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的堂屋里,林卫国被二十多个街坊和亲戚围着,就连大队会计也来了。
被这么多人围着借钱,林卫国脑门儿两边的太阳穴突突直蹦。
他干脆直说,“借钱是不可能借钱的,这个口子一旦打开,以后绝对会没完没了的。借了这个不借那个,我家不是平白得罪人嘛!”
“升米恩斗米仇,我们林家不可能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所以这事儿别再提了!”
真正生活困难的,不在这些人里面。
其实,林记甜食作坊里,大半的工人,都是家里等着吃饭的孩子多,或者是要供好几个上学的儿子的人家。
借钱去做生意?那就更加不会借了!
想了想,林卫国干脆提前说了,“开年,我们林家准备开个服装作坊。甜食作坊,和珍伢今年赚的钱,都要投进去盖房子,还有买机器批布料。”
“我们家肯定没得钱借出去的,要找个事做,只要人勤快老实又做事靠谱,总有合适的岗位给你们的。”
“又开一个?我的天老爷啊,你们林家是不是发大财了喂!这次再招多少人呐?是不是跟外头服装厂里一样的工资啊?还是跟甜食作坊一样的按计件算?”
抢话的,是林云红的婆婆钱家婶子。
是个才五十不到,就有些驼背的婆婆。
之前看林家在劳保用品厂里有些关系,这才跟他们家结的亲。
后来林云红居然也跟她妈一样,连生了三个丫头,害的他们超生罚款都交了不少钱。
要不是看在这亲家,把他儿子也安排到劳保用品厂里做事了,她早就不乐意要这个生不出孙子的儿媳妇了。
后来这个儿媳妇,跟着她三妹赚了钱,还跟着投了甜食作坊的份子。
这两三年里,他们钱家的生活水平,都跟着提高了不少。
钱家婶子想到这儿,就不自觉的伸了伸有些驼的后背。
可这心里吧,自己都说不出是个什么滋味儿。
原来他们家,因为大儿子娶了个家里条件好的儿媳妇,也跟着沾了点光。
在村大队里的条件也是拿的出手的。
就算大儿媳妇不怎么做家务,不还有个手脚勤快又会持家的小儿媳妇嘛。
可是这两年,随着甜食作坊里越来越忙,这个勤快干家务活的小儿媳妇,也是每天天黑了才看得到人。
偏偏她还说不得这个,不干家务更不能生儿子的小儿媳妇,一句半句不好。
因为她家小儿子在林卫国手底下做事,她家小女儿,现在也是靠着林家的甜食作坊吃饭。
“要招多少人,暂时还没定下来,开年先把服装作坊搞起来再看。工资肯定是跟甜食作坊一样的,都是按计件算。”林卫国耐心回答大家。
这样,大家才不会仗着都是街坊邻居,就开小差磨洋工。
林卫国这样一说,原本就是想找个事情做的人,满意的先离开了。
这林家又要开一个服装作坊啊,赶紧回去扒拉扒拉,看看家里还有谁能进去干活的。
想借钱做买卖的人家,听了这话也没办法说什么了,谁让人家又不是真的有钱故意不借他们呢。
林家堂屋里聚集的二十多个人,又三三两两的各回各家,最后只有大队会计留了下来。
想跟林卫国商量商量,“你们林家再建一个服装作坊,需要多大面积的空地?要是像甜食作坊这样的,我这个村大队会计还能操作操作。要是占地面积太大,土地都是国家的,我也做不了主。”
“两间布料库房,一间裁剪房,三间车线操作间,两间质检和成品库房。服装作坊的占地面积,暂时只要八间前头空地那样的位置。您看着安排连着一起的。”等其他人都走完了,林卫国才对大队快记说了他的计划。
这是他三女儿先提前告诉他的。
大队会计听了,痛快的点点头。“这是好事情,没有人会宁愿空着都不愿意租出去的。”
三间车线操作间,一间专做童装,一间专做男装,再一间专门做女装。
起步三十台缝纫机,最少需要三十个车线操作工,六个临时替补工,九个质检员。
十二个叠衣服包装的,六个搬运工,还有十个夜间值班的看守人员。
再买五辆摩托三轮车用来拉货,再配五个司机给市里送货。
大货车肯定是买不起的,货车司机现在也配不起。
林云珍直接给了她爸一张新办的存折。
林卫国看着存折上的数字,一个六,后面四个零,脑门儿两边的太阳穴又在突突只蹦。
这个三闺女,一次次让他大吃一惊,也一次次让他学会反省自己。
要是当初自己在三女儿的婚事上,再多上点儿心,说不定她就不会像现在这样,一个女人带着两个孩子这么遭罪了。
林卫国提都没提占股和分成这回事儿,林云珍自己也没提。
他和徐妈妈可不一样,徐妈妈虽然也更看重儿子,但她对女儿们也是一点不差哪儿的。
林卫国前世,都能把跟女儿们每个月要的孝敬钱,都存起来补贴两个儿子,服装作坊要留着给儿子们继承,也不是干不出来。
林云珍连之前甜食作坊的分成都一分没要,这个服装作坊,也没想着要分钱。
林卫国辞去了劳保用品厂的工作,就是准备一心一意,管理服装作坊。
这事儿经过林爸爸的手,林云燕就是再眼红服装作坊的利润,也不敢身手要分成,更不敢提投钱进去的事儿。
她怕肉包子打狗,以后全都有去无回。
林云梅就更加不干了,占不到半点儿便宜的事儿,她从来不做。
不过,这些林云珍都不想操心。
她正带着两个女儿,在村大队里到处看热闹。
四个大男人,大冬天的只穿一件秋衣一件毛衣,一人一根光滑的粗棍子,相互交错的在大石槽里,捣鼓蒸熟的糯米饭。
一棍子捅下去,伴随着吆喝声,还要把旁边棍子上黏住的糯米,一起捣下去。
这四个人的节奏必须保持一致,还要边捣鼓边慢慢围着石槽转圈儿走。
“嘿呦!嘿呦!”四个人轮流喊出声。
“嘿呦,嘿呦。”现在最喜欢学话的小林婧,也跟着喊着好玩儿。
一旁观看的大婶子们也都笑出了声。
直到石槽里呈现黏黏的一大块儿,都看不见糯米原型了。
四人再合力用棍子挑起那一大块儿糯米粑粑,趁热快速挪到一旁,早就收拾干净的大桌子上。
最后再用擀面杖,把这一大块儿糯米粑粑,均匀的铺平整个桌面。
有大婶子随手揪下一小块,塞到小林婧手里逗她玩儿。“来,尝一块,趁热吃着玩儿吧。”
小家伙手里拿着热糍粑,转头看着林云珍。
林云珍要是不点头,她是不会塞进嘴里的。
小家伙牙口还不太行,这种黏糊糊的糍粑,她只能啃着玩儿。
小林姒看见姐姐吃好吃的东西,也伸手要吃。
那大婶子也笑着揪了一丁点儿,给她拿在手里玩儿。
小林姒只啃了一口就不肯要了,嫌弃的还给妈妈手里。
两个小家伙,第一次看到这种稀奇好玩儿的场景,大冬天都不怕冷的,还要到处看稀奇。
林云珍摸了摸两个小家伙,藏进袖子里的小手手。居然比她自己的都热乎,索性也就让她们看个够。
两个小家伙第一次来乡里,在屋子里面还好,到了外面,看什么都稀奇。
刚看完这家揣糍粑的过程,路过旁边的人家,又看人给大鱼刮鱼鳞去鱼皮剔鱼刺的。
然后十斤鱼和一斤肉,一起在大案板上剁碎,双手同时操作两把菜刀,一起一落的咚咚声儿,帅气又专业。
村大队里有手艺好的,每年都会专门帮街坊们一起做这些。
对他们来说,反正也就是顺便出把子力气的事儿。
“等下把鱼下水和萝卜煮了火锅,记得叫我们喝一餐酒啊。”旁边有人对着做丸子的人家喊了一声。
这都是老习惯了,谁家请大师傅做丸子,都要用鱼下水煮火锅请喝酒。
需要帮忙的自己出鱼和肉,还有鸡蛋生姜和豆油,人家大师傅来给你处理好鱼肉再剁成泥。
剁好了再放进大盆里,边放生姜鸡蛋和调味料,边用巧劲儿和鱼肉馅儿。
最后从虎口里挤出丸子状,用勺子刮下来扔油锅里炸。
每年专门做这个的大师傅,炸出来的鱼肉丸子,外面那层是焦香十足,里面又是q弹有劲道。
刚出锅的那个香味儿,旁观的没有人能忍得住不尝一个。
两个小家伙也不例外,眼巴巴的在那儿看着,嘴角还挂着可疑的银丝……
林云珍小脸抽了又抽,她平时真没克扣两个小家伙的吃食啊!
那大师傅见状笑弯了腰,用筷子一根戳了一个给她俩。“好生点儿,刚出锅的蛮烫,多吹一下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