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大明文魁 > 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释放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此刻毓德宫内外十分寂静,内外一声不闻。

室内申时行的一番话虽说得不大声,但却清晰可闻。

而正巧这个时候,乾清宫外头突然传来更钟之声,嗡嗡地在室内响动。

借着这一缓,天子似乎在思考着申时行的请求,元辅申时行在自己与皇元子的面前请求皇元子出宫读书。

这令天子下意识的将手从皇元子的手上松开。

林延潮看见皇元子对天子这一举动十分敏感,眼中露出了十分忐忑不安的情绪,然后默默的垂下头。

林延潮将这一切看在眼底,知道皇元子从内心深处其实是十分惧怕天子的。

可见天子平日对皇元子的关爱实在不够,如此的童年恐怕是很不快乐的。

想到这里,林延潮不由看了申时行,许国,王锡爵一眼,几位辅臣态度都是十分坚决的。

一旦国本确立,不仅稳固了申时行的相位,同时君权也将大为削弱。这比天子口头答允放权给申时行更来得实际。

天子终于缓缓地道:“卿若怕长哥失学,那也太过于担忧了,朕已命宫里的内侍教他读书。”

申时行道:“当年皇上正位东宫,时方六龄,即已读书。如今皇元子读书已经是晚了矣!”

但见天子笑了笑道:“朕五岁即已读书。”

一般人听不懂这话,觉得天子是不是任性啊,但申时行,林延潮却再明白不过。

申时行说当年天子六岁已出阁读书,由饱学鸿儒,当朝翰林来教导,皇太子现在七八岁了还是内侍来教导怎么能行。

天子说,朕六岁虽说当太子,并由翰林开始教导,但朕五岁时却已经读书了。

也就是说朕在五岁到六岁间,也是由内侍教导读书,这其中程序没有什么不对的。

下面天子又点了点皇三子道:“三儿也快五岁了,但仍离不开乳母,还数次生病。”

这句话别人又听不懂了,但对申时行,林延潮而言半点不难。

这话什么意思?朕五岁时读书,而且皇三子也快五岁了,马上也要到读书的年纪了,只是现在身子也不太好,你先替朕拖个几年,到时候就让兄弟俩一起出阁读书吧!这样你也不用挨骂,朕也得偿所愿,至于国本的事慢慢再说。

就如同当年嘉靖皇帝同时派翰林教导景王,裕王一起读书一个道理。

哈哈哈,朕这招是不是很高明!有没有先祖的风范!

听了天子的话,皇三子闻言将头藏在乳母的肩上,却好奇地打量申时行三人。

林延潮见皇三子此举,看来他竟然有些明白出阁读书对他的意义。皇帝家的孩子,一般都是早熟,特别对于权力,人心更是敏感,因为他们尽管长于深宫妇人之手,但从小就已经接触此道了。

但林延潮更感叹的是,天子真是一个聪明人,这办法都被他想出来了。

他也知道现在满潮官员都是站在太子一边,所以他就用了一个拖字诀。

所以今日让皇长子,皇三子同时见三位内阁大学士,以及林延潮的目的也是很显然了。

申时行早就明白了一切,林延潮见他从头到尾对皇三子是看也不看一眼。

这时候申时行作了一个举动,但见他稍稍上前熟视皇元子良久,然后天子索性牵起皇元子的手让他来到殿内明亮的地方,让申时行看清楚。

许国,王锡爵,林延潮三人也是一并上前。

阳光透过宫殿的窗户斜照入殿内,但见皇元子身形瘦小,仰着脑袋看着他面前的四个大人,不过还是有几分畏惧和好奇,眼神下意识的闪躲。

殿内的气氛有一些异样,林延潮的目光也与皇元子碰撞到一起。

面对自己,皇元子倒是少了几分畏惧,也是看了自己几眼,林延潮恭谦地露出了一个笑容。

气氛很好,在日光下,天子牵着皇元子,脸上不胜欣慰。

申时行,许国,王锡爵弯腰注视。

一直过了许久许久,申时行注视完毕,最后他看向了天子。

天子露出一个垂询的神色,不用猜,林延潮也知天子想问什么,朕的皇元子如何?可为天子乎?

申时行郑重地拜伏在地,不胜认真地道:“皇上有此美玉,何不早加琢磨?使之成器?此臣肺腑之言,愿皇上早定大计,如此宗社幸甚,天下臣民幸甚,臣告退!”

说完另两位辅臣与林延潮一并向天子叩拜,然后一并告退!

而从始至终,皇三子都被申时行忽略了,这已经表明了申时行的立场。

三辅臣与林延潮出宫后,林延潮知道他们必有事商量,当即拱手道:“下官先行告退。”

申时行点了点头。

但王锡爵忽道:“左宗伯请留步!”

林延潮停下脚步当即道:“中堂有什么吩咐?”

王锡爵当即道:“今日宫内之事,必需守密,不可向外人传开!”

林延潮目光微闪,瞄了一眼申时行,但见他微微点头。

于是林延潮恭恭敬敬地道:“下官省得,必会守口如瓶,若没有其他事,下官先行告退!”

林延潮这才离开,肯定今日天子召见之事,必然引起轩然大波。

今日的见面,天子至少对于储位有了一个态度,不再是以往避而不谈。当然天子两个皇子一起出阁读书的想法,一旦传出去大臣们肯定是不肯的,所以此事先在内部先打个招呼。

三位辅臣被召见,是理所当然的,但自己呢?天子似乎又钦点了自己,这是什么用意呢?

在另一个时空的历史上,申时行将今日所发生的事,写入他名为《召对录》的书中,在描述完以上的事后,申时行在书里还写到,忽闻宣召,急趋而入,历禁门数重,乃至毓德宫。从来阁臣召见,未有得至此者。且天语谆复,圣容和啐。蔼然如家人父子,累朝以来所未有也。

大意也就是说,在明朝,天子从没有将内阁大学士在毓德宫召见的历史,然而这一次对话,天子十分和蔼,与他们,与皇元子沟通说话如同家人父子一般。

而林延潮也在毓德宫感受到天子矛盾而复杂的心情。

皇元子真是如申时行所言,可以雕琢的美玉吗?林延潮不好下定论,他只是觉得皇元子性子似有些懦弱胆小。

这样的性子,很难成为一个严厉,能够御下的帝王。

从这点来说未必是个好皇帝,但对于当今这个天下,却是说不定。

同时林延潮也是更了解了当今天子的性格,这位天子权力欲没得说,连自己的儿子都处处防着一手,而对于事事有所主张的自己想要入阁,得到他的同意,真的有点难。

但若是真无意让自己入阁就不会让自己参加今日的召见。

林延潮边想边走,等待行至午门时,一眼就看见雒于仁跪在宫门前。

不少官员站在一旁,脸上面露同情。

林延潮想了想,自己好歹都要出个面,也算走个过场。于是他来到雒于仁的面前。

雒于仁此刻跪得是头晕眼花,但见一名穿着绯袍的年轻官员站在自己面前不由一愣,努力看清了对方面容后道:“原来是部堂大人啊!下官……”

“不要多礼了。”林延潮伸手虚扶。

林延潮弯下身问道:“雒评事准备跪到什么时候?”

“跪到陛下对下官有旨意的时候,无论是杀是剐,雒某都认了。”

林延潮叹道:“你错了,方才陛下召见过三辅臣与在下了。”

雒于仁一怔,认真地看向林延潮:“陛下打算如何处置雒某?”

林延潮道:“陛下是宽宏圣明之主,初时动怒,但现在已是消气了,只是天家自有体度,你跪下去反而令天子难堪啊!听本部堂一句劝,还是回去听候圣命吧!”

雒于仁闻言陡然垂泪道:“当年部堂大人上天下为公疏,下了诏狱,天下高之。而雒某不才,不敢比部堂大人,但只求天子对雒某的奏章有个说法,无论圣意如何?雒某都认了。”

林延潮叹道:“雒评事何苦如此。”

说完林延潮离开午门广场。

这时官员都聚到林延潮身旁时问道:“部堂大人如何了?”

林延潮道:“雒评事性子坚强,我已劝过他,不能动也。但本部堂相信陛下宽宏大量,必不会为忤,大家不要聚集在此,还是散了吧,如此反而无益于雒大人!”

众官员听了林延潮发话,都是一并点点头道:“当是如此。”

“就依部堂大人之言。”

其实方才也有官员来劝过让其他官员离开,但众官员都是不忍雒于仁一人跪在宫门,所以都是不肯主动离开。但林延潮过来一句话下,这些官员都是散去,足见林延潮的话在官员心目中的分量。

林延潮大步离去,当下回部。

到了衙门口,曾孔目早就在门外翘首以盼。

曾孔目向林延潮道:“部堂大人,孙大人,还有被关的士子们都是被东厂放了出来,他们都知道是部堂大人营救的,一并到里面感谢部堂大人。”

林延潮闻言点了点头,跨入门槛,就见到四五十人,他们有官员有士子,但是一见到林延潮当即就道:“部堂大人回来了!”

“没错,部堂大人面圣回来!”

不少士子都是眼眶泛泪,从近到远的作揖。

林延潮点点头走进门去,但见不少士子衣衫褴褛,身上都有被拷打过的样子。

林延潮知道他们去了东厂不过一日,肯定被张鲸严刑逼供了。可以想象他们在东厂里吃不少苦,这一次的教训对于他们而言,应该很深。

“谢部堂大人救命之恩!”

“学生无锡南金申谢过部堂大人救命之恩,此恩此德,学生此生不知如何报答才是。”

林延潮淡淡道:“回来就好,你们要谢,要多多谢过许阁老才是,还有在座的列位大人,若非他们报信,本部堂恐怕还不知道。”

赵南星,于孔兼,姜士昌等人都是一并上前,于孔兼道:“部堂之言,我们怎么敢当,若非部堂亲去东厂,又赴考场,最后与许相公到宫中面圣,东厂怎么会放人?”

“正是。”

赵南星也向林延潮长长一揖道:“部堂大人高义,赵南星谢过!”

东林党一派的官员与读书人们一并长揖谢过齐道:“部堂大人高义!”

林延潮点了点头,这些士子也是一一上前感谢,其中有如薛敷教,高攀龙这样的人才。

至于他其余的学生如徐火勃,陶望龄远远站在一旁,他们对林延潮说谢就不必要的。

而林延潮听了高攀龙的名字也是深深看了几眼,最后与众人道:“诸位身上都有皮肉伤,但科考在即,朝廷是不会为几位延期会试的。”

众人都想起,没错,他们虽活命,但身上带了伤会不会影响考试呢?

但见林延潮继续言道:“但请诸位记住今日之耻,我辈读书何意?不正是让今日这样的不公之事,再也不会加诸于任何一人,任何一位无辜百姓的身上!”

一阵热烈的掌声响起,虽说这些人劫后余生,但受到这样的侮辱,心情不能平复,林延潮的一番话正好说到他们心底。

赵南星也道:“诸位记住部堂大人今日这番教诲,记住今日之耻,朝堂上乱臣贼子一日不除,我辈之志就一日不能申于天下,赵某请诸位金榜题名,他日与我等与部堂大人一并锄奸!”

赵南星的话,也在众士子里响起了一片掌声,林延潮闻言却微微笑了笑。

今日之事,这二十多位读书人获救后,自己的声望在读书人心目中又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但这个时候林延潮心底却生了另一个决定。

正在官员与士子们说话时,林延潮向徐火勃,陶望龄问道:“孙先生呢?”

徐火勃道:“孙先生已是奉圣命去考场为同考官了。”

陶望龄道:“其实孙先生一直没有说自己身份,他知道老师一心要除去张鲸,所以用此事来以身作饵。”

林延潮斥道:“糊涂,扳倒张鲸这样一人,怎么值得孙先生去冒风险,在我心底十个张鲸也比不上孙先生。”

林延潮之前已是与申时行商议过,这一次会试过后,当向朝廷举荐孙承宗,叶向高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