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单上的这个所谓向日葵舞蹈比赛,是一个全国性的少儿舞蹈比赛,现在正在进行的是市一级的比赛,也就是X市的市内比赛。
获胜的前三名可以去参加省一级的比赛,再获胜则参加全国赛。
陈牧之所以觉得有意思,是看到了最后一句话:“我们期待你的表现!期待你走得更高更远!”
陈牧对“表现”这两个字挺敏感的,毕竟这些天他一直在琢磨一级帮助目录所说“根据各种因素,判定老师们在工作中的表现”的话儿,这时候看到这个,立即忍不住联想如果老师带着孩子参加比赛并获奖,是不是也属于在工作中有所表现。
看着那张传单,暗暗琢磨了好一会儿,陈牧觉得还真有这个可能,决定回头就和尕恩恩说说,看能不能组织孩子们来参加这个舞蹈比赛。
学校里的那些孩子,不论男女,都从小学过一点舞蹈,虽然不见得个个跳得优秀,可毕竟有点基础,如果能练一练,参加个比赛还是可以的……尤其是阿依慕,陈牧觉得那孩子的舞跳得越来越好了,年纪那么小,就跳得那么好,不试一试真是可惜。
当然,这事儿的重点是陈牧想知道让孩子们参加比赛,是不是会涨“士”字进度条,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儿,那他就有谱了,以后让孩子们好好练,多参加比赛。
起了心思以后,陈牧决定去详细咨询一下,于是又拿着传单往回走,去找刚才那个发传单的女生。
那女生还在之前那个位置发传单,陈牧走过去,问道:“请问一下,参加你们这个向日葵比赛,有什么具体要求吗?”
女生抬头看了看陈牧,回答道:“你好,我们这个比赛分成六岁到八岁、九岁到十一岁、十二岁到十四岁这三个年级组……”
女生巴拉巴拉的讲了一通,陈牧很认真的听着,全都记下了。
女生讲完,试探的问道:“请问您是替谁问的?年纪多大了?”
陈牧笑道:“我就是正巧看到了,随便问问。”
女生怔了一怔,这“不替谁问”是什么意思,忍不住上下打量了一下陈牧。
之前没留心看,这时候才发现陈牧很年轻,看起来不像是有孩子的人。
女生不禁很微不可察的皱了皱眉,她长得好看,身材条件也好,这两天在这里发传单,总有一些无聊的人过来搭讪,现在她突然觉得陈牧也是这样的人。
脑子这么一转弯,她顿时不怎么想说话了,只想走开继续发传单。
陈牧不干啊,他还想问问这个舞蹈比赛的一些具体信息,例如报名的人多不多,评判标准怎么样,容不容易拿奖……反正有很多东西都想弄清楚,所以他看见女生要走,连忙说道:“那个,我还有几个问题想问……”
女生转头看他一眼:“如果有什么想问的,就去我们的网站查询吧,我们网上对于各种问题都有详细解答,还有人24小时在线解答。”
陈牧看了看传单上的网址,想了想后说道:“不好意思啊,我那儿上不了网,所以……那个……嗯,还是问你吧。”
上不了网?
现在什么地方上不了网啊?
女生看陈牧的眼神更加鄙视了,这样的谎都说得出来,要不是看你长得还不算猥琐,老娘啐你一脸。
陈牧没留意到女生的异样,继续问:“我想问一下,你们这个舞蹈比赛报名的人多吗?都是怎么评判输赢与否的?评判标准是什么?”
女生没回答,只说:“先生,如果您真的对我们的比赛有兴趣,就带着孩子过来当面报名好吗?我们的报名是有一个简单的小面试的,到时候你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当面询问面试老师。”
说完,女生转身就走。
“不是,你别走啊,我还没问完呢……”
陈牧觉得这女的怎么这样,话没说完就要走,这特么发个传单都这么牛气的么?
女生看见陈牧还想纠缠,转过头来就想发飙怼人,昨天她就怼过一个纠缠她的家伙。
不过她还没来得及开口,就听另一边有人说道:“陈牧,你干什么呢?”
陈牧不用转头都知道是谁,张口就回:“你稍等,我问点事情。”
那女生看见阿娜尔古丽,有点惊为天人,只觉得这个维族小姐姐长得真是太美了呀,比那些大明星都完全不差,忍不住就看呆了,口水直往心里流。
阿娜尔古丽走过来,看了女生一眼,对陈牧问道:“你问什么事儿呢?”
陈牧把传单递给她:“我想问问这个舞蹈比赛的事儿,回头帮阿依慕报个名。”
阿娜尔古丽看了看传单,没什么兴趣,又递回给陈牧:“那我到停车场等你,你快点啊!”
“好!”
陈牧转过头,看向那女生,问道:“你给我说说,你们这个舞蹈比赛报名人多吗?嗯,就是竞争会不会很大?”
见过阿娜尔古丽以后,那女生一下子幡然醒悟了,看陈牧的脸也觉得正气了不少,所以有问必答……两人一问一答了好一会儿后,陈牧这才心满意足的走了。
女生看着陈牧晃悠悠的背影,想到之前的事儿,忍不住用手里的传单狠狠的拍了一下自己的脸:“黄小羽,你是不是莎比啊,以为你自己是镶红钻的大美女呢,见到个男的就觉得人家撩你,丢不丢人啊?”
陈牧在停车场上了车,两人一路往加油站的方向赶,才刚走出X市,维族姑娘的电话突然响了起来,圆圆的声音从电话里传来:“你在哪儿呢?是不是和陈牧在一起?”
“是,我和陈牧来了X市,正往回赶呢。”
“让陈牧那小子听电话。”
阿娜尔古丽的电话是接着车载蓝牙的,陈牧听得见,闻言立即开口问了一句:“圆圆姐,你找我?”
小胖妞没好气的说:“不是我找你,是警察找你。”
呃……警察?
陈牧皱了皱眉,这电话,怎么很一种“你事发了”的既视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