光明的状态。虽然,国内的燃气轮机还不够先进,效率还很低,但是,基础有了,国产化有了,是从零到有的跨越。

那些嘲笑国内抄作业的,纯属脑残,他们的邻居哪家有那么大方,能够把关键技术透露出来,让国内去抄作业?

效率低,那就改进,持续优化,终有能够立足国际,领先国际的时候,而这个基础,又有了吴桐的加盟。吴桐,势必想要加速这个优化的进程,将效率提升到,目前所能达到的极限。

这也是,她的设计,一直以来的追求,无限拟完美,以她当前水平的完美。在她的知识体系突破的时候,也是这种拟完美状态能够再度优化的时候!

吴桐决定,还是从燃气轮机着手,作为进阶前的过渡技术。

倒不是她不能搞核动力航母,而是根据她的下一项大课题安排,核裂变动力航母,代价高,同时又不具备前途,没有费力去搞的价值。当然,如果国内真有这个需要,那就增加上研发就是了!

第二则是,国内也有不乏优秀科研工作者的弯道超车突破,马总的船舶综电系统,正是这其中的一项,将传统船舶相互独立的机械推进系统和电力系统以电能形式合二为一,通过电力网络为船舶推进、通信导航、特种作业和日用设备等提供电能,实现了全船能源的综合利用。

如果能配上更好更强动力的燃气轮机,可以发挥的正向结果可能会大于双剑合璧!

船舶综电系统的诞生,根本源于自20世纪末以来,随着各国海洋开发和海防建设的快速发展,船舶电能需求大幅增加,并对船舶动力的机动性、安静性和燃油经济性等性能要求显着提高。

同时,石油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不断恶化,各国正积极倡导发展绿色船舶,促进可再生能源在船舶动力中的应用。

此背景下,船舶综合电力系统应运而生,船舶综合电力系统被誉为船舶动力的第三次革命。

不仅实现了船舶推进系统和电力系统的集成,而且更容易实现全船能量的精确高效控制以及多种再生能源的灵活接入,降低船舶动力对传统化石燃料的依赖度。

新型燃气轮机研发成功,所辐射的领域,不仅仅是航母,其他船舶、重工、电力等等多个领域,都能共享技术成果,不仅是军-工,经济领域也可以获得重大发展机会,可以说是一举数得。

吴桐在徐工这里获得了足够的资料历史和分部了解,开始了扎根资料室,对整个航母的动力系统,进入潜心研究的阶段。航母涉及的版块实在过于众多,饶是吴桐,也没打算一口吃个大胖子,一下子解决方方面面。她首先关注的,依然是自己的拿手板块,也是至关重要的动力系统。

“李领导,我准备从动力系统着手,一是这方面,算是我擅长的领域,二也是,这也是您邀请我过来的关键!”

航发动力学和船舶动力虽然几乎不尽相同,但是最根源的动力学知识,总归是通用的。虽然乍一看,两者之间天差地别。

第一点儿,他们在结构上,就存在很大的差别。航空发动机一般采用轴流式压气机、涡轮燃烧室、涡轮驱动器等部件组成。

而轮船发动机多采用柴油机构成,柴油机一般采用往复式内燃机,通过推动曲轴连杆驱动机械设备。

由于使用环境不同,航空发动机和轮船发动机的性能指标和使用要求也不同。航空发动机飞行高度高、气温低、空气稀薄、速度快,在高速飞行时需要大量的进气和压气。而轮船发动机主要在海上使用,需要经受海水腐蚀、高温高压等恶劣环境,具备比较强的耐蚀性和耐久性。

航空发动机和轮船发动机的主要任务也不相同。航空发动机一般需要追求轻量化、高效率、高功率等指标,以满足高空高速的飞行要求。轮船发动机则更注重动力输出平稳、油耗低、噪音小等指标,以确保长时间的航行和燃油的经济使用····

但是,他们依然同属于发动机范畴,真正深入了解学习后,吴桐发现,他们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两种发动机许多技术,都可以通用。

甚至舰用燃气轮机,也是属于涡扇发动机改进型的一种。以吴桐在航空发动机上的底蕴,这不由得,很是加快了,她在船舶蒸汽轮机,船舶发动机上的学习进度。

吴桐的到来,除了接待他的徐工,未引起过多的动静,吴桐入驻后,基本都在资料室。核心资料室就在徐工的办公室内辖的附属房间,她在资料室和住宿之间两点一线,除了授予吴桐机密资料室权限的徐工,几乎再无二人意识到吴桐的存在、

可以说,吴桐将自己的存在感,在707所降到了最低。低到徐工若不是每天都有和吴桐碰面,帮她开启机密资料室,几乎都感觉不到吴桐太大的存在感。

吴桐扎根式的学习态度,更是让徐工大为赞赏,无外乎吴桐能在小小年纪做出那么多震铄古今的成就,只看她这般学习态度,就能见微知着,窥得冰山一角!

费了两周时间,吴桐把资料室的绝密资料便览一空,她在推衍空间里建立的航母模型,也随着资料数据的填补,更加的周密详实,近乎等同于一比一复刻,从内到里,几乎精确到了每一个部件。其中,又以吴桐主研方向的动力系统,被吴桐加重标出。

这一步,也从推衍空间,衍射到了吴桐现实中的草稿纸上,关于动力系统,被吴桐着重加色标出。等比例缩小汇聚在一张四开的白纸上的精细模型,吴桐的绘图技术和资料提炼重点,也再一次让徐工赞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