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你们县里已经修了多少公里的乡村公路?”陈明浩关切的问道。
“我们县里的财力有限,目前只在最远的三个乡镇推行,近两年的时间总共修了有两百多公里。”
“两百多公里?”
陈明浩估算了一下,两百多公里的乡村道路,修建下来也需要几千万,可市里并没有给他们那么多的建设资金,他们肯定还有其他筹措资金的办法。
“你们是采取哪种方式建设的?”
听见陈明浩这么问,唐鸿飞迟疑了一下,说道:“我们县里筹集百分之八十,乡镇筹集剩下的百分之二十。”
“没有摊派到每个村民身上吧?”陈明浩凝重的问道。
他知道只要乡镇上有筹集资金的任务,大概率是会摊派到村民身上的。
“……”
唐鸿飞张了张嘴没有回答,因为这个问题,前几天还有村民到县里上访过,县里只能是应付了事。
陈明浩看见他的样子就知道自己的猜测是真的,但却没有批评他,接着问道:
“这项工作已经推行了两年,市里怎么不知道?或者说,你们怎么没有向市里请求资金上的支持?”
“当时是向市政府打过报告的,是我亲自向袁志平递交的报告,希望市里能支持一部分资金,结果让他臭批了一顿,说我们不利用有限的资金来发展经济,净搞面子工程,报告看都没有看,就放到了一边。”
“你既然是受到了刘光普书记的启发这么做的,那你可以找他寻求支持,我想他不会像袁志平那样批评你吧。”
“我确实是找过刘书记,可刘书记似乎忘了他说过的话,虽然没有批评我们,但也没有表示支持,只是说现在时机不成熟,让我们不要再修下去了。”
听见唐鸿飞的话,陈明浩想到唐鸿飞汇报的时候,应该正是刘光普和女主持人安娜打的火热的时候,已经没有了刚开始上任时的工作激情了。
“既然市委和市政府主要领导都不支持,你们完全可以停下来,可为什么还修了这么多?”
“开弓没有回头箭,虽然有个别村民对乡镇政府给他们的摊派有不同的看法,但大多数村民知道想要富先修路的道理,都纷纷要求所在乡镇的领导向县里申请修建通往他们村里的公路,我们就只能根据县里财力,从离县城较远的乡镇开始修起。”
听见唐鸿飞的话,陈明浩又有了一个疑问,那就是韩元仁刚到过云溪县,他们县里修乡村公路的事情肯定也向他汇报过,只是他怎么在市里没有提起过?
“韩书记上次到你们这里来调研,你向他汇报过这件事情吗?”
“前段时间韩书记到我们县里来调研,刚开了座谈会,我们还没有向他汇报工作,他接到市里的电话就离开了,之后我也没有再向他单独汇报过工作。”
听见唐鸿飞的话,陈明浩想起来了,那个电话还是自己打的,是告诉韩元仁有投资商来考察龙湖商业区的事情,没想到对方亲自回去参加了欢迎曹东海的宴会。
“那你们打算继续修建下去吗?”
“在我的任期内肯定会坚持下去,可是,组织还会让我在这个位置上待多久呢?毕竟我的五年任期快到了。”
陈明浩没有在他的任期上表态,毕竟县委书记的任职是市委常委会集体讨论的,更何况对方的任职已经快届满了。
“最早开始修建乡村公路的那个乡叫什么名字?”
“棕树乡。”
“明天可以带我们去看看吗?”
“当然可以。”
“那好,我们今天就谈到这里,你回去休息吧。”
唐鸿飞听见陈明浩的话,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恭敬的对陈明浩说道:“市长,您也早点休息。”
唐鸿飞离开后,陈明浩又和县长王志恩谈了谈,重点问了一下乡村公路建设的事情,王志恩的回答和唐鸿飞的差不多,也是想继续将这项工作推进下去。
王志恩离开以后,陈明浩又让付向东把发改委主任施南平和政策研究室主任罗宏辉请了过来,由吕新武向他们介绍了一下云溪县修建乡村公路的事情。
“施主任,市发改委有没有收到过袁志平转过来的云溪县关于建设乡村公路,请求市政府给予支持的报告?”
吕新武介绍完以后,陈明浩问道。
“没有,按照袁志平的做派,他要不支持的事情,多半是在汇报方离开后,就会将这份报告丢在废纸篓里。”
“政策研究室有没有收到过市政府要求你们对乡村公路建设拿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指示?”
陈明浩又看向罗宏辉问道。
“我可以肯定袁志平没有向我们市政府政策研究室下达过进行有关乡村公路建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指示。”罗宏辉说道。
其实陈明浩明白,问他们都是多余的,就连刘光普都没有向自己提起过这件事情,更何况贪得无厌的袁志平呢。
“明天我们一起到唐鸿飞同志说的棕树乡去看看,你们也注意收集一下相关的信息,做一个可行性分析报告,在这里我可以告诉你们的是,云溪县在乡村公路建设上走在了我市,甚至是我省的前头,国家已经在个别省份试行村村通公路建设了,估计很快就会向全国推开,我们也要顺应时势,总结云溪县建设的经验,找出建设中的不足,为下一步我市村村通公路建设打下基础。”陈明浩对罗宏辉以及施南平说道。
对于陈明浩说的话,施南平是深信不疑的,只要陈明浩从国家或者省里要过来的项目或者计划指标都要经过他们市发改委去对接,知道这个市长神通广大。
两个人离开陈明浩的房间以后,就各自通知了单位里做相关工作的人员明天上午一上班就赶到云溪县,落实陈明浩给他们的指示。
第二天一大早,唐鸿飞和王志恩就来到了县委招待所,陪同陈明浩他们一起吃完早饭以后,便乘坐县里的中巴车前往棕树乡。
正如唐鸿飞对陈明浩说的那样,棕树乡确实是他们县最边远的一个乡,离县城有五十公里的距离,从他们乡再往前走就到了花园县境内。
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颠簸,他们终于到达了棕树乡,乡里的领导早已经在乡政府的办公大院门口等着了,同在这里等着还有报社和电视台的记者。
陈明浩他们到达后,下车与等在这里的乡领导一一握手,随后在乡党委书记的带领下,沿着乡政府外面的那一条只有两车道的柏油马路行驶了大约两公里,在一处丁字路口停了下来。
“市长,这一条水泥路便是通向康家村的,也就是我们最早修的一条路。”
看见车子停下,坐在车上的唐鸿飞向陈明浩介绍道。
“下车看看。”
随着陈明浩话音落下,司机将车门打开了。
陈明浩等人从车上走下来后,在前面带队的棕树乡党委书记便走上前来对陈明浩介绍了起来。
“市长,这条路是唐书记带领我们修的第一条乡村公路,公路是水泥路面,路面宽三点五米,路面厚度为二十厘米,到康家村的距离为八点三公里……”
陈明浩认真听着这个乡党委书记介绍的同时,也在仔细打量里面的情况。
“这么宽的距离,只能够单车通行,如果遇上前方有车该怎么办?”陈明浩问道。
“这点已经考虑到了,我们在建设的时候,每隔两百米到三百米的距离都会建一个会车区,即使遇上对向有车开来,也不影响双方的通行。”
“好,我们就沿着这条路到康家村去看看。”
陈明浩说完就坐上了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