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64章 巨额分红

导致电影票房总体形势下滑的原因很多。

Vcd影碟机的上市,是原因之一。

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原因,是港岛电影的自身缺陷——明星导向严重,头部演员的票房占比过高。

港岛电影市场太小了,总票房最高的1992年、1993年,也不过才12亿港币左右。

港岛现在总人口才600万,能有这样的票房规模,已经很不错了。

宝岛的人口是港岛的两倍,总票房综合下来,还没有港岛高呢。

内地人口12亿,足足是港岛的200倍,1995年电影票房,也没有港岛高。

1995年,港岛共有150部电影,登陆院线,再加上十几部引进片,总票房9.9亿港币。

票房榜前十名,就占了总票房的35%。

当然了,这种情况,在北美电影市场,也是一个样的,虽然情况没有港岛这么严重。

北美电影市场总票房,1995年超过50亿美刀,票房榜前十名的总票房加起来,占了总票房的25%以上。

港岛电影产量,在全世界范围内,名列前茅,仅次于好莱坞。

但是,电影市场规模,却在全世界范围内,排不上号。

内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虽然不高,但是人口基数摆在那里,电影市场的潜力,是十分巨大的。

为了也将发展成为数百亿规模,成为仅次于北美市场的世界第二大票仓。

港岛电影只有抱住这条大腿,才能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大哥成、李阿杰,登陆好莱坞,只是个例,他们的成功,不具有复制性。

即便,大哥成现在主导的《古墓丽影》项目,能让他在导演行当,也杀进好莱坞。

但是,北美电影市场全年上映电影500多部,港岛电影人能够参与的影片数量,顶多只有十几部,甚至只有几部。

赵方林虽然有心扶持港岛电影人走向北美市场,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适应北美电影市场的要求。

就是白鸽吴那样在好莱坞立足,并取得成功的大导演,一部电影失败,就前途尽毁。

赵方林扶持港岛电影人,总不能一直做赔本买卖,那样不是长久之计。

港岛电影人,能够在好莱坞立足的,终究只会是极少数。

未来的发展方向,还是向北,进入到内地市场。

尽管内地电影市场,要想全面复兴,需要到十几年后,但是对一些幕后工作人员来说,拍不了电影,还可以拍电视剧、拍综艺节目。

内地电视行业,即将迎来爆发式发展。

现在,内地的上星卫视,已经有二十多个了,这么多的电视台,需要大量影视剧,填充播出时段。

这是内地电视剧行业大发展的基础。

tVb现在一年拍摄三十来部自制剧,连自己的翡翠台、明珠台的播出需求都满足不了,还得在外边购买一部分剧集。

更不用说,建立起紧密合作关系的鹏城卫视,也在嗷嗷待哺。

港岛电影行业呈现出萎缩之势,赵方林掌握的邵氏电影公司,虽然是港岛影坛四大上市公司之一,也无法扭转局势。

为了给影视行业的上万从业者,提供充足的工作机会,赵方林下一步,将扩大电视剧的制作规模。

《僵尸校园》只是一个尝试。

1995年,tVb的自制剧总部数,达到了35部,总集数超过了700集。

1996年,赵方林给tVb电视剧制作部门,制定的目标,是总集数不低于1000集!

内地电视剧产量,在2006年,达到顶峰,全年产量达到了集,不过能够在电视台播出的,只有一半左右。

tVb制作的电视剧,有自己的翡翠台、明珠台,还有合作密切的鹏城卫视,另外tVb英文台,也有播出需求,倒是不会出现积压的情况。

不过,提升产出数量,同时也要保证剧集品质。

1000集的制作量,就算以100万港币一集的制作费计算,总制片成本,也将达到10亿港币的规模。

要是没有tVb自身的需求,一般的影视制作公司,根本不敢制定这样的产出规划。

tVb在1995年,六大频道的总营收,达到了30亿港币。

从鹏城卫视,现在一年也能分到5个亿的广告提成。

另外,tVb英文台的订阅人数,也达到了200万,每年的订阅费有4000万美刀,足够维持自身运营。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营收,赵方林才敢制定,总制片成本超过10亿港币的自制剧制作规划。

综合计算,tVb在1995年,全年总营收有40亿港币,总支出大约是30亿港币,盈利10亿港币。

盈利率在港股市场800多只股票中,名列前茅。

在如此亮眼业绩的支撑下,到1995年底,港岛恒生指数,收复点大关的时候,tVb的市值,也上涨到了250亿港币。

今年,tVb在连续两年没有进行股东分红的情况下,终于拿出5亿港币,进行股东分红。

赵方林以占股51%的第一大股东身份,独占总分红金额的一半,到手2.5亿港币。

邵氏电影公司在1995年,投资制作的几部电影,票房平平,收回成本没有问题,但没有赚到什么钱。

邵氏院线的营收,受港岛电影总票房下滑影响,也出现负增长,只有3.5亿港币。

扣除掉各种运营费用,净利润大约有1亿港币。

邵氏影城,收入稳定,清水湾片场全年租金有8000万港币,正在建设之中的大峪岛片场,也收入2000多万港币的租金。

内地的三个影视基地,1995年总营收也有几千万。

不过,这方面的收入,除了维持几家影视基地的日常运营,盈利部分投入到到影城建设之中了。

倒是Vcd碟片生产上,全年销售额达到了5个亿,盈利率高达50%,归属邵氏电影公司的利润,达到了2.5亿港币。

邵氏电影公司在1995年,四大业务——电影、院线、影城、Vcd碟片——总营收11亿港币,净利润3个多亿。

邵氏电影在1993年上市,前面两年也没有进行股东分红。

今年,赵方林也拿出1亿港币,进行股东分红。

赵方林在邵氏电影公司中,占股42%,六爷邵毅夫占股28%,两个人加起来占股70%,联合分到7000万港币分红。

剩下的盈利,赵方林投入到内地,在京城、沪海、鹏城、羊城四地,建立邵氏院线。

院线是电影产业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只要经营得当,几乎是稳赚不赔。

邵氏院线目前在港岛,拥有30多家电影院;在东南亚各地,也与50多家电影院达成合作协议;在宝岛也建立了十几家电影院。

从1994年,邵氏院线就开始进入到内地市场,先是在鹏城开设了两家电影院,后面逐步把业务范围,扩展到羊城、京城、沪海。

这些一线城市,才是内地电影市场票房的主要贡献地。

京城、沪海、羊城三地,在内地电影总票房的占比,超过了50%。

邵氏院线到1995年底,已经在内地,拥有11家电影院,所处位置都在一线城市的核心区域。

光是拥有的物业,十几二十多年后,就是一笔不菲的产业。

邵氏电影公司的营收和盈利,虽然没有tVb,但是表现,在港岛电影行业四大上市公司,也是最好的。

到1995年底,邵氏电影的市值,达到了60亿港币。

嘉禾电影此时的市值是55亿港币。

金公主院线的市值是45亿港币。

永盛电影的市值,在股市大环境复苏的情况下,也获得了一定提升,达到了15亿港币。

港岛电影市场在1995年,呈现出萎靡之势,唱片行业却依旧如火如荼。

尽管,Vcd影碟机和华星随身听的热销,对正版唱片的销售,也造成了一些影响。

不过,华星唱片联合宝丽金唱片、华纳唱片等公司,联合向港岛政府施压,在过去两年,加大了对唱片盗版的打击力度。

在此之前,港岛唱片盗版,主要由帮派势力控制,唱片行业为免麻烦,不愿意招惹那些刀口舔血的亡命之徒。

但是,随着港岛回归日期临近,港岛的帮派势力,都在进行产业调整,以提前适应回归之后的变化。

港岛政府也加强了对帮派势力的清扫力度。

赵方林提出的,把港岛打造成亚洲娱乐中心的倡议,获得了港岛政府的认可,已经成为港岛未来规划的一个方向。

港岛娱乐中心的规划,与旅游业可以联系起来,成为港岛国际金融中心之外的,另外一个经济支柱。

港岛地狭人少,本来没有什么旅游资源。

但是,如果真的能够成为亚洲娱乐中心,可以很大程度地提升对外地游客的吸引力。

赵方林策划的屿山娱乐文化产业园,就是出于这个契机,才顺利获得港岛政府的批准,在大峪岛开工建设。

想要把港岛发展成旅游城市,必须要为游客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帮派势力当然要有效控制。

这几年,港岛漫画界,出现了一部描述帮派势力的经典漫画《古惑仔》,对帮派势力的描写,加入了大量武侠元素,颇受青少年欢迎。

原时空,《古惑仔》在1996年,改编成了电影,在整个华语世界,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赵方林早在《古惑仔》漫画上市之初,就花重金买下了漫画的全版权,然后利用自己的影响力,调整了漫画的创造思路,不再以宣扬暴力为主要卖点,而是改向青春热血方向发展。

在赵方林的帮助下,《古惑仔》现在在港岛漫画界,成为和《风云》、《龙虎门》齐名的三大热血漫画。

赵方林把这些港岛经典漫画的版权都买了下来,已经开始制作相应的系列动画片。

另外,也会把这些经典漫画,开发成系列电影。

《古惑仔》的题材,有为人诟病的地方,但也不是没有可取之处。

像这样的作品,确实会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养成,做出一定的影响,但是究竟会有多大的影响,却因人而异。

而且,在赵方林的影响下,现在的《古惑仔》,已经削减了大部分的黄暴内容,给主要角色增添了不少正向价值观。

60、70,乃至80年代,港岛的帮派势力确实比较猖獗。

但是,进入到90年代之后,随着政府加强管控,港岛帮派势力已经不足为患了。

港岛日后,一度被评为“全世界最安全城市”,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港岛现在,虽然难免还是会有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但绝对不像《古惑仔》里描述的那样,帮派势力横行霸道,街头斗殴司空见惯。

《古惑仔》只是漫画作品,和现实没有什么联系。

现在的港岛帮派势力,大都和向氏兄弟一样,都开始进入到正经行业洗白上岸。

虽然难免会有一些死硬分子,但已经无碍大局。

华星唱片牵头的,针对唱片盗版的打击行为,相当程度的,清肃了港岛盗版市场。

港岛地狭人少,也不是没有好处,至少在打击盗版方面,只要行业能与政府联手,效果就会立竿见影。

不像内地,地方大,人口多,情况复杂,很难根除盗版的影响。

就算有百强唱片的“千城万店计划”,让正版磁带,和盗版磁带大打价格战,成功压缩了盗版的市场,但是也无法根除。

只能把原本占据内地唱片行业80%以上盗版市场,压缩到30%以下。

而在港岛,在唱片行业和政府的联合整治下,盗版的影响能够控制在20%以下,甚至更低。

所以,尽管像四大天王这样的头部歌手,唱片销量也开始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但是港岛唱片业整体发展,依然比较平稳。

1995年,港岛唱片总销量,超过了800万张,总销售额8亿港币。

华星唱片作为本土唱片公司的龙头,市场占有率达到了26%,唱片销售营收达到了2亿港币。

华星唱片旗下的歌手,1995年全年,在港岛一共举行了50多场演唱会,演唱会总票房也有2亿港币。

另外,华星唱片推出的华星牌随身听,1995年全年,总销量也有200万台,总销售额高达5亿港币。

华星唱片三大业务加起来,1995年的总营收超过9亿港币,净利润达到了3亿港币。

华星唱片现在的总市值,也达到了50亿港币。

华星唱片也是在1993年上市,前两年没有分红,今年同样拿出1亿港币,进行股东分红。

赵方林在tVb、邵氏电影公司、华星唱片这三家上市公司,1995年的分红所得,就超过了3亿港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