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都市言情 > 奇迹之皖南儒商 > 第21章 八十年代的皖南春节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1章 八十年代的皖南春节

在家休息了三天,终于到除夕,今天一大早,董晓宇与父亲董大勇一起去自己爷爷奶奶的坟上祭拜,从董晓宇记事起,除了除夕早上下暴雨,每年自己跟父亲两个人一起到自己的爷爷奶奶坟上祭拜。

上午,董晓宇又跟随自己的父亲董大勇去祭拜土地公公;午饭之后,母亲在厨房又准备祭品,什么鱼,肉,鸡,豆腐,米饭等,父亲在家里祭拜祖先,董晓宇负责烧纸钱,放炮竹,然后父亲让他来磕头拜祭,董晓宇也照着做,这些都是皖南农村的习俗。

下午四点,母亲徐兰芝准备一大桌菜,这是一家人的团圆饭,现在家中只有四个人,董晓宇的父亲母亲,四姐和他自己,等母亲徐兰芝把最后一道菜端上饭桌;父亲董大勇又说了几句祝福的话。

除夕夜的团圆饭,董晓宇打算陪自己的父亲喝几杯酒,他打算把一些想法告诉自己的父亲,董晓宇认为团圆饭的酒桌无疑是最合适的。

首先,董晓宇向自己的父亲汇报了他在学校的学习情况,期末考试全年级第一,自己打工已经把下学期的生活费也准备好了,而且四年的大学学费也准备好了。

然后,董晓宇把自己与自行车修理铺合作做生意的事也跟家里人说了一下,但没有全部说,如给领导回扣就不好说出来,只说能拿到自行车车架是托了同学父亲帮忙才拿到货的,父亲董大勇也不疑有他。

而且春节后去县城,董晓宇打算送自己的四姐一辆自行车,董晓菊一听,满脸春风,对自己的小弟说了一声,“谢谢你,小弟。”

“四姐,别客气都是一家人,家里因为有你,爸妈他们俩才没那么累,我对家里没什么贡献,说谢谢的那个人应该是我。”

这次,徐兰芝倒没说自己的儿子乱花钱,董大勇看自己的儿子这样对待他的四姐,深感欣慰。

因为今年家里的水牛死了,董晓宇打算建议自己的父亲少种点水稻。

董晓宇对董大勇说道:“爸,我想让你把老虎山与八公山之间的那片荒地承包下来,我想在那里盖一个养猪厂。”

董大勇一听了儿子董晓宇的话,整个人一愣,对着董晓宇道:“么儿,承包荒地花不了多少钱,可我一个人也搞不来呀!在那里养猪,你得砌围墙吧,这需要一笔钱,还得盖几间瓦房吧,这又是一笔钱,不知道你打算养多少头,猪苗也要一笔钱,家里可没这么多,家里的钱全部在你妈妈那里。”

然后,董大勇转头看着自己的妻子又道:“老婆子,家里还有多少钱?我的么儿要做事。”

董晓宇立即打断父亲董大勇的话,他知道自己的父亲误解了自己的意思。

“爸妈,不需要家里拿钱,这笔钱我自己就有;而且我熟悉那片荒地,放牛时我去过,就在水库下游角落边上。”

“我计划在那里盖四间瓦房,不需要盖成村里的房子一般高,矮一些也没问题,一间住四个人,一间做办公室,里面也可以放两张小床,另外两间放饲料,猪棚也要用砖来砌墙,屋顶用瓦,只是猪棚砌墙不需要跟人住的一样;这几天在家休息,我会亲自画好一份养猪厂图纸。”

一家人在听董晓宇叙述,都没有打断,每个人又都在思考,他们接着又听到董晓宇说道:

“过了大年初六,老爸你找村上的瓦匠过来,让他看看图纸,测算一下需要多少砖瓦?需要多少人工?需要多少时间完成?总费用多少?”

这时,董大勇才如梦方醒,终于知道自己的儿子,是动真格的,他早已经准备好了一切,才提起养猪这件事。

董晓宇接着跟自己的父亲说道:“爸,我打算让二姐夫帮你老打下手,然后在村里请几个男劳动力,每个月给他们发工资,但找的人嘴巴要严一点,等二姐夫初二一家过来我问问他。”

“养猪场那里,晚上至少要住两个人,毕竟是山里。”这时董大勇问道:“用两个房间存放饲料,这个饲料是做什么用的?”

董晓宇就跟自己的父亲科普道:“农村正常养猪,就是割草喂猪,剩饭剩菜给猪吃,还有就是给稻糠给猪吃,需要耗费一年时间,才能让小猪苗长大,而用饲料喂养猪再搭配其他的食物,三到四个月的时间就能让小猪苗长大。”

董大勇总算明白饲料的作用,这个东西好呀,养猪省时间,省时间就能赚到钱。

在饭桌上,董晓菊和徐兰芝母女没有发表意见,只有董晓宇和董大勇父子俩在聊天,在交谈。

吃好喝好,一家人的除夕团圆饭圆满结束,母亲徐兰芝和四姐董晓菊开始收拾桌子,董晓宇也要去帮忙,可他的母亲不让,董晓宇给父亲董大勇倒了一杯热水,父子俩人继续着养猪的话题。

董大勇连忙询问道:“四个月猪出栏后怎么办?饲料从哪里买?这么多小猪苗从哪里买进来?这些我都帮不上忙,我能做的就是找人把房屋建好。”

“爸,你不要着急,等大年初二,二姐夫过来拜年,我和他一起想办法,至于请劳动力,这个需要麻烦你老,找几个老实可靠一点的,一个月三十块工资,一个月休息一天,养猪也不是很累的活。”

大年初一,皖南农村一般不出门拜年;大年初二才开始拜年,一般都是女婿给岳父母拜年,外甥给舅舅拜年,这些都是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