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 第899章 拼刺刀我也不怕你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中国军队不按常理和日军拼刺刀,而是倚仗火力先下手为强,痛快淋漓地几乎全歼了渡边大队,让龟尾抽搐不已。他的旅团只剩一个步兵联队,现在又三去其一,怎不伤心?

是冒着对方的弹雨继续进攻----按照之前的打法,对面的敌军也不过只有这么点机枪看家了。别看他们打得凶,这一顿下来,估计七七八八也就差不多了。

不过他们总会留那么一点子弹的,再次强攻,也总会有不菲的损失的,这相当于是拿人命来消耗其子弹啊!但根据估算,最多一天,支那军的援军及后勤便会跟到,到时候,弹尽粮绝的日军更将是灭顶之灾!

而且更可怖的是,一旦支那军队稳定住阵线,又将在临津江边和己方相持。按照日军的实力,一旦支那军援军就位,一时半会之间,想突破其防线难上加难,久迩宫邦彦王司令官筹划多日的奇袭将成泡影。

没办法,拼了!好机会稍纵即逝,此后将再难有日军人数占上风、装备也不弱的机会了。龟尾咬咬牙,第二大队又压了上去!

这种浑不畏死的劲头让董升堂团长倒吸一口凉气。倒不是怕他们,而是在战斗中这样的勇气是值得尊重的,即使他们是自己的敌人。对这样的敌人,最好的回礼是让其慷慨赴死。

于是机枪声再度响起,日军仍然像被割掉的韭菜齐齐倒地,只是,现场多了几分悲壮而已。然而没有太多的时间来唏嘘,因为董升堂已经接到前线营部惊慌失措的消息:“报告团长,我们子弹所剩无几!”

大屠杀虽然很爽,但是浪费弹药也是惊人的。歼灭渡边半个大队时即已用去半数子弹,在痛歼第二个日军大队时便已青黄不接了。不过,团部的指令是有一颗子弹就不浪费人力去拼刺刀,所以大家也都卯足劲来打。

董升堂倒不吃惊。他盘算了一下,日军一个大队标准为1100人,从战场情况来看,足足有一千五百人已经命丧当场。龟尾旅团是之前打漏的残军,杂七杂八加起来不过一个联队不到4000人。可以说,中国军队已经重创其锐气。

仗打到这个份上,已经算打得相当给力了。这边的局势,他早已经派遣通讯人员向师部汇报,想来基于如此重要的地位,师部以及朝司都不会无动于衷的。自己作为前线指挥官,现在所能做的,就是多扛一会是一会,给后继部队多争取一些时间吧!

想到此,他大吼一声:“慌什么!日本人没有子弹都敢向上冲,我们大刀队反而没有这个胆子了?传令全团,把大刀队集合起来作为前锋,我们跟他们拼一场!”

将为军之胆。团长都如此说,手下们自然勇气百倍。100师之所以被称为“万岁师”,那是前不久大刀队袭击日军赚下的功勋。这个殊荣全师上下于有荣焉,受此鼓舞,各团、各营都自行组建了规模不等的大刀队伍,誓要将这种荣誉保留到底。

又是见真章的时候了,这种时候,无论如何,不能砸自己的场子。所谓军魂,所谓精神,就是这么来的。

零星的枪声后,两边都挂上刺刀。能否一雪前耻、给友军打开突破的窗口,扭转前一阶段不利的局面,是龟尾将功赎罪的唯一机会;而能否继续书写辉煌、把日军死死拦在这里、为友军全面控制战场及保住阶段性胜利果实,考验着年轻的人民军官兵。

这将是一场苦战、恶战、死战。

事实也确是如此。日军第6师团是一支精锐之师,尽管主力被歼,它的余韵仍在。尽管前面是尸山血海,日军仍然鼓足勇气,嗷嗷叫着向前冲。

不过杀气正盛的人民军丝毫不露怯色,团与营级的大刀队聚在一起,不下上千人的规模。齐刷刷拔出大刀的气势,足以亮瞎日军的眼。

即便在进入热兵|器时代,近身肉搏仍然不可避免,这种特殊情况下的特殊战事直到五十年代才基本上告一段落。在此期间,人民军对于刺杀的训练,一直是作为一项重点来做的。

即使解放军训练大纲在90年代取消了的刺杀训练,在十余年后,2009年开始实行的新一代军事训练大纲,又把刺杀训练列为陆军和其他军兵种的共同训练的选训科目,其中特战侦察、警卫部队和武警部队等为必训科目。

这种种现象说明,刺杀这种传统的对于勇气的锻炼手段,军事上并不过时。

何况现代战争条件下,后勤的一个不通畅,就有可能造成子弹断顿,那时威力巨大的大炮和机枪反而不如烧火棍。尽管中国目前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在偏远地区、边疆地区,在农村,交通还不是很便利,所以人民军一直保留着这项技能。

日军更不用说了。正史上日军在武器明显战优,军人素质明显高于中国军队的情况下,还频繁的与中国军队进行冷兵器时代的白刃战。

究起原因,一是省钱:日本作为一个岛国,资源匮乏,日军占领东三省重要一个原因也是掠夺中国矿产资源以供日军使用,二战中盟军禁止向日本出口石油、钢铁、铁矿石等基础物资,日军不得不精打细算。

二是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作祟:日本虽然经过明治维新走上现代化已有四十载,但骨子里的武士道精神并未消除,不怕死、为天皇舍命的武士道精神正好体现在血腥的白刃战中。

因此他们对于白刃战的研究比中国更投入,妄图以此来压制敌方的锐气。

正史上日军对其它国家也不是没有进行过白刃战,如在二战中的亚洲战场上,日军与美苏军队也进行过白刃战,但都只是昙花一现。

我们先来观摩日军与美苏之间的白刃战。日军当时的主流战法是,在军队推进到对方阵地前沿,便下令军队在步枪上装刺刀或者使用军刀,近距离对敌人发起冲击。在战争初期,这种近距离刺刀冲锋气势惊人,美军伤亡惨重,对于这种野蛮战法美军也非常头痛。

美军经过实战研究,发现手枪对于近距离作战效果非常好,手枪轻便,射击方向可以轻易转变,但装弹量少,一次只能装置七发弹药,近距离射击完后很难再有时间重新装置。

针对这一特点,美军设计了一种针对于冲锋时的战法:三人为一小组,两人射击,一人子弹打空后,另一个人补上,两人掩护装弹。美军用手|枪这一战法,日军在冲锋时,经常还未到敌方阵地就被报销了,从此日军不敢随便找美军拼刺刀送死了。

至于日苏两军在战场上冲锋的较量,苏联人第一次战争就让日本人尝到了苦头,完全没有给日军表演东洋刀法的机会。

苏军普遍配备冲锋|枪,冲锋|枪以其射击量大、射击精度低着称,面对日军的白刃冲锋,正好可以发挥冲锋|枪的威力,冲锋的日军在冲锋|枪的射击下,成片的倒下,给日军造成了不小的阴影。

大概唯一略显不重视白刃战问题的就是德国人了,这和它的战术运用和装备有关。德军进攻特别重视装甲部队的快速突击,防御重视工事和装甲部队的配合,近战的机会不是没有,却多发生在狭窄的工事、建筑里,比如斯大林格勒会战。

这时,德军多用爆破、扫射来清除敌人,比用刺刀的机会多得多。这样,就被德国人总结出了“冲锋|枪加手榴|弹打近战金不换”的真理。

其实,德国人不是不能白刃战,他们更擅长在狭小空间用匕首、工兵铲等武器解决问题,《拯救大兵瑞恩》里面就有这样一个镜头。

当对面的人民军纷纷扬起大刀照头直搂时,日军才想起来:这不是那支专砍脑袋的“万岁师”吗!

通过国家广播的大力宣传,“万岁师”的美名在日本国内也有很大市场,那支令人闻风丧胆的军队不但没有被剥弱,反而规模更庞大了。一些听说过的日军官兵不由得摸摸脖子,似乎摸到脑袋还在便长吁一口气。

死不可怕,可怕的是脑袋没了进不了靖国神社、成了孤魂野鬼,这才是最让人恐怖的。参战日军所能想到的唯一一件事情就是:有中村联队在旁边,至不济他们也会把头颅与身体放在一块吧?交战时只要努力提防,总不至于被砍头吧?

“咔嚓”一声,一个大刀队官兵砍断了一名日军挡在头上的步枪,余震让那名日军胳膊巨震。未等他反应过来,大刀顺着半截枪|托滑下,削在了他的手上,引起一声惨叫。

“扑通”一声,那是一名日军趁乱中一刀刺透一名跃起的大刀队士兵,那名士兵同时刀也脱手,砸中另外一名日军的面门…

类似的争斗遍布各个角落,超过八百名大刀队员和两千人的刺刀队员,与两千多人的日军搅在一起,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进行了一场现代战争史上最大的白刃战。

中村目瞪口呆地看着双方的死磕,在之前的战斗中,他的联队同样打光了子弹。怎么帮队友呢?“败不怕”的第八联队可没有和敌人拼刺刀的勇气,如果他们能够做到这点,又怎么会在其它的战斗中贪生怕死?

要知道近距决战的惨状要远远超出远距离的交火,一枪毙命也倒罢了,面对面地看着鲜血、肢体、脑|浆溅一身、一脸,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的。

“打疯了!”这是中村忍住呕吐前唯一的想法,在一阵急剧的倾泄后,中村脑际反而更加清明:“支那军队有人数上的巨大优势,在装备上和我们不相上下甚至还更胜一筹,现在竟然也有这样的勇气,这样的军队,帝国能够战而胜之吗?”

第一次,这种想法萦绕在日军一线指挥官的脑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