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都市言情 > 重生港岛,成为娱乐大亨 > 第153章 星爷的电影风格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53章 星爷的电影风格

《大话西游》票房,在赵方林亲自制定的宣传策略,并亲自助阵的加持下,远超原时空。

原时空,《大话西游》上下两部,加起来的票房只有4596万港币。

现在,票房足足翻了将近一倍!

不仅光靠港岛本土票房,就能收回3000万港币的制片成本,还能小赚一笔。

海外票房就都是净赚了。

另外,《大话西游》的版权,还会卖给tVb电影台,虽然价格不高,但也是净赚。

此外,邵氏电影公司,还会为《大话西游》,发行精装超级加长导演剪辑版Vcd双碟版本,再捞一笔。

要是按照刘葡萄的导演尿性,整部《大话西游》,剪辑成200分钟,都不嫌多。

公映版本,删减了许多内容,例如八戒和沙僧的感情戏份。

这些内容,都会在超级加长导演剪辑版中,有所体现。

《大话西游》的口碑,受到一部影片,分上下两集上映的影响,如果有评分的话,下集《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的评分,要比上集《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低一点。

这也是下集的票房,要比上集低一些的原因之一。

实际上,单从影片的内容上讲,下集的精彩程度,其实是要在上集之上的。

因为是把一部完整的影片,硬剪成了上下两集,上集的内容,主要是为下集在做铺垫。

原时空,后来《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的某瓣评分,是要比《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高的。

这两部影片,也是星爷电影里,评分最高的电影。

超越了星爷前面的那些经典之作,以及之后拍摄的《喜剧之王》、《功夫》等影片。

这两部影片的票房,之所以会比原时空高那么多,除了星爷的卖力宣传,与赵方林亲自写的影评,也有直接的关系。

《大话西游》之所以经典,主要是因为,之后被内地大学士解构,认为具有后现代主义特色。

赵方林问过星爷和刘葡萄,他们其实对什么后现代主义,没有什么概念。

创作《大话西游》的时候,只是想要拍好这个故事,并没有想这些有的没的。

刘葡萄是一位典型的港岛商业片导演,虽然和墨镜王有过许多密切合作,但是在电影创作上,绝没有墨镜王那样的所谓情怀。

星爷此时刚刚想要往导演方面发展,想要自己主导自己的电影,他虽然有非常高的创作才华,也有通过自己的电影,传递出一些与其他港岛电影不一样的价值观的潜意识。

不过,星爷绝不是所谓的文艺片导演,导演风格更偏向于商业。

所以,《大话西游》从根本上讲,只是一部有些特别的港岛商业电影。

它的许多所谓意义,其实是被后来的人,强行赋予的。

就像那些语文考试的阅读理解一样,只是后来人的揣测,并不一定是创作者的原意。

不论如何,《大话西游》的命运,与原时空有了一些不同。

对创作者来说,一部电影的好坏,最直接的体现,当然就是票房成绩。

原时空,《大话西游》上下两集,港岛本土票房加起来,只有4596万,没有收回2500万港币的制片成本。

虽然加上海外票房的话,并没有让星爷的彩星电影公司赔本,但是却极大地打击到星爷自立门户的信心。

刚刚成立的彩星电影公司因为票房不佳而倒闭。

不过,星爷自立门户的尝试,没有因此而终结,彩星电影公司倒闭之后,开会成立星辉电影公司,继续自己的自立门户征程。

接下来几年,是星爷尝试做导演工作的开始阶段,接下来的几部电影,都会尝试进行联合执导。

最喜欢合作的导演,就是在《破坏之王》和《国产凌凌漆》中有过合作的李立持。

直到进入到21世纪,星爷才开始独立执导,拍摄的第1部影片,是《少年足球》。

现在,《大话西游》的票房,达到了星爷的预期,彩星电影公司当然就不会倒闭,可能就不会再有星辉电影公司了。

通过这次合作,彩星电影公司和邵氏电影公司,达成了全面合作协议,建立起战略合作关系。

邵氏电影公司,在赵方林的执掌下,复产之后,采取了与之前截然不同的经营模式。

虽然也自己投资电影,但是制作电影的数量,要比60、70年代的鼎盛时期少很多,采取金公主院线的合作模式,扶持其他电影公司。

例如李阿杰的正东电影公司,向氏兄弟的永盛电影公司,以及刘天王的天幕电影公司。

这里面,刘天王的天幕电影公司命运最为多舛。

刘天王自立门户的时间,比李阿杰和星爷都要早,天幕电影公司刚成立的时候,也拍摄过几部票房表现不错的电影。

但是在那之后,天幕电影公司制作的电影质量每况愈下。

胖子晶对刘天王的天幕电影公司有一个评价:“华仔自己拍电影的想法很多,经营天幕电影公司,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电影想法,而不是按照正常的商业行为来经营。”

刘天王的职业素养没有什么可挑剔的,但是在商业方面,着实没有什么天赋。

刘天王的天幕电影公司完全是在靠自己的人气支撑,并不是真正的商业经营行为,所以,天幕电影公司的命运,在一众类似的电影公司中,是最不堪的。

前面两年,天幕电影公司已经亏损了两三千万港币,去年,天幕电影公司继续亏损,又赔了有两千万港币。

刘天王没有办法,只能宣布天幕电影公司破产。

好在,过去几年,是刘天王最红的一段时期,歌坛影坛双开花,收入不菲,能顶得住天幕电影公司的亏损。

除了唱片提成、电影片酬、演唱会出场费,刘天王在芳菲服饰还有一笔不菲的销售提成,另外在龙辉基金的投资,也有持续不断的收益。

刘天王这两年,工作依然很拼,一年365天几乎全年无休,赚的是四大天王中最多的。

要不是在天幕电影公司中赔了四五千万,刘天王现在的身家将会更加丰厚。

目前,内地的经济发展状况依然略显不足,商业环境还没有到一二十年后的水平。

所以,像刘天王这个层次的顶级巨星,收入相对于后世,在商业代言方面,少了很大一块。

刘天王在芳菲服饰中的销售提成,其实也算商业代言的一种。

只是,与大哥成代言鸿鹄牌 Vcd影碟机存在一定的差别。

因为鸿鹄牌Vcd影碟机,主要面向内地市场,面向海外市场的是青鸟牌。

青鸟牌 Vcd影碟机的形象代言人,赵方林针对不同的市场,选择的人选不同。

进入到1995年, Vcd影碟机的市场经过一年的发酵,相比于1994年扩大了不少。

新年伊始,赵方林加大了 Vcd影碟机的广告投放力度,产量经过几个月的调整,也取得了非常大的提升。

赵方林对 Vcd影碟机1995年的销售预期,鸿鹄牌是100万台,青鸟牌是80万台。

为了增加市场占有率,鸿鹄牌也在开发海外市场,青鸟牌也在内地上市,价格也根据市场的不同有所调整。

鸿鹄牌Vcd影碟机,在内地市场的一通乱杀,引得无数厂家眼红,纷纷加快了产品开发生产进度。

原时空,内地的Vcd影碟机市场,要到1996年才会被充分开发起来,销量开始爆发,从几十万台飙升至几百万台。

现在,鸿鹄牌抢在万燕牌之前,吃到了第一波市场红利,所以其他品牌刺激更大,直接导致内地Vcd影碟机市场提前开始内卷。

在鸿鹄牌攻城略地的同时,内地的Vcd影碟机品牌,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其中包括了很多后世赫赫有名的着名品牌。

但是,这些后进者在与鸿鹄牌的竞争中,完全落于下风。

首先,在Vcd影碟机最核心的部件——视频解码芯片在生产上,鸿鹄牌就抢占先机,占据了市场上80%的订单。

内地影碟机生产厂商,在视频解码芯片上,没有自我研发生产能力,都要通过国外生产厂商代工。

现在,芯片代工厂除了宝岛台积电,主要是南韩和倭国厂家,其中台积电的代工费是最低的。

鸿鹄牌利用先发优势,抢占了台积电百分之八十的生产能力,其他厂商想要订购视频解码芯片,只能转向南韩和倭国厂家,代工费高是一部分,产量想要提升起来,也需要一个过程。

另外就是,其他生产厂商对Vcd影碟机的内地市场前景,没有赵方林这么大的信心,所以下视频解码芯片订单的时候,数量不敢定的太高,担心产品积压。

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他生产厂商的生产效率。

1994年,内地的Vcd影碟机市场,鸿鹄牌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

进到1995年,内地Vcd影碟机品牌林立,但是鸿鹄牌的销量,依然遥遥领先于其他品牌。

鸿鹄牌Vcd影碟机,不仅质优价廉,而且在宣传上也舍得下本儿,在国家电视台、鹏城卫视这两家全国性电视台,都投放了大量广告,已经让鸿鹄牌 Vcd影碟机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