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玟龙和林祥在办公室里闲聊了一阵。

主要是李玟龙在了解林祥的计划。

以前,两人虽然多有合作,但他们都是一副公事公办的模样,并不会因为关系而徇私。

更不会直接插手对方的事务。

当然,这是因为李玟龙的集团并不是他自己一个人的,公司的事会被很多人盯着,受规章制度制约。

另一方面,李玟龙对林祥其实也不是完全放心的。

夫妻之间反目成仇的都多了去,这年轻人就是和自己女儿谈了个恋爱而已,以后谁知道他们的关系会往哪个方向发展?

而李玟龙在集团的股份,他本来是要交给自己女儿的,也只能交给她,作为最后的安身之本。

所以李玟龙防备的不是文祥集团,而是防备着林祥。

直到现在,双方关系亲密无间,李玟龙才正式对林祥毫无保留,其中,甚至还包括他很多公司机密。

不可否认,这次的合作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李玟龙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对。

利益捆绑比联姻还要牢靠。

如果林祥和余文慧关系始终密切,那这份利益就是锦上添花。

如果林祥和余文慧哪一天不幸走向决裂,至少利益会让两人都有所顾虑,不至于打得头破血流。

何乐而不为?

“商业的根本,都敌不过开源节流四个字,开源很难,但节流……能做的就多了。”

到了自己的专业领域,李玟龙说得振振有词,仿佛要在林祥面前掰回一城似的。

“原料,工人,技术……但其中最关键的,或者说,把这些统统整合到一起的,是机器。”

他竖起一根手指,无比认真。

“一条好的流水线,能节省原料,节约工人,更能生产出更优秀的产品,内地如今在工业上的困境,以及港岛曾经的辉煌,都源于此。”

林祥轻轻颔首,听得很认真。

未来华夏被称为世界上最强的工业国,即使是他,耳濡目染下也是略有了解。

当然,在他以未来的经验来看,基建其实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包括建工厂、收购航运公司,甚至支持走私路线,就是林祥试图在用另一种方式复刻基建带来的整体效益。

不过这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解释清楚的事,所以林祥只是认真倾听着。

看到他这副模样,李玟龙露出满意的笑容,竖起的手指轻轻敲了敲桌面。

“不怕你笑话,我当初其实是捡洋人和霓虹人的破烂机器才起家的,至今,也非常依赖国外的生产技术。”

破烂只是个说法。

实际上,港岛在过去的世界大战里经历了日落国——霓虹——日落国的统治轮回。

一开始,日落国把港岛当作殖民地来经营时,虽然主要是看中其港口,但洋商带来的轻工业技术和机器,依然让港岛小步快跑,进入了工业化社会。

然后霓虹军队就来了。

洋人被迫跑路,他们可不会为了一个殖民地浪费自己的小命。

只不过带不走的机器设备,自然就只能选择贱卖。

这是李玟龙父辈,乃至港岛很多第一代商人发家的契机。

在霓虹人占领时期,他们之中的幸运儿依然保留了这些工厂,紧锣密鼓地生产着城市需要的各种工业品。

甚至于,军用品。

为了满足战争需求,霓虹人不得不把一部分军用物资的生产放到了港岛。

巧合的是,等他们战败后,又又留下了一批在当时堪称宝贵的生产机器。

本就积累了财富的港岛商人,在这时期获得了第二次的发展机会,期间,港岛如今赫赫有名的双李等等富商顺势崛起。

一直到了李玟龙这一代。

“本来我以为,好机会就这么多了,结果没想到,公司到我手里的时候,居然还能迎来爆发的机会。”

对于这种事情,林祥是听得一愣一愣的。

他对港岛的认识都仅限于看过的电影,以及历史课本上偶有的提及,根本没有细究过,更不会在意这片土地上的过去。

他要的是未来!

李玟龙却是呵呵一笑,有些自嘲地摇了摇头。

“这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二战后欧洲急于重建,再加上生活被压抑得久了,当时欧洲发展起了非常强大和全面的工业。”

“欧洲?那和港岛有什么关系?而且您发家的时机,应该是指二战后二十年?”

“没错。”李玟龙点头承认。

“就是欧洲重建结束后,他们本土开始淘汰落后产能,或者因为本土工人薪资过高,还是转移一些价值不高的产能,这才给了我机会。”

林祥这才恍然大悟。

这方面他就熟悉多了。

“由于前期的积累,再加上全世界各个殖民地的独立风波,港岛成为了不错的产能转移地,也是那个时候,我的公司正式升级为集团,从此和欧洲资本建立了密切的渠道关系,但也有了新的困扰。”

李玟龙似乎失去了兴致,说起这个,语气隐隐有些失落。

林祥皱起眉头,陷入了思索。

“是……太过于密切的原因?”

李玟龙总算是露出一丝满意的笑容。

“没错,”他又有些沉重地点了点头,“集团那几位股东实际上就是欧洲的资本,而集团赖以为生的生产线,同样全都来自于欧洲,无一例外。”

在这个年代,来自欧洲的生产线就是品质的保证。

“我虽然承接了来自欧洲的产能,但这部分产能只能依赖欧洲的机器……在过去,利润低点就低点,至少还能赚钱,但现在,如果我们想把生产线搬进迦沙,要应对的麻烦就没那么容易解决了。”

什么洋人工程师来一趟要一万美元、维护生产线的支出比生产线本身的成本还要高等等,这可不是故事本上的文章传言,而是实打实存在于生产生活之中。

而其中最麻烦的是,这些生产线的厂家,未必会被允许把机器卖到迦沙。

“我的人干干维护还行,但生产线来自欧洲,其中购买、运输,乃至调试,可没办法在迦沙进行。”

李玟龙坦然地看着林祥。

说实话,他一开始都完全没想到双方的合作会如此顺利。

顺利到,他连提及这个问题的合适时机都没有。

但听到心腹回传的报告,意识到迦沙实打实的百万级人口城市带来的商机和潜力,李玟龙就知道,他这个问题拖延越久,他们赚钱的机会就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