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边朝阳缓缓升起。
祁书舒晨跑完来到厨房,准备做早餐。
郭欣刚起床,“早啊,书舒。”
祁书舒笑了一下,“早!”
经过昨日一天的配合,二人现在在厨房配合的相当默契!
邓璟之、时彦、丁修齐和陈旭起床的时候早餐已经做好了。
四位男士觉得不好意思,纷纷积极的将早餐端到桌上。
吃过午饭,洗碗的洗碗,劈柴的劈柴。
赵爷爷走进美味轩,还以为这是真的来了哪个村民家。
他是最近才回老家的,昨儿个他已经了解到,这些娃娃都是大明星,过来参加节目录制,三天一过就要离开的。
他拎着竹筐,竹篓子,竹篾,竹席,竹篮...
丁修齐和陈旭赶忙上前接过,放置一边。
“这些都带来了。”,赵爷爷指着那一堆,他昨儿个去邻居家找了几份,不知道这些娃娃们到底想干啥。
祁书舒让跟拍镜头对准自己和赵爷爷的半个身子。
“赵爷爷是这样的,我们觉得大家编织的竹子非常结实耐劳。”
祁书舒拿起手中的竹篮,对镜头展示。
“看这个竹篮,使用年份应该有很久了,但是还是很牢固。”
“是的,这个竹篮子有五六年了,基本上每天都要使用。非常耐用,用的材料就是山上的竹子,都是自己编的。”,赵爷爷补充道。
他虽然看不懂这个女娃干嘛对着镜头说这些话,还拿着他拎过来的竹产品展示。
不过他知道这是在夸他做的竹篓子和竹篮,这没啥不能说的。
自己做的东西能被人喜欢,赵爷爷也觉得非常开心。
“赵爷爷,我觉得你们村中的后山就是一座宝山,正所谓靠山吃山,你们编的竹篮,竹席等一系列竹产品我觉得会收到很多消费者的喜爱,所以我想帮助后湖村村民将竹产品销到世界各地。”
说着接过陈旭递过来的竹条,开始编筐。
赵爷爷刚开始在一旁瞅着祁书舒编筐,没想到这小姑娘还有两把刷子。
“小姑娘真不错,还会编筐。这搁以前我们祖祖辈辈都会编筐,现在也就只有和我差不多年纪的老人家会编,为了生活,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一年到头只有过年才能回来。能编筐的年轻人少之又少哦!”
赵爷爷冷不丁看到祁书舒会编竹筐有些感叹。
“买不到篮子时,随手编一个也很方便,我恰好会。”,祁书舒编着筐也没让爷爷一个人站着。
赵爷爷看到一旁还有竹条,拿了就开始编,最近不忙,好久没有和年轻人唠唠嗑了。
“你不嫌弃我老头子爱说话,唠唠叨叨就行。”,他才反应过来说了很多过往的事情,怕年轻人不爱听。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赵爷爷您见识的多,知道咱年轻人不知道的好多事,就好比这编筐,能在一旁指点指点我,这不比我自己瞎琢磨好嘛!前辈们的经验教训,后辈可以不照着做但一定要听。
以后遇到了才能快速反应过来,就算没遇到听一听前辈们的故事也好。您呀,尽管唠叨,我们爱听!”
祁书舒自己就是经历多世,积累了无数经验,怎么会嫌弃老人唠叨呢,这都是宝贵经验啊。
赵爷爷听到她这么说,话匣子打开了。
原来后湖村在五十年前,还挺有名的,有一个竹筐编织厂。
后来跟不上快节奏的时代发展,渐渐隐于尘世中。
以前在后湖村还有一家老编织厂,现在也都荒废了,竹产品虽好,可比胶制品费时间,生产速度也不快。
徐德看到后台私信,弹幕上密密麻麻的求链接,头都大了!
怎么他去补个觉,让副导演盯一会,就变成这个样子了。
在祁书舒直播演示编筐,给大家介绍的时候。
邓璟之和时彦他们也没闲着,找到村长和村民们说了这件事,不少人还是持观望状态,少部分人去砍了竹子拉回来编。
也有人觉得不就是编筐吗,这他们都会,用的山上的料子,也就费点时间,农村人最不怕费时间了,怕的是到最后白忙一场。
转念一想,又没花钱,大不了到时候自家用呗,万一那些娃娃们说的是真的呢。
随着节目直播视频转载各大网站,被各路网友知晓。
政府部门也关注到后湖村的富饶资源。
原竹制品厂厂长的儿子挑起大梁,决定重操旧业,继承其父意志。
在各路人马的协助下,竹制品厂开起来了,后湖山竹资源归集体所有,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
制定了更为完善的《靠山吃山脱贫奔小康计划》,订单剧增。
每户村民每月有固定的分红收益,还可以将自制竹产品,工艺品送往竹编厂收购,统一定价,由相关部门监督。
忙碌的时候三天时间一晃而过。
祁书舒,郭欣,邓璟之,丁修齐,时彦和陈旭,还有周菲菲,几人收拾好行李。
美味轩的大门合上。
几人走在村道上,有很多村民相送,有的还拿着自家的土鸡蛋要感谢他们。
他们当然没收,这几天干成这么一件大事,他们心中很有成就感。
这是他们赚了多少钱都不能带来的那种满足与自豪感。
几人拉着行李走在村道上,沿路是热情的村民,笑不见牙的老人,欢快懵懂的小孩,匆匆回老家带着感激目光的青年人。
路边的工人们加班加点将路灯装好,整个村庄充满着欣欣向荣之态。
几位嘉宾对着村民们挥挥手。
提着行李箱上车。
车子如同离弦的箭一般驶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