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40章 商业布局

百强唱片对内地唱片行业的改变,终极目标,是尽可能早的,促成国家对版权保护,进行立法保护。

赵方林现在,已经被选为鹏城的政@协委员,有很大的可能,成为政@协全国委员。

另外,陈丹尼、哥哥张、梅安蒂,也各自成为粤省下面市县的政@协委员,未来也有希望成为政@协全国委员。

就像原时空的大哥成一样,有资格参与到相关政策的提案立项。

赵方林未来的提案,会着重聚焦在版权保护方面,尽量促成相关法律的完善。

原时空,内地直到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开始,才正视影视剧、音乐版权的保护,白白错过了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的黄金发展期。

现在,赵方林已经通过百强唱片的“千城万店计划”,通过市场手段,压缩了盗版的生存空间。

有信心,当互联网在内地兴起,网络时代到来,也能抢先一步布局,改变内地唱片行业的命运。

赵方林现在,之所以执着于,通过华星唱片,收购其他中小唱片公司,尽量积累音乐版权,就是在为网络时代未雨绸缪。

华星唱片目前拥有的音乐版权,能占到整个华语歌坛的40%!

另外60%,宝丽金唱片占比也有40%,剩下的份额,由华纳唱片、百代唱片瓜分。

现在不太值钱的音乐版权,到了网络时代,却能成为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金矿。

不只是华星唱片,在港岛、宝岛布局,百强唱片,也在内地唱片市场,同样进行布局。

除了歌曲版权,百强唱片也不放过戏曲、曲艺的版权。

百强唱片正好钱多得没处花,现在内地唱片行业的相关版权,价值也不高,此时不扫货,更待何时?

不只是音乐、戏曲、曲艺版权,赵方林也在通过邵氏电影公司,在暗自收拢电影版权。

邵氏电影公司,本来就拥有整个港岛影坛,数量最多的电影版权库。

六爷邵毅夫执掌邵氏电影公司二十多年,拍了一千多部电影。

赵方林接手之后,专门等着那些已经倒闭停产的电影公司,诸如潘老板的德宝电影公司、“新艺城三巨头”的新艺城影业,乃至洪金宝的宝禾电影公司。

现在,邵氏电影公司的版权库,拥有的影片数量,已经超过了1500部。

占了整个港岛影坛电影版权的50%!

剩下的40%,嘉禾电影公司占了30%。

剩下的20%,则由永辉电影公司、金公主电影公司瓜分。

邵氏电影公司的账面盈利,有相当一部分,被赵方林用来,持续收购电影版权。

赚得多花不完,赵方林甚至瞄向了北美电影市场,通过tVb英文台,大批量收购好莱坞老电影版权。

港岛的电影公司,和内地后来的电影公司一样,都不重视电影版权的后续开发。

电影拍出来,只是收割一波票房,再把网络版权,卖给视频网站,就算完事。

与北美电影市场,成熟的市场化运营,相差甚远。

市场环境不同,在港岛、内地,不能简单复制北面电影市场的运营方式。

不过,电影版权如果开发得当,也会和音乐版权一样,成为一个源源不断的金矿。

tVb开设电影台,只是对电影版权后续开发的形式之一。

tVb电影台,现在已经在全亚洲范围内,聚拢起一批重视观众,1993年全年广告费,也超过了1亿港币。

电影台主要播放经典老电影,几乎没有什么运营成本。

电影台现阶段的支出,除了每年的上星费用,就是几档主要报道电影资讯的节目。

要是单论盈利率的话,tVb电影台,在tVb现有的六大频道中,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

电影台的盈利率,能够达到50%,1亿港币的广告费,净利润高达5000万港币。

与之相比,不论是收视率高的翡翠台、明珠台,还是同为专项频道的动漫台、财经台、音乐台,盈利率都大为不如。

翡翠台、明珠台的广告费营收虽然高,但是运营费用也更高,盈利率只有30%。

动漫台、财经台、音乐台,盈利率也只能做到40%左右。

邵氏电影公司,现在与其他电影公司合拍电影,合约中都会明确注明,邵氏电影公司宁愿少要一些票房分成,也要拥有影片的后续版权。

赵方林情愿用一定的眼前利益,换取长远利益。

1993年9月,内地出现一种新型音像播放设备——“万燕牌”Vcd影碟机。

赵方林一开始没有注意到这款产品,直到1994年初,去京城出差,才在tVb京城演播中心,看到这款产品的初代样机。

Vcd影碟机,虽然才刚上市不久,但是主要功能,已经与赵方林上辈子熟悉的产品,基本没什么两样了。

赵方林立即来到徽省合肥,找到“万燕牌”Vcd影碟机的生产厂商,寻求合作。

经过多轮谈判,赵方林最终以5000万港币的价格,购入“万燕牌”Vcd影碟机全套技术。

Vcd影碟机,虽然才上市不久,但是并没有太高深的核心技术,“万燕牌”Vcd影碟机的生产厂商对此也不太重视。

甚至没有申请相关专利的情况下,就匆匆上市了首款产品。

现在,“万燕牌”Vcd影碟机的产品,已经在市场上,打响了名声,但是技术参数也泄露了出去。

第一批产品,被其他厂商买去,通过产品反推技术,很快就能推出仿制产品。

赵方林若是想要涉足Vcd影碟机行业的话,完全可以有样学样,那样的话,花费可能都要不了100万港币。

不过,赵方林最终还是选择支付5000万港币,除了购买“万燕牌”Vcd影碟机的全套技术,还拥有“万燕牌”Vcd影碟机生产厂20%的股权。

有了5000万港币的注资,“万燕牌”Vcd影碟机的生产厂商,可以在短时间内,扩大生产规模。

赵方林得到“万燕牌”Vcd影碟机的全套生产技术,回过头来,便在鹏城建设新厂,生产自有品牌Vcd影碟机。

原时空,Vcd影碟机,以及后来的dVd影碟机盛行,是内地和港岛电影市场,从90年代后半期,到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饱受盗版侵扰的重要原因。

人们通过购买盗版Vcd、dVd,可以非常方便地在自己家里看电影,必然会影响去电影院看电影的意愿。

赵方林暂时不知道该如何改变这种局面。

既然改变不了,索性就加入其中!

Vcd影碟机,和后来的dVd影碟机,攻陷内地电影市场,令电影行业陷入长达十几年的寒冬。

赵方林就加入到Vcd影碟机的生产行列,通过Vcd影碟机的盈利,对电影票房上的亏损,进行补贴。

另外,还可以学习音乐磁带,低价生产正版Vcd碟片,对盗版市场造成冲击。

华星唱片,开辟出随身听这个新业务。

邵氏电影公司,也可以开辟出Vcd影碟机这个新市场。

拍电影不赚钱,卖Vcd碟片,卖Vcd影碟机赚钱,也是一样。

开建自有品牌Vcd影碟机的同时,赵方林通过中间商,找到Vcd行业标准的制定者,倭国的索尼、飞利浦、松下等公司,以及荷兰的飞利浦,趁着Vcd影碟机尚未在世界范围内,大行其道,以1亿美刀的价格,买下Vcd影碟机的核心技术版权授权。

索尼和飞利浦,正在开发比Vcd更先进的dVd,并不太重视Vcd影碟机市场的前景。

赵方林手中没有那么多流动资金,这1亿美刀,还是通过抵押邵氏电影公司的股权,从银行借贷来的。

索尼、飞利浦,之所以贱卖Vcd影碟机核心技术版权授权,是因为他们这个时候,看不到Vcd影碟机这种初级产品,在内地、印度这样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市场前景。

原时空,Vcd影碟机,1993年刚上市的时候,在内地销量只有几千台,定价高达4000块。

1994年销量也只有几万台,1995年,销量提升到60万台。

而到了1996年,随着大量厂商,加入到Vcd影碟机赛道,大量同质化产品上市,售价从之前4000块,下降到2000块,销量迎来大爆发,全年销量高达600万台!

单是1996年,Vcd影碟机在内地,总销售额就达到了120亿!

1997年销量更是进一步提升到1000万台,虽然售价进一步下降,但是总产值,依然在100亿以上。

Vcd影碟机,从1993年上市,到1999年,市场达到饱和,并且被功能更先进的dVd取代,在内地的辉煌期,只有短短五六年的时间,但是总销量超过了5000万台,创造了500亿产值!

与此同时,在东南亚、印度、俄罗斯、非洲、南美等地,Vcd影碟机的产值,加起来不会低于内地。

所以,尽管辉煌期只有短短五六年,但是技术含量不高的Vcd影碟机,在全球范围内,却拥有高达1000亿港币的总产值!

就算赵方林生产的Vcd影碟机,只能占据全球范围内十分之一的市场,总产值也能达到100亿港币。

Vcd影碟机的利润率非常高,至少也能达到50%。

100亿港币总产值,利润率能够达到50亿港币,折算成美刀,也有6亿多美刀。

就算扣除到1亿美刀的版权授权费,利润也能有5亿美刀。

一年净赚1亿美刀,这样的好生意,可不常见。

原时空,内地的Vcd影碟机生产厂商,虽然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把市场总产值,推高到100亿以上。

但是,厂商的大部分利润,都被掌握Vcd影碟机的核心部件——视频解码芯片的外国生产厂商赚去了。

内地厂商,全都是为国外芯片生产厂商打工。

赵方林耗费1亿美刀,买来的,包括了Vcd影碟机核心部件——视频解码芯片的全套生产技术。

视频解码芯片相关技术,在现如今的芯片行业,属于初级产品,外国技术外流的限制不太严格,才会被赵方林这么容易就买到手。

技术到手,还得生产出来,才能创造利润。

为了尽可能降低敏感度,赵方林没有把视频解码芯片的生产厂,直接设在内地。

而是一边通过宝岛台积电,代工生产第一批视频解码芯片,一边在港岛,申请建厂。

芯片生产,算是高科技产业,不论到哪里,都能得到当地政府扶持,港岛这边当然也不例外。

港岛现在的制作业,虽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大批往内地转移,但是像芯片生产这样的高科技无烟环保产业,依然有生产空间。

芯片生产厂房,不是一时半会,能够建成的。

赵方林便先用台积电代工生产的视频解码芯片,进行自有品牌Vcd影碟机生产。

芯片到位,影碟机生产,不存在任何难度,甚至在小作坊里,就能自己攒机,和电脑组装一样。

赵方林是在1994年1月,从“万燕牌”Vcd影碟机生产厂商,获得生产技术。

在2月,购入视频解码芯片技术,并请台积电代工生产第一批芯片。

3月,被命名为“鸿鹄牌”的Vcd影碟机,抢在其他跟风品牌上市之前,率先登陆内地市场。

鸿鹄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注册在港岛,主要生产“鸿鹄牌”Vcd影碟机,和“青鸟牌”Vcd影碟机。

这两款影碟机,其实内部构造全部一样,只是外壳略有差别。

“鸿鹄牌”主要针对内地市场,“青鸟牌”则主攻海外市场。

同时,邵氏电影公司在鹏城,开设了一家Vcd碟片生产工厂,主要生产邵氏电影公司自有版权的港岛电影。

Vcd影碟机想要在内地推广开,必须要配合上Vcd碟片的大量上市。

原时空,首批进入内地市场的Vcd碟片,大都是从港岛、宝岛走私来的,内地盗版上看到其中利益,才会蜂拥而至,加大生产。

赵方林现在,在内地成立专门的Vcd碟片工厂,靠着邵氏电影公司的庞大版权库,先行生产足够多的正版Vcd,抢在盗版商之前,先赚回一些利润。

赵方林之所以给生产Vcd影碟机的公司,命名为“鸿鹄”,正是取“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意思。

赵方林在这就公司,寄托了非常远大的期望!

已经获得港岛政府审批通过,在港岛新界买了一块地,开工建设的芯片工厂,名字取得非常低调,叫做“蜡嘴雀”。

之所以取这么生僻的名字,出自一句民间谚语“蜡嘴儿开声,气死百灵”。

说的是,蜡嘴雀轻易不开声鸣叫,开始鸣叫能把百灵鸟气死,因为它的叫声比百灵鸟还好听。

还有一个寓意,则是“三年不鸣,一鸣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