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店开业,自然是非常火爆。
李宁菲又待了两天,就赶紧赶回了京城。
这个时候,啃爷爷在京城已经试营业半个多月了。
啃爷爷家包含有2块啃指原味鸡、一份鸡汁土豆泥、一份菜丝沙拉外加一个小餐包的套餐,售价为6.3元。
这对于当时月均工资才几十块钱的国人来说,是比较奢侈的消费了。
不过,看着眼熟的食品海报,加上那高昂的价格,京城百姓只觉得啃爷爷有些漫天要价。
同样的套餐,他们能花三块多钱买到,为什么要去买六块多钱的呢?
因为星华汉堡在他们推出主打套餐的同时,也推出了类似的套餐,无论是味道还是数量,一点儿都不比啃爷爷差,价格却只是啃爷爷的一半。
所以,原本预想的火爆场面没有出现在啃爷爷这里,反而推动了人们去星华汉堡消费的决心——便宜了一半的套餐,谁买谁就是占了便宜!
以至于在啃爷爷开业后,星华汉堡每一天的排队人数都爆满。
每天的队伍都长到需要店里派专人维持秩序。
到了周末,队伍甚至能排到超过四五百米。
一直持续了半个月,到星华汉堡吃饭仍然要排上将近一个小时的队。
而去不远处啃爷爷家吃饭的人,则稀稀拉拉。
毕竟,大部分人都还是比较理智的,占便宜总比吃亏要好。
不过大部分外宾还是去支持了啃爷爷的生意。
只是,一番比较下来,他们居然觉得还是星华汉堡的东西更好吃!
为了美味,不必纠结,他们决定以后还是去星华汉堡吃饭吧!
在经历了半个多月的打击之后,啃爷爷也调整了自家的价格。
但他们家的很多东西都是进口的,所以即便再怎么调整,成本价在那里呢,也不可能比星华汉堡的低。
所以,他们最终的价格还是比星华汉堡高了一到两成。
这样一来,倒是吸引了不少顾客。
顾客们也都很想尝试一下进口的炸鸡味道怎么样。
于是,啃爷爷家店门口也开始出现了排队的情况,虽然不如星华汉堡店那么夸张,队伍也有个三米五米了。
顾客排队,一度引起了店长的激动。
他觉得啃爷爷崛起的时候到了!
只是,留住顾客的最终还是产品和服务。
李宁菲招聘的每个员工都经过了专业的培训,同样身穿特定制服,定期接受二次培训和考验,所以,星华汉堡店的服务和产品质量都是可以保障的。
一点都不比啃爷爷家的逊色。
所以,经过比较,绝大多数顾客还是选择了回归星华汉堡。
不过,李宁菲也不是想把啃爷爷一棍子打死。
毕竟,市场需要良性竞争,而不是一家独大。
搞垄断的话,很容易被国家爸爸出手调控。
所以,后期李宁菲特意推出了一些不同于啃爷爷的套餐。
跟他们错开种类,这样就分流了一小部分顾客,用于维系啃爷爷的生意,让它不至于倒闭。
相信看到啃爷爷的现状,麦当当大概率不会再进军国内市场了吧?!
所以,以后可能就是星华汉堡和啃爷爷打擂台了。
……
同时,因为先入为主的原因,很多人都以为“汉堡”是星华汉堡店发明的,不然怎么叫“汉堡”呢?不叫“英堡”,“德堡”?
李宁菲自然不知道人们居然会如此理解。
所以就这么阴差阳错地理解了好多年,直到多年后,人们才从互联网上知道了“汉堡”原来是西方的一种吃食。
而他们吃了多年的“西餐”,居然是本国人开的店!
这也让他们引以为豪——吃自己人的西餐,钱都让自己人挣了,肥水不流外人田!
前世啃爷爷开业以后,前三个月几乎每天营业额都高达4万块钱的盛况,这一世没有出现。
严重打击了啃爷爷开店的信心,所以后期它的扩张就缓慢了很多。
反观“星华汉堡”,除了直营店,全国各地的小县城也开满了加盟店。
即便是本着“薄利多销”的原则,星华汉堡一年的盈利也有大几千万,甚至上亿了!
这么多钱,一部分被李宁菲拿出来给员工分红了,一部分被她用于继续建学校了。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预示着他未来的发展。
国家都已经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充分说明国家对教育的重视。
而她作为一个未来的穿越者,更明白科技兴邦的道理,而人才就是那最重要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