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扬波万里 > 第314章 早朝弹劾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书接上文,山海关送来的奏折,让朝廷上下顿时手足无措,呆若木鸡。

反应过来后,与孙承宗有旧怨的,立刻眉开眼笑,心情畅快。想出风头的言官御史们,则是奋笔疾书,纷纷写下了弹劾孙承宗的奏折。

而此时,有些失落的东林党人,也纷纷联合起来,准备弹劾他。虽然孙承宗也是东林党人,但是他身份特殊,甚少掺和东林党迫害百官的肮脏事中,有时还会主动保护那些被打击的非东林党官员。这让普通的东林党人对他十分有怨念,甚至有些愤恨!

而朝中的复社成员,则是一个个摩拳擦掌,弹冠相庆。孙承宗是天启帝的老师,又是朝中大臣,现在更是蓟辽督师,而且他又自名身正清高,他们准备利用这一次“天赐良机”,一举将孙承宗拿下!一举打响复社名声!一举让复社天下皆知!

这里要交代一下,明崇祯二年,江南复社开始崛起,影响力甚至超过了东林党!势力甚为庞大!甚至能够做到廷推周延儒,再进内阁为首辅!不过他们毕竟是江南士绅的代表,所推行的政策,大部分是照顾士坤们的利益。这就造成了一个结果,那就是百姓的利益损害的更大了!当然,南明时,复社的许多成员仍然坚持抗清,有的剃发为僧,也不愿意归入清廷的统治!在民族大义面前,许多复社成员,作出了可歌可泣的事迹。当然,也有一些丢了脊梁的人,他们视奴为主,摇尾乞怜!在这里,作者就不一一表述了。怎么样?看俺的书长知识吧?

而一些自命清高的清流官员,也加入了他们的队伍中。纷纷挥笔写下了言辞激励的弹劾奏折,他们也要借着这阵“东风”,为自己再次扬名!

而那些真正想要振兴朝廷,想为朝廷做事的正直官员,此时却陷入了迷茫之中。他们实在想不通,孙承宗怎么会铸下如此“大错”?这不是把自己的把柄命门送给对手吗?

身为内阁首辅的温体仁,在接到这个消息后也陷入了疑惑之中。他孙承宗是疯了不成,怎会干出如此错事?未得皇上准许,就强遣关外百姓入关!他孙承宗想干什么?嗯,不对!他孙承宗老糊涂了,难道宁锦的官员也老糊涂了?还有镇守宁锦的太监,这些人怎么会同意孙承宗这样干的?看来这里边有故事啊!想到这里,温体仁几经思索后,写下了一篇名为弹劾,实为保护的奏折。

而王在晋在听说此事后,心中大为感慨,大叹道:英雄远见所同啊!本官想做而没有做成的事,孙督师竟敢冒天下之大不为,给做成了!吾不如也!

与孙承宗交好且有旧的官员,此时却陷入了难为之中。有官员生气的说道:阁老糊涂啊!这可是自毁前程之事啊,他就算不管自己如何,难道儿孙的前途,他都放弃了吗?有官员忿忿不平的反驳道:孙阁老做的对!百姓们留在关外,每日担惊受怕不说,随时都有生命危险!迁入关内,起码安全一些。

而皇帝崇祯得知奏报后,大怒。他之所以生气,是因为这么大的事情,身为四朝元老的孙承宗,连个招呼都不打,就自己决定了!这还了得!如果满朝大臣都像他这样,还要自己这个皇帝干什么?

而太监曹化淳,王承恩等人得知这件事情后,戒备震惊的愣在当场,久久没有反应过来。

大太监曹化淳,反应过来后,叹了口气说道:孙阁老可是两朝帝师啊,泰昌帝和天启帝,这才驾崩了多少年?他怎会做出如此糊涂之事?最起码也该上个折子,知会一声啊!糊涂啊,糊涂啊!

此时的王承恩,虽说是大内总管,掌管司礼监,可是他的权力比起魏忠贤来,那是差的不是一星半点!不过,作为崇祯皇帝的近侍,他比太监曹化淳,刘克明,方正化等人,要忠心的多!而且他不贪婪权力。他得知这件事情后,也是叹了口气,悠悠的说道:孙督师这事情办的草率了!唉,希望皇爷不要因此而怪罪于他呀!

这正是:

强迁百姓入山关,闻之惊呆众百官。

反对之人要弹奏,朋友交好心难宽。

今天天气不怎么好,月色朦胧,星光黯淡,凛冽的北风,呼啸着直往袖口领口里钻。

上早朝的百官们,赶紧裹紧了身上的貂皮裘衣。糟糕的天气,预示着今日的早朝绝不是那么美好!

早朝如约而至!

端坐在九龙御座上的崇祯皇帝,黑着脸看着满朝文武。众百官忙高呼万岁!礼罢,站在旁边侍候的太监王承恩见状,忙上前一步,一甩拂尘,高喊道:有本早奏,无本退朝!

准备弹劾孙承宗的检察院御史们,心里正想着,借着这个好机会,再扬一下自己的“美名”。谁也没想到,内阁首辅温体仁抢先一步,跨出队列开口说道:臣温体仁,有本上奏。

崇祯看了一眼温体仁,黑着脸说道:准。

温体能立刻开口说道:多谢皇上。接着将弹劾孙承宗的奏表,说了出来。

这奏折明为弹劾,实为保护。奏折里唯一的一条实罪,就是:孙承宗未请示朝廷内阁和皇帝,擅自做主,强迁百姓入关。

然而,奏折后面的话,接着就将这条实罪给推翻了。因为温体仁接下来在奏折里说:孙承宗远在辽东,军情紧急,难以快速上报请示!所以才会出此下策。更何况,辽东文官武将,全部同意了这事!由此可见,可能是孙督师探知了鞑子接下来将有大动作,所以才会出此下策,将关外的百姓,全部迁入关内!

温体仁的奏折上完,顿时,朝堂之中一片喧哗。有的御史官员立刻出班奏到:首辅大人,此言差矣!孙阁老作为四朝元老,又是两朝帝师,难道连最基本的上奏求旨,都不知道吗?

几名御史和其他要弹劾孙承宗的,也连声附和道:是极,是极!这么大的事情,他不向皇上请旨,往小了说这是藐视皇威,往大了说,他这是大不敬之罪!

而此时的皇帝崇祯听到这里,微微有些皱眉,心中暗道:事急从权看来,孙承宗是获悉到鞑子的什么意图,才强迁百姓入关的。

想到这里,皇帝崇祯眉角开始舒展,脸上慢慢恢复了平常的模样。不过转念再一想,如果人人都这样干,他这个皇帝还有什么事?

想到这里,崇祯皇帝脸色再次一黑。

薛国观偷眼看了一下皇帝,心中有了主意。他没有着急上奏,而是站在那里没动。项煜看到崇祯脸色后,心中大定。忙出班奏道:既然事情紧急,那也该早上请罪拆子!为何到了现在,他孙承宗的请罪还未到?相反,山海关守将的折子,却先来了?

项煜的话一说完,在场“心怀正义”的众大臣,立刻出班弹劾孙承宗。现在是群情激愤,个个都成了正义的化身。他们现在都想着,把孙承宗这个“大奸大恶”之徒,一脚踩死!方肯罢休!

这正是:

墙倒众人推,破鼓大家捶。

毁了你一个,幸福一大堆。

这里要交代一下,项煜是明末的大贪官!他所居住的住宅,光购买就花费了一万两千两金子!怎么样?看看的书长知识吧!

皇帝崇祯听完,心中大怒!

他刚想发作,忽然殿外传来了奏报声:蓟辽督师孙承宗急奏!

崇祯黑着脸说道:传!王承恩立刻高喊道:皇上有旨,传!

一会功夫,一个小太监拿着孙承宗的奏折,小跑了进来。王承恩接过,查看一番,未发现异样,立刻转身将奏折,双手递给了崇祯皇帝。

皇帝崇祯看过后,顿时勃然大怒!

这是为何?原因就是孙承宗写的这份奏折!其实这份奏折的意思十分简单,他准备迁关外的百姓入关,恳请皇帝崇祯同意。而且这份奏折,是宁锦所有文官武将联名上奏的!

另外,孙承宗表示:他没有丝毫逼宫的意思。他甚至愿意卸任蓟辽督师一职,以换取关外的百姓得以入关避险。并且,他在奏折里,也再次重申了,关外百姓过得十分艰辛,而且还要日日防范建州女真的劫掠和屠杀!特别是军情紧急,已经容不得百姓,在关外逗留了。因此,他恳求皇帝崇祯能够同意他的奏请。

皇帝崇祯生气的并不是,孙承宗奏折里请命迁百姓入关的事。也不是宁锦官员全体逼宫的事!而是这份奏折上奏的时间。

这份奏折是三个月以前写的。从宁远到京师,800里加急,用不了十天,就可以直送御前,出现在自己面前。

可问题是,这份奏折竟然迟到了近三个月!这可是边关重将紧急上奏的奏折!谁会有天大的胆子,将其扣下?

要说没人敢干,可是事情却偏偏发生了。还有就是,山海关镇守太监和守将送来的奏折,却早早的到了自己手中!这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又是何人故意扣下了这份奏折?如果自己能够早日收到这份奏折,也就没有今天的这些事情了。 这个人这么做,直接是把孙承宗架在火上烤啊!

崇祯皇帝黑着脸,目光冷冽的扫过了众臣。在场的众位大臣,谁也不知道,这份奏折里到底写的什么,更不知道皇帝为何会如此生气。

一时间,太和门前的广场上,安静的有些吓人。

这时,远处突然传来了捷报的声音。

一个侍卫打扮的士兵,右手高举着一封奏折,边跑边大喊着:大捷!大捷!赫图阿拉大捷!

皇帝崇祯看着越来越近的侍卫,心中也是疑惑的很。赫图阿拉大捷!赫图阿拉是哪里?那你怎么会出现大捷?

赫图阿拉是女真人的兴京!是努尔哈赤所建。不过大家现在早已忘却,因为努尔哈赤早早的把京都迁到了沈阳,并改名为盛京。赫图阿拉自然就被大家所忘却!

崇祯,看着越来越近的报捷侍卫,稳了稳心神,用威严的口吻说道:王承恩,快快传上来。

大太监王承恩听到后,忙说了一声遵旨。接着直起身,大声说道:皇上有旨,传!说完后,立刻小跑着将捷报拿在了手里,简单的检查了一遍后,才双手递给了崇祯皇帝。

皇帝崇祯接过后,疑惑的打开奏折一看,刚才黑着的脸,立刻变得眉笑颜开。

这正是:

众臣弹劾孙承宗,紧抓命门不放松。

誓要扳倒苍天树,再无遮阴露野丛。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