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孤女穿成小丫鬟 > 第512章 参加寿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怪不得人往高处爬,看看,自己才得了封号,立马就有人上赶着送利润,还不说那些手握实权的。

不过他说的也是事实,就凭自己这抄袭画图能力,不管跟谁合作,拿个四成甚至五成都没问题。

夏樱稍微想了一下就同意了,毕竟现在她以一己之力把藤编的广告都打到皇上那去了,不拿银子自己都亏得慌。

没见现在的产品代言光广告费给明星多少钱?

所以新增加的这一成利她拿的不亏心。重新签好契约后,她和楚文征商量了一下之后的业务拓展以及远销海外这件事。

这事她当时写信跟楚文征他爹说了,但这才几天,老爷子还没收到信,既然楚家大公子来了,自然当面谈妥比较好。

现在自己在藤编上多了一成利,当然是销路越广越好,这样她赚得更多。

两人谈了一个多时辰才把方案定下。

等送走楚大公子跟徐掌柜后,安平带着常大匠来了,两人已经来了一会儿了,当听说夏樱正在见客时,他们就在外边等。

夏樱问常大匠:能造出两层小楼不?

常大匠拍着胸口承诺:没问题,他在安阳周边修了好几座,这小楼绝对给她造的跟图纸一模一样。

接着又给夏樱报价以及商量工期。

夏樱现在不缺钱,自然怎么好怎么来,让他把人上多一些,抓紧时间,争取半个月或者二十天就盖好。

按照常大匠的报价,小院及仓库整个造下来需要300多两银子。

夏樱大手一挥,让安平先给他100两定金,让他赶紧去订货。争取早日动工。

把这几人打发走她才消停,妈呀,这一天天事多的,真不知现代那些总裁cEo时间是怎么安排的?

幸亏自己培养的人已经锻炼出来了,不然什么事都要自己盯着,忙死她算了。

她这边日子过得无缝衔接,天天忙活。

远在京城的徐朗,穆婉婷等一众人接到她的信时惊呆了。

什么?德嘉乡君?众人看到这个消息时差点被炸晕,这丫头…这丫头…这才短短几年,她摇身一变,已经成了让人仰望的存在了。

他们以为自己在京城打拼过的很好,没想到这丫头远在山村竟给自己挣了个封诰,还是皇上亲赐的封号,天哪,话本子都不敢这样写,这丫头运气太好了!

震惊归震惊,感叹归感叹!众人还是忙不迭得给她准备礼物,这是好事,夏樱和他们交好,如今有了封诰,对大家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尤其是徐朗,简直高兴坏了,原本以为得了个妹子送他上青云。没想到竟是自己外甥女,可惜现下京城事忙,抽不出时间过去,不然一定得去那边看看他们。

当晚就跟媳妇儿商量给夏樱送什么贺礼,同样的事儿也发生在另外几家,过了两天,一众人不约而同把礼物准备好送到镖局托运去了。

另一边,段志恒忙得脚后跟打后脑勺,他回来之后先向皇上禀明官匪勾结的事,又点出这件事能很快把涉事人员抓住夏樱功不可没。

对此皇上也很好奇,怎么每次这丫头出手直接就是大案子,他把这个疑惑也问出来了:“这丫头在那边到底干什么呢?怎么人家都好好的,每每都是她有事儿?”

段志恒听后看了一下左右,皇上明白他的意思,只留下贴身大太监,让其余人等出去,段志恒这才向皇上禀明了徐琳琅的事儿。

皇上听完前因后果勃然大怒。这帮山匪简直目无王法,朕的子民在他手里变成了待宰的羔羊,想怎么杀就怎么杀,简直岂有此理,着实可恨,怪不得这丫头剿了山匪。

就这件事,但凡有点血性,有点本事的估计都会不顾生死去灭山匪。

想到此,他觉得对夏樱的封赏有点轻了,毕竟因为夏樱出手少了无辜的人丧命不说,国库还增加了一百多万两银子。

还不说那些宝贝,他看过了,段志恒查抄的很彻底,运回来的东西大小物件都有。

算了,等以后有机会连她母亲一起封赏吧。他有直觉,这丫头绝不可能只做这点事儿,以后说不定还会带给自己怎样的惊喜?

此时,大湾村的河滩地上又多了一批草棚子。常大匠领着手?下三十多个工匠在此开工了,加上夏樱在村里招募的10来个小工,河边的工地一天一个样。

这天是夏樱带家人参加寿宴的日子,一大早,大家吃过饭收拾好之后由安全赶着马车把她们送到目的地。

这里是当地乡绅自建的庄园,在安阳县城以南的山坳里,依山傍水,环境很是清幽,之所以在这里举办的原因是这里凉快。

这位乡绅他弟弟在外地为官,是个六品通判,这次祖母过寿,凡是当地有头脸的他们都发了请帖。

连县令夫人都来了,夏樱的马车到后,门子赶紧迎上前,安成拿出请帖,门子看后忙点头哈腰请他们把马车停在正门。

一众人下马车时,就有健壮的婆子抬着软轿过来,几人坐上去后,婆子抬起软轿往里走了半刻钟停下。

二门几个当家女主人正在迎客,此时她们已经知道软轿上坐的就是圣上新封的五品乡君。

几个女子不敢怠慢,不管年龄大小忙上前。

夏樱下轿后等老娘和两个小丫头都下来,这才往前走。

几人忙给她行礼:“见过刘太太,见过德嘉乡君。”

夏樱是几人中身份最高的,自然由她说话:“几位太太小姐请起,恭喜贵府老太太七十大寿。”

几人起身后一位年约四十的妇人道:“多谢德嘉乡君,乡君能来真是蓬荜生辉,早就听闻乡君仁善惠敏,今日能见是我等的荣幸,还请乡君和刘太太并两位小姐移步花厅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