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汉阙三国梦 > 第185章 初至醴陵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刘备大喜,心想这小子来得正是时候。伏龙凤雏是我的左膀右臂,他俩闹翻了我这戏可怎么唱?

当下想也不想,急令公子入内。

孔明与庞统当真停止了争吵。在徒弟面前,师父总是要顾及形象的。喧闹的房间顿时安静下来,一主二臣重新坐好、各自饮茶,再无其他动静。

少时,刘禅与邓艾王双一起入内,刘禅在前、邓王在后,齐齐向刘备行礼。

“孩儿便要出发去往醴陵,特来向父亲辞行。”

原来三个娃娃是来辞行的,此事还得从头说起。

张静怡去醴陵开设产房有段日子了,刘禅一直放心不下。向朗那边又是千头万绪不得要领,两件事加在一起,公子禅自然是坐不住的。于是向老爹请命,要亲自去醴陵一趟。刘备明白三县的紧要,便派邓艾率本屯人马随同前往,既能保护儿子又能给他撑腰。

这是一早定好的事,辞行本就是走个过场。但眼下魏延的问题没有定论,左将军便逮着机会询问儿子的意见。不管刘禅有没有主意,起码有他在,他两位师父不会一直吵下去。

“为父有事问你。”

“啊?爹爹欲问何事?”刘禅本以为打个招呼就走,不想老爹来这么一句,不禁有些愕然。

“魏文长擅自偷袭石阳,汝知否?此事你怎么看?”

一听是这事,王双按捺不住率先喊出声来:“这有啥可说的?俺师父不损片甲斩将夺旗,此等功劳不赏而何?”

刘备点点头,没有正面回答,瞄了一眼孔明接着说:“虽然有功,但无令自专,有违军法,该当如何?”

王双想争辩,却被邓艾拉住衣角,这才把嘴闭住。刘禅眨巴眨巴眼睛,笑问:“原来是这事。敢问魏将军违抗了哪条军法?”

熟悉刑罚的孔明一脸严肃,不等主公回答便开口:“未有符诏擅自出兵者,以叛军罪,当诛。”

只一句话,众人便能听出孔明的怒气。他这人做事认真到几乎刻板的程度,对这种明目张胆的抗命行为自是深恶痛绝。

但若真个因此惩处魏延,那造成的负面影响恐怕就不是军法两个字能够解决的了。对于士兵而言,战功是至高无上的,若打了胜仗还要受罚,那定会寒了所有将士的心。

这种事无论如何也不能发生!

在场的几人里,只有刘备和刘禅父子真正了解魏延的价值。刘禅很想为魏延说点啥,但碍于眼前坚持惩戒的是自己的师父,虽有心辩解,却碍于师徒之情不能明说,只得转头向邓艾求救。

邓艾会意,略微思索,拱手朗声作答:“军师之言甚是,然而并不适用于魏将军。”

“哦?为何?速速讲来。”孔明没来得及张嘴,快绷不住的左将军先追问起来。这也不奇怪,魏延是刘备的爱将,刚刚孔明说个“诛”字,是真把左将军给惹急了。

邓艾默默组织一下语言,缓缓言道:“魏将军领命之时尚在江夏,距公安数百里之遥。战机忽至,如何能够上报?为将者,因敌而变,顺势而行,岂有错失良机而纵敌之理?兵书云一日纵敌,数世之患;又云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是理也。若因功获罪,日后战阵之上谁肯用命?兹事体大,盼军师察之。”

邓艾这辩词说得不软不硬却字字在理,孔明想反驳竟一时找不出话头。诸葛军师面子上虽不好看,心里却挺高兴,暗想邓艾这孩子真不简单,几年前讲话还磕磕绊绊,现在竟能长篇大论,把自己这根曾辨倒过江东诸贤的舌头怼得哑口无言。

“哈哈哈哈——”庞统眯起一对凤眼,释放出爽朗的笑声,高声称赞:“恭喜主公,邓艾此子日后必堪大用。孔明,莫再坚持了,若处置魏延,军心必乱。”

孔明有些动摇。以他的智慧自然明白庞统绝非空穴来风,邓艾与王双的态度足以反映出普通士兵的心理。但自己从来都是法大于天,如果在这件事上和了稀泥,那以后的工作还怎么做?

气氛一下子尴尬起来,事情又重新回到了起点。

刘禅察言观色,大概看明白了孔明师父的心思。其实师父心里已经松动了,只是需要找个说得过去的理由。

公子禅灵光一闪,想到唐初的李靖曾率精骑突袭颉利可汗,由于军纪问题遭御史大夫萧瑀的弹劾,李世民一边下旨贬斥,一边照旧让李靖指挥大军,最终大破突厥立下奇功。

想到此,公子禅呲着牙蹦了起来,把自己刚刚找到的台阶端出来给众人:“事已至此,既要明正法纪,又要论功行赏。不如将魏延降职一级惩其抗命、再升职两级彰其战功,所得缴获依战功分发。岂非皆大欢喜?”

这是先罚后赏、虚降实升,一个浅薄得不能再浅薄的小伎俩。但对于眼下的困境,它却是个两全其美的法子。首先它兼顾了所有人的立场,其次是从公子嘴里讲出来,无论官员还是士兵,谁都没法再来跟这娃娃掰扯。

总之,目前看来,这是最好的解决方案。左将军看一眼诸葛亮、再看一眼庞统,伏龙凤雏双双点头,此事便定了下来。

于是刘禅、邓艾、王双重新辞行,在三位长辈的注视下退出厅堂,与等在外面的孙夫人、若蝉若娟及邓母一一道别。

出了府门,带上等在外面的部队向醴陵进发。

——

醴陵位于湘赣之间,是华东与西南的重要通道。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间杂少量平原、水域。地势南北高、东西低,像两块阶梯拱起的台面。

这里与茶陵、攸县一样,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裕、降水丰沛,适宜农作物生长。美中不足的是平原面积略少,可耕地稍显不足。

这也是最令向朗头疼的地方。

按照计划,改革的第一步是以土地吸引自耕农,使其摆脱对地主的依附,然后再逼迫失去了劳动力的地主们配合新政。可到此一看,平原地区的土地早就被地主们占尽了,无主的都是些山坡丘陵,坡度或急或缓,难以有序耕种,灌溉起来也是大麻烦,压根就不具备开发条件。拿这种只能长草的土地,你别说是吸引农民,连猪都吸引不来。

向朗揣着刘禅当初给的武林秘籍,本以为一到任就可以大展拳脚。不想来了大半年,竟是诸事不顺,雷声雨点全都不响。这可愁坏了向先生,脑门上的青筋都给憋了出来。

首战不利!这对士气的打击非同一般。他手下这几十号人可都盯着呢,再这样不吭不哈,人心可真就散了!到那时只怕是叫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这改革大业立刻就得夭折一半!

向朗清楚问题的严重性。他一刻也不敢耽搁,急忙给孔明去信说明情况。孔明看了信却是不慌不忙,也不作任何指示,直接差人把信转给了刘禅。

刘禅的反应可想而知。向朗的计划是他给制定的,现在人家一筹莫展,他这个狗头军师的脸往哪儿搁?这便急着要往醴陵赶,既是挽救改革的事业,也是挽救自己的声誉。

来归来,可不白来。与公子禅随行的除了邓艾的部队,还有商务司的铜板。改革需要资金,这道理刘禅比谁都清楚。办法再多,拿不出钱也是抓瞎。十六驾马车拉着五百万铢钱,这还只是前期投资,便是刘禅此行的底气。

有钱又有人,文能搞项目,武能抓坏蛋,否则这块连向朗都搞不定的硬茬,你还真不敢拍着胸脯保证能给它啃下来。

收到消息,向朗大喜过望,早早便安排人出城迎接。驿路之上,只见一队人马旗帜鲜明、步伐稳健,就连那些拉铜钱的马车看起来都威风凛凛。

“可算有人撑腰了。”

向朗松了口气,脑袋里闪过这个念头,上前一步恭恭敬敬地躬身行礼,唱诺道:“治掾从事、三县督政使向朗,携醴陵县及各督政官员,恭迎公子大驾。”

“恭迎公子大驾。”向朗身后的一众官员跟着一起施礼,阵容倒也像那么回事。

刘禅高坐在车架上,没有像往日那般平易近人,面无表情地回了句:“诸公免礼,且往县衙议事。”便示意邓艾指挥部队进城。

向朗明白公子这是在立威,只有立住了威后面的事才好开展。其他人却不明所以,只觉得这娃娃年岁不大架子却大得紧,对向从事这位副掾主也没个好脸色。再看那一屯兵士,一个个凶神恶煞的,看得人直发怵,真不知主公派这幼子来此究竟是何打算。

人马物资安顿已毕,公子禅进了县衙大堂。年仅四岁的小人儿高坐主位,在一众地方官看来多少有些不协调。但没人敢小瞧这娃儿,除了他的身份,还有传闻中的事迹。就算这两样你都不在乎,那随行的一百精卒也能时刻提醒你放规矩点儿。

此时的刘禅早已见惯大场面,应付这区区小县自不在话下。他也不着急,从容地理了理衣袖,用平和的语气问向朗:“向先生,新政目前是个什么情况?”

话问得很干脆,开口便直入主题。向朗早有准备,侧目去看醴陵县令。这县令刘禅认得,正是四大家主中那个完全不想做生意只想着做官的杨戏。醴陵原先的县令姓黄名宣字显扬,属长沙黄氏。在这县令的位子上已坐了七八年。他自己家就是县里的大地主,向朗来此改革,黄县令阳奉阴违、带头消极对抗,被向朗告在孔明那里,诸葛军师便找到在官学辩论会上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杨戏,问他有没有兴趣到醴陵赴任。

杨戏做梦都想从政,现在天上掉下这么大一块饼他还能不接着?当即领命动身,来到醴陵配合向朗工作。

见向朗示意,杨戏忙命人取出账册,一一码放在刘禅案前,躬身回答:“向督使到县以来,改革诸事阻力甚大,颇难推行。故命属下等先摸查土地情况,别寻他法。此为县内在册耕地数据,请公子过目。”

刘禅没有去动账册,抬头问杨戏:“杨先生既为县宰,县内之事必了然于胸,还请先生为我讲讲。”

“诺。醴陵县在册耕地二十万亩,其中良田十万。地主四十八户,拥地五千亩以上十一户,以前任县令黄氏良田一万亩为最。全县三千八百八十户,计一万六千九百余人,其中青壮劳力五千余。去岁共缴田赋七万两千石,算赋(即成年人头税)一百二十万钱,口赋(未成年人头税)十三万钱,更赋(兵役税)一百一十六万钱,总计丁赋二百四十九万钱。”

公子闻言点头:“诸公既对县情这般熟稔,为何新政却施行不下去呢?阻力究竟在何处?”

“这——”

杨戏闻言语塞,他搞不清楚公子这句话是真在提问还是责难,“这”了一声便不敢开口,抬眼去向上司求助。

向朗会意,接过话来:“禀公子,新政欲将丁税纳入田赋,这些地主如何肯干?黄宣在位时便组织众人,以加税涨租为名煽动农户对抗官府。督导员到了村里人人憎恶、寸步难行。眼下又逢秋收,他们又以收成要挟,但不如意,便闹着罢收罢缴。一时无可奈何。”

刘禅又点了点头,还是没有表态,只轻轻说道:“改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急于一刻。眼下秋粮将熟,确保收成乃是头等大事。新政可先放放,于三县张榜,税赋政策一切照旧,先收了粮食再说。”

“诺。”

众官员齐声答应,各自退去。本以为主公派个公子来是要雷厉风行大刀阔斧地改革,不想这娃娃谱摆得挺大,却是中看不中用。竟然啥举措也没有,一句照旧便完事了。

官员们心里又好气又好笑,你是主公派来的,你说啥就是啥。一切照旧这还不好办,咱们按部就班便是,该干啥干啥。

杨戏满腹狐疑,不明白公子禅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好去看向朗。向朗是个老政务,了解其中深意,对公子又多了几分敬重。搞政务最忌好高骛远,一切必须务实。公子禅年仅四岁,却能分清楚收粮与政改的轻重缓急,可比那一干公务员干练多了。再年长些,这小主公还不知会有多少惊喜。

因此他也不吃惊,给了杨县令一个肯定的眼神,笑答:“公子言之有理。秋收乃当前第一要务,宜稳不宜变。文然须多加用心,切不可疏漏。”

“这——,杨戏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