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听到这话,赵虎愣了一下。

那酒窖可是能装下数千人的,就算还剩些酒又能装多少?

国舅爷似乎是看出了赵虎的心思,无奈的叹了口气。

“一开始我也是你这个想法,反正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赵虎听到这话,神色更加疑惑。

那一亩地能手多少粮食?

转眼,又是几日过去。

这日,国舅爷正站在田埂上,望着田地中的农作物。

此时,玉米,红薯,土豆等农作物都已经成熟,应该是收获的时候了。

当晚,城外良田中。

赵虎和国舅爷正带着兄弟和附近的百姓在地中收拾着农作物。

赵虎一边将粮食运到车上,一边低声说道:“国舅爷,为什么我们收个庄稼还这么鬼鬼祟祟的?”

闻言,国舅爷打探了一下四周。

而后低声说道:“这还不是宋枫那小子的意思,说要避人耳目。”

听到是宋枫的意思,赵虎也没有说什么。

吩咐着众人开始搬运。

很快,众人便将收上来的粮食全部都送入酒窖中。

望着来来回回的人影,国舅爷和赵虎都陷入了沉思中。

“赵虎,我们今天收了多少亩地?”

赵虎擦了一把脸上的汗,开口道:“应该二十亩左右。”

“十亩……”

国舅爷看了一眼酒窖中堆砌的圆滚滚的农作物,正是红薯。

他大概估算了一下,这里起码有十万斤。

“这真的不是我的错觉吗?亩产五千斤?”

赵虎听到这话,也是眉头微皱,不禁回头看去。

先前他听说这些农作物比谷子收成要高,但是他并没有放在心上。

再多能多多少?

但是看到眼前的场景,他直接愣在了原地。

夸大一点,若是精打细算的话,光是这一亩地就能养活一个小村子了。

赵虎看了一眼国舅爷,两人心照不宣的没有说话。

第二天,国舅爷又花钱请了附近村子里的百姓,另外又多雇了几十辆马车。

因为人太少了。

宋枫可是种了两千多亩地,若是让他们这几个兄弟收完这些的话,那早就累死了。

人多力量大,不过几天的时间,全部的农作物全都收获完毕。

因为酒窖装不下的原因,所以就连之前国舅爷租下的那些房子都是塞满了粮食。

看到这场景,国舅爷不禁擦了把汗。

“平均一亩五千斤的产量,宋枫这是给土地爷送钱了?”

这时候,一股香味传进了国舅爷的鼻孔。

“什么味道这么香?”

他顺着香味看去,发现赵虎正带着几个兄弟在烤红薯。

见此,国舅爷不禁凑了过去。

“你们干啥呢?”

他正说这话,赵虎一边啃着烤好的红薯一边从火堆中拿出了一个烤的黑乎乎的东西塞给他。

“快,国舅爷你快尝尝,这烤红薯的味道鲜美极了。”

国舅爷看着眼前那黑乎乎的东西,不禁皱了皱眉,心中不由得升起一丝嫌弃。

虽然他的地位很高,但对食物这东西却并不挑。

但看到眼前这黑乎乎的东西,却升不起一丝食欲。

国舅爷连忙嫌弃的摆了摆手。

“我不吃这玩意。”

“哎呀,国舅爷你先尝了再说嘛。”

说着,赵虎便一边将红薯掰开,一边说道。

当红薯被掰开的瞬间,一道香味便传入国舅爷的鼻孔。

见此,国舅爷心中微微一动。

好香的味道。

犹豫片刻后,他小心翼翼的揪了一小块塞进自己的嘴里。

瞬间,国舅爷眼前一亮。

也顾不得上面那黑乎乎的灰,直接就吃了起来。

一边吃还一边指着那火堆中的红薯。

“给我再拿几个,我要拿给青鸾尝尝。”

赵虎闻言,嘿嘿一笑。

“放心,这都是房间里放不下的,那里还有几百斤呢。

公主要是喜欢这些都带去玉凌宫去,让公主吃个够。”

国舅爷囫囵吞枣般将手中的红薯吃掉而后从火堆中又拿了几个,朝着城中赶去。

此时正是晚饭时间。

国舅爷抱着三个红薯就跑进了玉凌宫中。

“青鸾,我给你带来了一些好东西。”

此时,月清正在为公主揉肩。

听到这动静,急忙起身看去。

却见国舅爷从怀中掏出了三个黑乎乎的东西。

“国舅爷,这是什么东西?”

“好东西!绝对是好东西!”

国舅爷兴奋道:“这就是宋枫种下的那些庄稼,你们赶紧尝尝。”

月清看了一眼黑乎乎的烤红薯,不知道从何处下手。

国舅爷见此,直接拿起一个烤红薯从中间掰开。

瞬间,一股浓郁的香味便瞬间传开。

问道这味道,公主心中也是一惊,味蕾大开。

她一把抓住了月清的手。

月清自然也能闻到这味道,她的眼前也是一亮。

上次闻到这么香的味道还是驸马炼制味精的时候。

她学着国舅爷的模样。

不过作为公主的侍女,自然是要比国舅爷要文雅的多。

毕竟手帕是拿来用的。

很快,月清便将烤红薯的外皮全部撕掉,而后喂给公主。

公主的嘴老早就张开了,等的就是这一时刻。

当果肉入口的瞬间,一股香甜的味道便让公主的味蕾大开。

甜而不腻,糯而不粘,入口即化。

国舅爷嘿嘿一笑。

“怎么样,味道不错吧?

这红薯刚刚收获,起码还有几十万斤,等会我就让人给你送些过来。”

公主自然是非常高兴,不断晃动着手指表达着心中的激动。

随后,国舅爷便派人去村子里拉了些红薯过来。

……

次日早朝。

轩辕拓看着一封封呈上来的奏章,面色十分凝重。

许久之后,他缓缓放下手中的奏章,望向台下的户部尚书。

“户部尚书,这些奏章是怎么回事?

太后寿宴朕不是让开仓放粮吗?怎么还会出现如今这种情况?”

户部尚书闻言,向前走出一步,对着轩辕拓拱了拱手。

“回陛下的话,虽然陛下让开仓放粮,但却只能解决燃眉之急,非长远之计。

岁年大寒,庄稼颗粒无收。

而今年早春又是连续多日大雨,盛夏又是连续一月大旱。

在加上南方战乱,无法种植庄稼。

如此反复,地里的庄稼早就死了。

因为如此原因,导致如今粮价飞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