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供迎,年夜饭,老爷子
“想……”
“行,过完年,我教你个东西,绝对赚钱!”
对于王志勇的话,王秋林倒不是不相信,他早就从自己老婆嘴里知道他们家这个小孩不一般。
自己妹妹这年底能赚到钱全靠这个外甥的主意,
别的不说,这个电视可是明摆着在这里的啊,
不就是干活吗?为了电视,干点活怎么了?到时候自己家有了电视,每天在家看着电视喝点小酒,美滋滋啊!
一想到那个神仙日子,还有村里人的羡慕,王秋林顿时就有了动力!
“行!说好了啊,过了年我过来找你!”
“没问题!”
王志勇答应的很痛快,他就是想改改自己这个二舅的懒病,好好的一个人天天偷懒怎么行?
不仅要治他这个懒病,他还打算跟二姑说说,拿住他的钱,省得他出去乱花。
到时候教手艺可不能只教他,关键部分得在二姑手里,要不然拿捏不住他。
送走了二舅,王志勇跟爷爷聊了聊,发现老爷子身体还不错,
腿已经不太疼了,精气神也挺好,心里也松了口气。
……
过个年其实要忙的东西挺多的,家里收拾的也差不多了,剩下的纯粹是过年的事情。
比如祭祖,按理说应该是王贤国带着孩子过去,至少也得带着长子,也就是王志勇。
不过当时他没回来,二十九凌晨三点多王贤国就去祭祖放鞭回来了,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北方宗族观念没那么重,只用祭拜自己家的就可以,他们家就王志勇奶奶去世了,
其他的都是主家去祭祀,比如他爷爷的父亲,他爷爷还在,但是年纪大了,都是老大家去祭拜,他们属于二房,没资格去。
祭祖后面就没什么事了,接着就是年三十供迎,
这里叫供迎,白话来说就是供祖宗,迎祖宗进门回家过年,
也可以供神仙,看各家选择,是寿星还是财神都行。
因为他们家还有族谱,所以现在还是选择供祖,
前世后来因为李大林的事情家没了,族谱也没了才改成供财神的。
族谱一般是一本小册子,但是过年供的是一张图像,最顶上是家祖画像,底下是一排排格子。
格子左边写年份或者年代,右边写一些供词,中间从最顶上的家祖名字开始往下分支。
比如第一行,明朝,王公翰铭,明万历四十七年贡生,历任……这个就是先祖,也是开枝散叶的根源。
第二行,明朝,长子王吉昌,象州秀才,妻王李氏……次子王吉瑞,妻王刘氏……
第三行……
就这样一辈辈传下来,开枝散叶逐渐形成一个庞大的家族。
这要是放在南方,必然是密密麻麻记得满满当当,但是北方不太讲究这个,到了后期因为开枝散叶的太多了,基本上就是只记自己这一脉。
比如你是长子,那就顺着长子那一脉写下来,你是次子,那就顺着次子那一脉往后写,反正很复杂,
这东西一丢了,想要修复都很难,这也是后来他们家改祭祀财神的原因,
因为家族里有传承的这一辈就传到王明秀她父亲,也就是王贤库他那里,结果他后来得了肝癌五十多岁就去世了,后来就失传了。
把画像挂在北边墙上,朝南正对着当门的门口,前面摆上供桌。
供桌上需要摆放贡品香烛,贡品要讲究一些。
需要鸡鸭鱼肉起码三样,还要有各种菜肴,水果什么的,一共六到九道菜。
肉菜上面放菠菜或者芫荽等绿叶菜,摆三双筷子放在供桌上面。筷子前面放三杯白酒,
这样里面是肉菜,两边是水果,外面是其他菜肴,接着是筷子,白酒,依次往外。
供桌两边摆放蜡烛彻夜燃烧,中间最前面是放香炉,里面放小米插香用。
供桌前面放火盆,这个是烧纸用的,等到时间到了供迎的时候需要先烧纸告诉祖宗我要迎你回来过年了。
接着王贤国把一壶酒洒在地上带头磕头,王志勇要在后一个身位跟着三跪九叩。
本来这些应该是他爷爷王德明领头的,先不说他爷爷腿受伤了只能在一边看着,即便是领头也不是在他们家,而是去老大家里。
老大家人家还不乐意呢,所以这里的一家之主还是王贤国,他爷爷王德明仅仅是来养老的,很清楚自己的定位。
烧完纸就开始放拦门棍,就是一根棍子摆在大门口,只有自家祖宗能够进来,孤魂野鬼不得入内。
放好以后需要放鞭炮,驱散周围乱七八糟的东西,在门口烧纸引路,磕头邀请,这一套算是完成了。
剩下的就是开开心心过大年。
王秋芸把下午开始准备好的饭菜一个个下锅开始炒年夜饭。
估计是为了晚上好看电视,王志勇已经说了,七八点的时候节目就要开始了。
所以无论是供迎还是年夜饭明显都提前了不少,
供迎的时候天都刚刚擦黑,炒完菜这才七点左右。
家里是有钱了,往年盼着望着的猪肉今年是各种花样的都有,猪蹄子,猪肉肠,烧肉,猪尾巴……
说起猪尾巴,也不知道王贤国怎么想的,总是觉得他们孩子喜欢吃这东西,每年过年都给他买,后来就是他弟弟。
好吃确实是好吃,就是吧,直到现在他都不明白这玩意儿到底有什么寓意。
“爷爷,你喝这个酒,这个可是茅台,咱们国家最好的酒!”
“茅台?嗯嗯,这个我喝过,是这个味!”
“爷爷你还喝过茅台呢?”
“那是,当年在部队里,打完仗缴获了一车茅台,师长就给我们分了,一人分了一水壶盖,我记得明白着呢!”
说起自己的光辉岁月,老爷子突然来了兴致。
他们兄弟四个都是当兵的,从民兵到游击队,从送鸡毛信的通信兵到后来的解放战争,可以说还是发生了挺多事情的。
可惜就可惜在不怎么识字,又被战争耽误了,快建国了才找了个媳妇,要不然也不会这么晚生孩子。
“唉,也不知道老四怎么样了……”
老四就是他们兄弟四个最小的那个,比王德明小二十多岁,当年建国以后那几年,他跟两个弟弟都在这里成家了,就没跟着部队去京城。
老四当年才十七岁,就跟着进了卫戍部队当了文艺兵,老爷子这是想起弟弟来了。
只是他不知道的是,四爷爷后世王志勇去看过,找了个京城姑娘,有点势利眼,瞧不起乡下人,但是生活很好,
反倒是他二弟,也就是老二,再过几年就要去世了。
王志勇记忆中还残留着当年的场景,那时候他披麻戴孝还不理解是什么意思。
只记得当年他们家多了一张照片,里面是两个老人,一个是他爷爷王德明,另一个就是老三王德月。
这也是他这辈子最后一次拍照片。
99年的时候,老爷子因为急性腹泻加重感冒,全身器官衰竭去世,虚岁90岁,终究是没有跨过千禧年那道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