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大明:皇兄你就安心的去吧 > 第513章 天子态度(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诸位爱卿觉得,我大明眼下,该当如何?\"

不同于眼前义愤填膺的朝臣,案牍之后的大明天子倒是显得淡然许多,其声音也是如往常一般清冷,毫无波澜。

\"唔..\"

听得此话,正在窸窸窣窣讨论的朝臣们均是下意识的闭上了嘴巴,脸上也是涌现了一抹深思之色。

更有几名\"知兵\"的文官则是朝着上首的天子示意之后,自顾自的行至暖阁中间的沙盘之前,仔细观察着宣府镇所在的位置,好似在衡量着什么。

见状,面色平淡的朱由检不由得无奈了摇了摇头,转而将目光投向身旁的兵部尚书,询问道:\"王本兵,你的意思呢?\"

尽管山海关总兵马世龙在奏报中言明,女真三贝勒莽古尔泰领兵数万,围困锦州城,但朱由检却并没有太过强烈的紧张感。

毕竟莽古尔泰此举\"故弄玄虚\"的味道未免有些太过于刻意了,从而坐实了自己关于女真大汗皇太极即将倾巢而出,借道蒙古,突袭蓟镇的猜测。

闻听天子点到自己的名字,脸色凝重的兵部尚书也是缓缓起身,但并没有即刻搭话,而是缓缓行至沙盘前,盯着宣大所在的位置迟迟不语。

好半晌过后,王在晋方才将目光从沙盘上移开,转而看向案牍之后的天子,略带犹豫的说道:\"启禀陛下,宣大乃我京师之门户,城高池深。\"

\"而陛下前不久又刚刚调拨了一万儿郎补充兵力,仅凭林丹汗一己之力,想要攻我宣大,只怕是痴人说梦。\"

作为大明的兵部尚书,王在晋的话语自是极有分量,其从容不迫的样子也让在场的朝臣暗暗点头,磨平了心中的些许不安。

只要林丹汗攻不破宣大,待到朝廷着手解决了蠢蠢欲动的建州女真之后,朝廷四面楚歌的境地便是迎刃而解。

\"但恕臣直言,眼下我大明时局艰难,倒是不宜在数强敌...\"迎着案牍后天子略带审视的眼神,兵部尚书王在晋硬着头皮,有些迟疑的说道。

哗!

一语作罢,乾清宫暖阁中顿时一阵哗然,尤其是内阁首辅李国普及次辅刘鸿训更是一脸诧异的盯着这位\"天子心腹\"。

虽然王在晋没有将话明说,但其言外之意便是希望答应林丹汗\"互市\"的请求?

但此举将朝廷的颜面置于何地?

须知,就在几天之前,朝廷才刚刚明发天下,宣称同意恢复与察哈尔部的\"岁赏\",但对于众多商人最为关心的\"互市\"却是只字不提。

这才几天的功夫,朝廷便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尤其是建立在蒙古大汗已然兴兵数万,出现于宣府之外的情况下。

若是真的答应了林丹汗关于\"互市\"的请求,且先不论野心勃勃的林丹汗是否会撤军回草原,光是对大明儿郎的士气,便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王本兵,你可知此举对我大明意味着什么嘛!\"

狠狠的一拍身前的座椅,内阁首辅李国普便是愤然起身,一脸恨铁不成钢的盯着面色有些隐晦不定的兵部尚书王在晋。

而面对着\"咄咄逼人\"的内阁首辅,自知理亏的王在晋并不加以反驳,只是默默的低下了透露,心中有苦难辨。

他又何尝不知晓此举对于大明的士气会是一个重大的打击,但谁让林丹汗挑选的时机过于致命了。

王在晋甚至怀疑,是不是有朝中有人在背地里,向林丹汗\"指点迷津\"?

虽说天子在过去一年,将困扰朝廷数年之久的\"西南之乱\"彻底解决,稳固了后方。

但大明内部仍是隐藏着各式各样的\"野心家\"。

远的不说,这女真大汗皇太极自辽东倾巢而出,除非辽东出了某些插曲,定然不会轻易的无功而返。

而这便注定了是一场阔日持久的战事,就算打上一两个月也不算意外。

如此情形之下,难保国内其余的\"野心家\"们不会趁此做些文章,例如远在南直隶的\"东林党\"及勋贵们便可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如昔日的\"陕西民乱\"一般,暂缓漕运的进程,导致漕粮不能按时运达。

须知,包括整个京师在内的数百万名军民百姓,都是靠着南直隶的\"漕粮\"而生活。

一旦城中无粮,事情的严重性便将上升到危及大明国本的程度。

更要紧的是,天子前段时间才刚刚整饬了\"宗室\"及衍圣公府,就算寄希望于运河,于山东,河南等地运粮,怕是也不会过于顺利。

\"阁老息怒..\"

眼见得暖阁中的气氛有些剑拔弩张,兵部尚书沉默不语,而身旁的天子又迟迟不表露态度,司礼监秉笔便赶忙充当起了\"和事佬\",主动快走几步,将怒气冲冲的李国普重新搀回来了原来的位置,请其落座。

\"互市...\"

\"前脚建州女真才刚刚兴兵,后脚林丹汗便是兴兵宣府,这是摆明了要拿捏我大明呐..\"

随着乾清宫暖阁重新恢复秩序之后,天子轻微的低喃声也是传入众人的耳畔旁中。

听得此话,众人的心中均是咯噔一声,有些错愕的看向案牍的天子,而沉默不语多时的兵部尚书王在晋也是有些激动的抬起了头。

难道说,天子也意识到了这其中存在问题?

\"毕卿家..\"没有理会眼前心腹们惊疑不定的眼神,朱由检转而将目光投向一旁的户部尚书,询问道:\"昔年与蒙古诸部互市正常的时候,我朝廷每年都有哪些进项。\"

专业的问题,还是要交给专业的事情来做。

对此,朱由检有着清晰的认知。

\"回陛下,\"闻声,一袭红袍的户部尚书毕自严便是缓缓起身,稍作思考之后便是拱手说道:\"万历年间,我朝曾于居庸关,大同,宣府,广宁,榆林,宁夏等地开放互市,与草原上的蒙古部落互通有无。\"

\"抛去民间百姓的私下往来之外,我朝的进项多以战马为主。\"

所谓\"互市\",本就是贸易双方互通有无,而大明作为中原王朝,资源自是远比草原上的蒙古人丰富无数倍。

即便是不考虑\"铁器\",\"火器\"这等禁物,光是茶叶,丝绸,盐之类的生活必需品,便足以引得无数蒙古人为之争抢。

而相对应的,朝廷便能换回数量不菲的战马,用以整军备战。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互市\"对于富有四海的大明来说,都是毫无争议的利大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