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一品赘婿 > 第121章 敏而好学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1章 敏而好学

李秋远这个想法刚一提出,下方的学员们顿时议论纷纷。

坐在最前方的学员拿着笔似乎在抄写着什么。

片刻过后,他起身问道:“先生,请问您所说的谋略取胜,应该如何实施?”

“很简单,取得战争的最高成就就是要不战而屈人之兵。”

“辽国以契丹族为主导,主要放牧和耕种为生,属于半农半牧,想要对辽国用兵,首先需要了解辽国的气候。”

“辽国不像我大晋,四季如春,有些地区每年甚至可以收获两次粮食,辽国地处北方地区,四季分明,每到秋冬时节,收获了粮食之后,他们便会将自己的牛羊赶至牧场,并将土地放养一冬!”

“大晋如果想要对辽国用兵,冬季便是最佳时机,我们可以选择轻骑趁夜出发,在他们转移牲畜之前,将他们提前准备好的牧场烧掉,再想办法破坏他们的粮囤!”

“每到冬季,他们的族群就会分散开来,战斗力也会大打折扣。”

“在这个时候出手,不仅能让他们损失惨重,还能导致他们的牛羊大规模饿毙。”

“与此同时,大晋也可以尝试向辽国反向售卖粮食,抬高价格,借此赚取差价,这样不仅能够充盈大晋的国库,更可以借此机会削弱辽国的实力。”

“辽国主要以骑兵见长,没有足够草场的支撑,他们就只能选择放弃马匹或是牛羊。”

“大辽如果想要维持基本的战斗力,那就只能将牛羊全部舍弃,可是这样一来,就会导致他们的将士营养不良,同时在咱们的攻击之下,他们的草场也不足以支撑所有战马的需求。”

“在完成了上述的一系列战略之后,咱们可以调度北方军队,陈兵两国边境,到时就可以等着辽国使臣前来求和了!”

听完了李秋远的这番战略部署,下方的一众学员顿时开始议论纷纷。

李铭权有些不解的起身问道:“先生,我曾听我父亲提起过契丹人的性格,他说他们性格坚毅,宁折不弯,我觉得咱们这一系列的做法不仅不能让他们低头,还很可能会激怒他们。”

“如果到时他们要和咱们鱼死网破,那咱们又将如何应对?”

李秋远闻言笑着摇了摇头:“他们可以选择和咱们鱼死网破,可是他们有足够的支持吗?百姓不会在乎国家的领土增加了多少,他们只会在乎自己是否能吃饱肚子。”

“战争一旦开始,就意味着辽国的支出将会成几何倍数增加,可是这些受到了影响的百姓又如何能够拿出足以支撑军队的资源?”

“可是我听说辽国也是产粮大国,就算咱们真的破坏了几个粮囤,恐怕也不足以让他们的百姓饿肚子吧?”

“若是换做往常,的确没这个可能,可是今年的情况与以往不同!”

“从今年年初至今,晋国粮商陆续前往辽国,并从辽国购买了大量的粮食。”

“此举大大增强了辽国的实力,这才给了辽国滋扰晋国的底气。”

“辽国之前之所以会频频对晋国商人动手,也是源于这个原因。”

“所以我推断晋国今年的粮食储备可能只够本国军队,民众所用。”

“一旦粮囤出现问题,那就意味着他们可能会陷入饥饿的恐慌!”

闻听此言,李铭权点了点头:“学生明白了!”

“嗯。还有哪位同学有什么问题吗?”

李秋远回答完了李铭权的问题,便抬头望向了下方。

出去坐在第一排的那名奋笔疾书的陌生学员,没有其他学员再有任何表态,看来他们已经被李秋远的战略所折服。

就在李秋元准备宣布下课的时候,坐在第一排的学员突然伸手说道:“先生,请等一下!”

“这位同学还有什么问题吗?”

“我刚刚见您对辽国事态侃侃而谈,不知道您是如何将辽国了解的这么透彻的?又是如何知道大晋粮商曾在辽国购买了大量粮食的?按理来说这些应该都属于机密,先生不过是青山书院的一位教师,又是如何接触到这些东西的?”

听到对方的问话,就连能言善辩的李秋远都不禁略微一愣。

对方这话头似乎没将他当成先生,反而是将他当成了犯人。

这怎么听,怎么都像是在审问他?

李秋远刚想作答,却听宋渊明在一旁说道:“李先生不仅仅是青山书院的客卿教师,同时也是梁王府上的贵宾。”

“除此之外,我们李先生还是临江陈家现任的当家人。”

“临江大小商人,和陈家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李先生身为当家,能够得知这些消息自然也是正常。”

“不过这位同学,我之前怎么从未见过你啊?”

“我是刚被招入青山学院的学员,各位觉得脸生倒也是正常!”

“不对,我怎么从来没听说过青山书院最近有招收学员的意向?更何况我与三位院长天天都能见面,我怎么从未听三位院长提起过你这位新学员?”

宋渊明此言一出,在场的许多学员便都将矛头对准了对方。

这些学员无一不是李秋远的拥趸。

面对新学员对李秋远的冒犯,他们感觉十分恼怒。

就在气氛变得愈发紧张之际,李秋远抬手制止了双方的争辩。

“各位,不要再吵了!”

“这位新同学的怀疑也有道理,毕竟临江与辽国远隔千里之遥,突然出现一位老师,对辽国的情况了如指掌,如果换成是我,在对对方不了解的情况下,恐怕也会将对方当成辽国派来的奸细。”

“这位新同学,现在我就来回答一下你的问题,我之所以会对辽国这么了解,那是因为我曾在北方居住过一段时间。”

“晋国北方有几座都城与辽国接壤,气候和人文基本保持一致,正因如此,所以我才了解辽国的气候,和他们的生活方式。”

“至于粮食的问题,如果这真的是朝廷颁布的律法,那的确应该是机密,不该被外人获悉。”

“只是今年的购粮行为完全是晋国粮商自发的举动,而且现在被运入临江的粮食已经全部被官府收购,这个我是亲自见证了的,所以我比较了解!”

说到此处,李秋远又转头看向了下方的学员:“各位,我希望你们能对新学员多一些包容,同时也要向他学习,多用怀疑的目光看待问题。”

“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渗透可能无处不在,而如果今天站在台上的真的是一位辽国的奸细,他很可能会在潜移默化之间将你们全部洗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