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这个话倒是没有人反对,由谁继承汗位的事情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议出结果来,已经到哭灵的时候,自然该哭灵了。
而且大家也不是傻子,自然明白真正由谁继承汗位,也不是大家在这个大殿上吵,就能吵出个结果来。
吵出来的结果,除了最后得利的人,其他人谁能认?
既然有资格继承汗位的人不止一个,这些人也有各自的倚仗,想要最后得出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结果,肯定免不了一系列利益上的交换。
所以听到皇太极这样说,一群人也就暂停关于该由谁继承汗位这个事情的讨论了,都开始给努尔哈赤哭灵。
当然,这一次哭灵就不只是单单的哭灵了,各路人马手底下带来的奴才,都在忙忙碌碌四处奔走,交换着各自主子的意见。
因此等着这一轮哭灵结束以后,场面倒是不再像刚才那样乱七八糟了,四大贝勒各自的支持者,都在开口说自家贝勒的好,吵吵闹闹半天都没有一个统一意见。
而是大贝勒代善之子岳托率先表示,认为四贝勒皇太极文武双全,能够带领大金走向更高的位置,要支持皇太极登上汗位。
本来现在最有资格继承汗位的两人,就是大贝勒代善和四贝勒皇太极,现在代善的儿子都开始支持皇太极了,代善自然也开始显现弱势。
代善也算比较识时务了,看出自己不占优势,又想着刚才皇太极也保证过,就算他登上汗位了,现在的一切也不会改变,自己还能够像现在一样。
就也开口表示自己比不上皇太极优秀,不能因为占个长字,就不管自己的本事如何,汗位应该是皇太极的,说皇太极“才德冠世,当速继大位”,表明自己鼎力支持皇太极的态度。
代善一退,阿敏和莽古尔泰的优势还不如代善,私底下也得到过皇太极的保证,自然也不会傻到继续去争,就同样表示出退让之意了。
本来一开始汗位也是要在四大贝勒中推出一个合适的人选,现在其他三大贝勒自己就退了,也就没有争吵的必要了。
所有人都开始众口一词的请求皇太极来继承汗位,然后皇太极按照一贯的规矩推辞几次以后,最终还是被确定为新的大汗人选。
至于多尔衮,尽管有大妃阿巴亥一口咬定努尔哈赤临终前留下过遗命,要把汗位传给多尔衮。
可是四大贝勒的意见都统一了,在阿巴亥一系人马实力远不如四大贝勒的时候,就算有货真价实的努尔哈赤遗命,想要夺得汗位都没有什么机会。
没有实力的时候,在这个更崇尚武力的大金,谁还能听你的话?
更何况现在并没有什么实在证据证明努尔哈赤留下过这一道遗命,全部都是由阿巴亥自己在说,是真是假还真不好说。
在这种情况下 ,自然就变成阿巴亥编造遗命了。
又有莽古尔泰觉得是阿巴亥害死自己额娘了,坚持要阿巴亥殉葬。
代善也觉得是因为阿巴亥,他才失去了原本几乎铁板钉钉的继承人位置,同样想发泄自己心里面失去汗位的不满。
所以最终,大妃阿巴亥还是被殉葬了。
毕竟皇太极给其他三大贝勒的许诺,就是不改变现状,不会削弱这三人手里面的权利。
而是要像以前一样,就算他居于大汗之位,有什么事情还是由他们四人商量着决定,甚至连议政的时候座位都不发生改变,依旧四人并列。
既然如此,代善和莽古尔泰都坚持要阿巴亥殉葬,事情自然也就没有转圜的余地。
不过多尔衮,因为皇太极坚持要保住,又是努尔哈赤亲子,倒是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所以在努尔哈赤去世两天的时候,最终以四贝勒皇太极继承汗位,其他三大贝勒共同掌权,四人并坐,大妃阿巴亥殉葬,结束因为努尔哈赤去世引起的混乱。
听完小老鼠转述这一次宫中关于汗位之争发生的事情,曹嘉宁不由得有点儿沉默,开始觉得自己是不是因为前世过得太过于顺风顺水,靠着小聪明就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一次也把事情想的太简单了。
虽然从皇太极才登上汗位的时候,是与三大贝勒俱南面坐,共议政事。到登上汗位第六年,才改为自己“南面独坐”,算是真正有大汗独尊的地位这个事情上面。
曹嘉宁也知道皇太极能够努尔哈赤去世以后登上汗位,其实算是险胜了,并不比其他三人占有太多的优势。
如果不是实在没有办法,有几个人乐意自己都成大汗了,什么事情都还不能自己做主,要与其他人商议,并且座次上都是平起平坐?
但是她也没有想到这些历史上不过是浅浅记载过几笔的事迹,哪怕是险胜却也占据着优势的事情,实际上私底下的算计数不胜数,甚至从很早就开始了。
德因出现在四贝勒府,是莽古尔泰的算计。德因机缘巧合进宫了,就是皇太极的算计了,同样也是将计就计。
双方都是在意图除掉大贝勒代善继承权的同时,再让另外一个兄弟也在里面脱不清楚干系。
而且即使有着这么多的算计在里面,也算是抢占先机了,最后都是以无数妥协,才能换来汗位。
这一次的汗位争夺,让曹嘉宁不得不想起十七年以后,另外一次也是由一群人争论出结果的皇位之争。
比起这一次两天就最终决出胜负不同,那一次的皇位之争,是在经过十多天的较量,才决出最终的结果。
要是仔细算起来,其中的激烈程度只能比这一次更严重。
主要是大家手里面都有兵马,要是稍微有点儿差错,说不定都得动兵马。
十七年以后,豪格是有机会成为皇帝,但是就算有她的暗中帮助,就一定能成吗?
从这一次汗位之争,曹嘉宁也看出来了,现在大金选继承人还是更看本人实力,而不是看其他。
其实从这些年的接触里面,曹嘉宁同样也看出来了,豪格的性格缺少一点决儿断,虽然说不是没有机会,但是想要成为继承人也不容易。
就像这一次的事情一样,其他三大贝勒也不能说就没有机会了,终究没有能够像皇太极那样人就当机立断选择妥协,才错失汗位。
并且还一步错、步步错,一开始竞争过汗位的人,哪怕选择最终妥协了,也不可能再有什么好下场。
十七年后的那一场皇位之争,豪格和多尔衮两个失败者的下场,同样也是这个道理。
如果两人不是在继承皇位的事情上选择退一步,而是像皇太极一样在其他的利益上退让,先把皇帝这个名分拿到手,也就不至于横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