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天,宋大哥就借了三轮车,载着林爱军去各大制衣厂里拉被淘汰的缝纫机,宋母她们又去了纺织厂,又买了一千五的瑕疵布。
今天宋父也请了一天假,宋大哥他们拉回一趟缝纫机,宋父和宋沛年两个就开始拆,没用的放一边,有用的放另一边,需要焊接的又放一边。
几个孩子今天也来宋沛年他租的院子里了,两个男孩坐成一排在那儿看小人书,二花和铁妞两个互相帮小姐妹编小辫子,小的三仔哇哇乱叫,一会儿烦哥哥,一会儿烦姐姐。
大仔看小人书看到了认不得的字,凑到了宋沛年的面前,“三叔,这个字咋读?”
宋沛年瞄了一眼,“读‘值’,价值的‘值’。”
说完看了大仔一眼,“你们啥时候去读书?”
“等过两天开学就去,爹给我插班到了纺织厂小学的一年级,大牛二花和铁妞,他仨去读幼儿园,就我是一个人。”大仔说起上学的事儿,有些闷闷不乐。
宋沛年笑了一声,“他仨一个六岁一个五岁一个四岁,也不同班,隔一年就来一个陪你读小学。”
听到这话,大仔高兴多了,“真的?”
“还有假的不成?”
大仔乐颠颠地跑了过去。
期间,纺织厂送布的三轮车也来了,由宋母引了进来,一行人搬布,放到当作库房的那间屋里规制好。
下午的时候,宋大哥和林爱军都已经将缝纫机全拉回来了,于是跟着宋父开始拼凑缝纫机。
宋沛年则带了证件资料去工商局办理营业证件等。
又是一天,宋父继续带着宋大哥林爱军他俩,还请了一个同事,加班加点开始拼凑缝纫机。
宋沛年则开始检查宋母她们买回来的布,宋母办事还是挺靠谱的,买回来的瑕疵布都挺不错的。
只是有好几匹白布上都沾染了机油点子,宋沛年当即就骑车出去买了酒精还有小苏打回来,家里的三个女人又开始洗布。
宋沛年则带着几个孩子规整院子还有几个屋子。
院子大概有三十来平米,屋子有四间,一间用来当作库房,两间大点儿的当工人的工作间,还有一间刚好当宋沛年的工作室。
还有一间不大的厨房,对此,宋沛年他们就商议中午给工人们供一顿饭,一荤一素一烫,饭是杂粮饭,荤也是小荤。
本来宋沛年建议请个婶子帮着做饭,不过被宋母一票否决了,她表示她来做饭,反正除开一个三仔,几个孩子都去上学了,她闲着没事,正好来做饭。
至于宋母找的几个工人,除开李春惠还有宋二姐不说,毕竟这两人是一家人,但是其他找的所有人几乎都是沾亲带故的,还都是说得是来上班就好。
宋母见宋沛年脸上的神色不对,连忙保证,“我找的人都是手脚麻利勤快的,还有几个都是自带缝纫机的。至于你李婶,她家情况你也知道。”
宋沛年解释道,“娘,我不是怪你找的都是沾亲带故的,只是你在招人的时候忘记说我给你说的试工的事儿了。万一她们十天半个月都做不好几条领子,到时候你说咋整,开除吧,又都是...”
宋母听到这话松了一口气,打断宋沛年的话,“嘿,我说啥回事呢,这你都放心,会不会踩缝纫机,会不会缝衣服,这些都是我打听好了的...”
“那就好。”
反正等以后这作坊发展成公司了,到时候自会招聘干人事的专业人员。
宋家的人都是手脚麻利的,不过五天的时间,这作坊就正式开工了。
宋母管钱加做饭,李春惠还有宋二姐都在生产线上工作。
宋大哥还有林爱军上午的时候帮着裁剪,下午的时候则给工人点昨天的生产数量,外加质检,用于计算工资。
宋四妹还有宋小弟,只要放假或者有业余时间,都被宋沛年压榨进了作坊,帮着熨烫一些微微有点儿皱的领子。
至于宋沛年,他给自己的定位是统领全局加管账本,顺便帮着宋大哥带他家的三仔。
作坊生产线拢共划成了两大条,一条裁剪,一条缝纫。
此外,只要进作坊干活,宋沛年都要求签署保密条约,以防产品外泄。
目前,宋沛年定给所有工人的生产任务都是白衬衣假领子,一开始,来上班的女工还觉得工资有些低,可是到后面,做顺了,真就是两分钟一条领子,一天就能赚到几块钱,可以预想她一个月说不定能上百。
这个年代还没有双休一说,就算宋沛年给工人们放双休,但计件拿工资,双休反而还要引起工人的埋冤。
通俗来说,那就是耽误她们赚钱了!
两个房间的工人,谁都没有想到李婶做工是做的最好最快的,其他工人做两条领子的时间,她可以做三条。
虽然还没有拿到工钱,但是李婶现在很满意自个儿的工作,宋家的人都很好,都很照顾她和她家的两个孩子。
宋母对她最好,隔三差五宋母就借口小食堂有剩饭剩菜,让她给家里的两个孩子拿回去,其实哪里是剩下的,都是宋母可怜两个孩子,特意留给她的。
这天,李婶又是最后一个走,她拿着宋母塞给她的饭盒,疾步朝家里走去,远远就看到孙子孙女守在家门口等她回来。
远远看到她,就朝她跑来,小孙女小丫抱着李婶的大腿,“奶,你终于回来了。”
等到吃饭的时候,小丫看到李婶带回来的菜,哇了一声,“奶奶,有红烧肉哇,天天都有肉吃,奶奶你们厂真好。”
小丫哥哥一本正经道,“妹妹笨,是宋奶奶好。”
小丫甜甜一笑,“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