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中传闻陛下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手底有一支训练有素的暗卫,臣子在家中说什么话做什么事,陛下都一清二楚。
这一小道消息有人深信不疑,以至于疑神疑鬼,在家里从不敢轻言妄语。
还有些“聪明人”对此嗤之以鼻,认为这就是皇帝想要达成的目的,用不存在的暗卫恐吓震慑群臣,让臣子们不敢结党营私。
但姚兴顺知道,两种猜测都有偏颇。
陛下确有不为人知的消息来源,即便他贴身伺候,也对其中详情不甚了解。
那些来去神秘,只在清晨将密信送来的人恐怕就是传说中的暗卫。
可暗卫不是大白菜,但凡能潜伏各家获取消息的,非精锐不可。只有几位重臣有此荣幸,其余人还不够资格被他们盯上。
今日清晨,陛下便是照例起身览阅密信。
前面几封一目十行看罢,陛下神色如常,随意将它们放下。
轮到最后一封,只扫了一眼却神色微变。视线下移,更是眉头拧起,眼神锐利,脸上也渐渐浮现怒意,捏着密信的手指不自觉收紧,似乎要将薄薄的信纸捏碎。
眼见皇帝脸色越发阴沉,姚兴顺心中一紧,以为逆贼造反被皇帝发现。
可随后他跟着皇帝出宫,车马却到了国舅府门前。
陛下到底从密信中看到了什么?难道辛国舅有反意?
姚兴顺心中讶然,又想是不是与渺姑娘有关。
能让陛下喜怒形于色的也只有她了。
可姚兴顺想不通——这位祖宗还能怎么惹怒陛下?
玉枕砸人把陛下额角砸出血,陛下放任纵容,轻描淡写叫了个太医就把这事过去了。
还有从前种种欺辱冒犯,换别人头都砍几回了,可这位祖宗全身而退,一点事没有。
如今五皇子被软禁,七皇子在宫中,渺姑娘也不能去见这两人惹陛下生气,还能怎么样?
姚兴顺是真的想不明白。
心里猜测各种可能,他低头站在皇帝身后,也不去瞧坐立不安的辛国舅,只期待少女的到来。
陛下不说话,屋里跟冰窖似的冷进人心里,众人都噤若寒蝉,面色发白。
姚兴顺怕陛下突然发火,暗自念叨祖宗快来。
“......姑娘,您慢点走!”
是钟嬷嬷的声音。
来了。
姚兴顺心里一喜,松了口气。
他立即抬头,只见少女披着晨露而来,几缕发丝因她的快步奔走从发髻中散落,垂在脸侧,她未施粉黛,颊上浮起自然的红晕,眉头却皱着,目光更是含霜带雪,冰凌凌看向主座。
见到皇帝,她也不说话,唇角嘲讽扬起。
姚兴顺一惊。这祖宗脸色怎么比陛下还差?
他连忙看向皇帝,果然,看到少女冰冷不亲近的神情,陛下脸上也没了温度,黑眸压抑怒火,散发着令人胆寒的气息。
“都出去。”
殷朔语气森然。
姚兴顺抬头,想起上次相似的场景,立刻明了陛下话中意思。这是要和渺姑娘单独交谈。
“这......”
辛国舅坐在位子上没有动,神色为难。
把这阎罗王跟自家女儿放一屋,他这做爹的除非是疯了。
“爹。”
少女开口,“陛下之令,怎能不从呢?”
她让辛国舅离开,语气却是带着嘲意。
“您出去吧,我有话问陛下。”
听到辛渺也让他离开,辛国舅欲言又止。
姚兴顺走过去,搀扶辛国舅起身,悄声劝说。“青天白日的您怕什么。”强行把他带出去。
门闭上。
屋内寂静无声。
少女目光冷淡,紧抿的唇角散发出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气息,殷朔心中鼓噪着怒火。
想起前几日看到她给殷五回信时的心境,只觉天差地别。
老郡王不安分,与殷高桓暗中合谋,但殷朔并不意外,他二人的谋划尽在他眼中。
可殷高桓写信给辛渺,且在信中抒情表意,其中缠绵悱恻的诉情就让殷朔恼火非常。
让她等他解禁出府?痴人说梦!
虽怀揣怒火,殷朔却未拦下此信,反而助他们将信送到国舅府,顺利送到辛渺手中。
少女见信时是否动容感怀,殷朔并不知晓。
第二日他便拿到少女写给殷五的回信。
纸短情长,亦或相约白首?打开信前,他想过她可能写下的千言万语。
但打开信后,匆匆一扫,他却一时不敢相信。
少女虽有关切之辞,担心殷高桓的处境,却回绝了他见面的请求。
将信仔细看了几遍,少女行云流水的字迹几乎能复刻下来,殷朔才确认字里行间没有藏着隐语暗号。
她真的拒绝了殷高桓。
无论殷五在信中如何剖心表爱,无论她是否有过动容,她都拒绝了他。
那一刻,微风从半开的窗送来,拂过脸颊,殷朔心中的感受情愫无法言表。
无论他们有过怎样的过往,那一刻殷朔都愿意不追究。看在辛渺的面子上,他甚至可以给殷五一个痛快,让他日后留下全尸。
随后几日,姚兴顺不知发生了什么,只知道皇帝心情大好。朝会上新臣进言不慎言辞冒犯到陛下,陛下却不生气,反而说了句玩笑话安抚他,宽容之态让臣子们无不震惊。
这种情况持续了两日,连宫人们都私下暗道陛下改了脾性,有仁君之风。
但一切止于今晨。
暗卫从倪家传回的秘信,其上不是记载着倪夏异于常人之处,而是她与贴身婢女的一段密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