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董晓宇起床后走出自己的房间,就看到自己母亲忙碌的身影,早晨的皖南乡村,空气无比清新。
1980年的华夏,整个国家工业落后,工厂极少,重工业或者说有工业污染的企业基本都在东三省。
皖南地区工厂都没有几家,空气中没什么工业污染,村边的小河清澈见底,小河是长江支流青弋江的支流。
董晓宇拿着毛巾和挤好牙膏的牙刷去河边去刷牙洗脸,顺便帮家里提一桶水回来。
父亲董大勇和四姐董晓菊一大早就去田里干农活去了,母亲徐兰芝没有去,是因为家里需要她准备全家人的早饭,皖南农村早饭也是正餐,吃米饭。
董晓宇的姐姐多,小时候他的父母亲也不让他下田干农活,怕他累着。
皖南农村双抢季节最忙碌,在一个月内需要把早稻割完,打成稻谷,稻草则需要晒干后准备给水牛过冬吃的,然后再将收割完的稻田灌水,犁田,最后再插上晚稻的秧苗,双抢才算忙完,时间一般不能超过立秋,立秋后插的秧苗会减产(老家的说法,也不知道准不准确)。
洗完脸后,董晓宇提着一桶水返回自己的家,把提回来的水倒进厨房的水缸里,做完这一切,董晓宇就返回到自己的房间,开始整理自己去县城需要带的衣物,花了大概半个小时,该带的衣服,书籍都准备好了。
这时,董晓宇的母亲走了过来,拿出50块钱递给他,董晓宇估计自己家里也没多少钱,家里的耕牛死了,父母亲还要准备一笔钱再买一头新耕牛,董晓宇主动退回35块钱,给了自己的母亲,他自己仅留下了15块钱。
高三学费一个学期8块钱,还剩7块钱,即使自己不去打临工,也能支撑一个月的生活,而且自己又不需要购买复习资料和书籍,没有额外的支出。
早晨七点半左右,董晓宇的四姐和父亲从田里回来,他母亲的早饭已经准备好,一家四口准备吃早饭。
董晓宇去厨房帮自己妈妈端菜,今天早上的餐桌上多了一个炖蛋,可能他母亲觉得自己的儿子今天就去县城,特意改善一下伙食,一家四口人坐在八仙桌上开始吃早饭。
董吃完早饭,董晓宇背上行李,独自一个人走路去县城,不到30里的路程,成年人走路不需要三个小时,如果空手走路估计两个小时就能到达县城,现在农村到县城还没有公路没有通车,有时候去县城就看个人运气,顺路的拖拉机带过去也是有的。
夏天的早上,早点出发外面还没那么炎热,如果等到中午出发那就很麻烦;董晓宇背上自己父亲曾经用过的军用水壶装满凉水,十点多一点就到了刘忠河家。
大热天,刘忠河没有出门,一个人在家学习;看见董晓宇过来,他大吃一惊,现在离开学时间还早着呢,尽管吃惊,他还是走了过来,接过董晓宇的行李,直接把行李提到他自己的房间。
放好行李,刘忠河给董晓宇倒了一杯凉水,然后让他自己去水龙头边洗了个凉水脸,董晓宇洗好后回到刘忠河的房间,房间里开着风扇。
刘忠河把风扇让给董晓宇先吹一会儿,过了十多分钟,董晓宇感觉自己已经没那么疲劳,就把昨晚的想法跟刘忠河说了一下。
刘忠河听完就对董晓宇说道:“晓宇,你的这个主意是不错,可我没时间陪你去做这些,最多收报纸时帮一下你,我自己还要准备学习。”
董晓宇听了刘忠河的话,理解他的想法;接着他就对刘忠河说,自己下午先去周围的自行车修理铺看一看,如果时间充足再去附近的几个单位看一看。
两人交谈了一会儿,刘忠河就让董晓宇在他的床上先睡一会儿;毕竟董晓宇走了两个多小时的路,虽然行李不多也够累人的,董晓宇也觉得自己确实需要休息一会儿,没过多久就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