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听房遗爱这么一说,房遗直突然觉得还真是这么回事。

两人正说着呢,就见到老父亲的马车进了府。

两人连忙上去迎接,房玄龄从马车上走了下来,面色凝重,一脸疲色。

“爹,您没事吧?”

房玄龄摆了摆手:“随我来书房。”

父子三人径直来到了书房。

房遗直迫不及待的问道:“爹,大朝会怎么样了?”

房玄龄叹道:“原本大家是想在大朝会上劝一劝陛下,却没想到竟然有不少朝臣支持征辽东,反倒是让陛下获得了不少支持,陛下自始至终都没有松口的迹象。”

房遗爱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今天没能打消陛下征辽东的念头,后面就更不可能了。”

“其实我早就说了,陛下肯定会征辽东的,你们想阻止就是徒劳。”

房玄龄看了房遗爱一眼,没好气道:“若不是因为火器和棉花,陛下也不会如此坚定的想要征辽东,也不会有那么多文臣武将支持征辽东!”

房遗爱顿时叫屈道:“这还能怪得了我?爹,您还讲不讲理?”

“您摸着自己的良心想想,若是能重来,您还想不想我制出火器找到棉花?”

房玄龄听了也不由语塞,若是能重来,他当然还是希望房遗爱能制出火器,能找出棉花。

事实上他并不是真的怪房遗爱,他是在提醒。

“朝中有人就是这么想的,将征辽东之事推到了你身上,征辽东成功还好,倘若失败的话,说不定会有人跳出来找你的事。”

房遗爱听了不由哂笑:“将这事推到我身上的人,要么和我有仇,要么是蠢货,理他们作甚?”

房玄龄沉吟道:“你现在总是能想到一些鬼点子,能不能想出什么办法阻止陛下征辽东?”

房遗爱听了连忙摇头道:“没法子!谁都没法阻止陛下征辽东!”

房玄龄听了不由叹了口气,经过了今天的大朝会之后,他几乎已经确定了,已经没法阻止陛下征辽东。

征讨高句丽的战争真的就快发动了!

见到老房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房遗爱连忙宽慰道:“爹,您其实不必忧心,征辽东不会失败,也不会动摇国本,不会给天下造成多么大的危害。”

见到房遗爱那认真的样子,房玄龄心里莫名觉得宽心了不少,不知不觉间,他对房遗爱的眼光也感到信服。

赵国公府,长孙冲一脸疑惑的问道:“爹,您怎么还支持征辽东?”

长孙无忌淡淡道:“老夫为何不能支持征辽东?”

长孙冲连忙道:“火炮可是攻城拔寨的利器,若是征辽东,房遗爱在战场上立下大功怎么办?”

虽然很怨恨房遗爱,表面上很瞧不起房遗爱,但是他心里偏偏又对房遗爱充满了忌惮。

虽说房遗爱从没有领兵上过战场,但是房遗爱却总是出人意料,谁知道他会不会在战场上立下战功?

他觉得最好是直接就不给房遗爱立功的机会!

长孙无忌微微摇头:“立功?哪有那么容易?”

“火器营只操练了半个月,从没有上过战场,虽然看上去操练的不错,但是第一次上战场能发挥出什么样难说的很。”

“再说了,高句丽哪是那么好打的?”

长孙冲听了不由惊喜道:“您也觉得征辽东会失败?”

长孙无忌沉吟道:“如今已经不可能再让李靖挂帅出征,陛下也没打算大规模用兵,其他人领兵,或许小胜,或许惨败,不好说。”

“最重要的是,陛下铁了心要征辽东,根本无法阻拦。我们家如今正值多事之秋,不如支持陛下征辽东,以保圣眷不衰。”

长孙冲听了不由咧嘴笑了起来,小胜的话也算不上什么功劳,但是如果惨败的话,房遗爱不会死在辽东吧?

战场上刀枪无眼,一旦溃败,纵是绝世猛将也难逃的出去,更不用说房遗爱了,说不定马失前蹄直接被千军万马踩成了肉泥。

想到这里,长孙冲心里感到十分的快意,连忙道:“爹,还是您想的周到!”

“爹,您觉得陛下会选谁领兵出征?”

长孙无忌沉吟道:“大概是英国公吧。”

长孙冲听了不由有些不满意,李绩打仗还是挺有谋略的,若是程咬金或者尉迟恭就好了,这俩一看就是只知道冲锋陷阵的猛将。

房遗爱若是跟着程咬金或者尉迟恭出征,死亡率肯定会高很多。

想到这里,长孙冲连忙道:“爹,您能不能建言陛下让程咬金或者尉迟恭领兵出征?”

“他们俩有勇无谋,若是领兵出征,失败的可能性更大,房遗爱战死沙场的可能性也更大。”

长孙无忌听了不由摇头:“程咬金和尉迟恭确实是勇不可挡的猛将,但是,你不能看他们状似粗豪就认为他们有勇无谋!”

“有勇无谋能从尸山血海中杀出来位居国公之位吗?”

“而且,有关领兵出征的人选,谁建言都没有用,因为陛下最知兵。”

朝臣都没有皇帝更知兵,而且一众大将都曾是皇帝的麾下,皇帝对一众大将的领兵能力都十分了解,还用得着朝臣建言领兵人选了吗?

既然征辽东的事,皇帝已经筹谋了很久,说不定皇帝心中早就确定了领兵出征的人选。

长孙冲听了不免有些失望,虽然他也希望大唐征辽东能够取得胜利。

但是,他却更不希望房遗爱立功。

如果房遗爱能死在辽东,那么他宁愿大唐征辽东惨败。

大朝会之后,关于征辽东的议论更是汹涌,不仅是朝中议论纷纷,长安城的街头巷尾都在议论。

尤其是国子监的年轻学子们议论的更加汹涌,他们更加热血,赞同出征的居多。

他们认为前隋三征高句丽失败是中原之耻,朝廷出兵征辽东也算是为中原雪耻。

朝中议论纷纷,赞同出征的、反对出征的奏章很快就堆满了龙案。

但是,李世民却根本就没看。

事到如今,已经没有人能动摇他征辽东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