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晋末多少事 > 第一一七五章 心中的牵挂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想要回家过年,就是因为心中有所挂念。

这世上能让杜英有所挂念的人,本来就不多,而且都在身边,至少早晨起来还钻在一个被窝里。

剩下的人里,师父法随现在已经是关中书院的客座先生。

人生在世,多半不能随己心意。

法随早就已经看淡了红尘,想要做一个真正的隐士,但是当杜英和王猛这大小徒弟都需要他的时候,他总归不可能什么都不管,因为他本来就不是那种能忘情的人。

更甚至,他现在名义上是客座先生,实际上一直在主管整个关中书院长安片区的教育工作,至于真正的祭酒罗含,现在已经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书院的扩张上。

对于他们这种比较纯粹的学者来说,如果有什么能够比蹲在一个小院子里教书育人、传递自己的思想更加重要,那恐怕就是开办更多的书院,让自己的雕像出现在更多书院的门口,让天下都知道自己的思想了。

读千卷书,行万里路。

作为一个读书人,罗含一直在践行这一点,从凉州到洛阳,现在已经满是他的足迹。

王师所到,关中书院就开到哪里,罗含对此功不可没。

正是因为罗含的确在做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所以也更让法随不得不沉下心来管理书院的事,虽然不能说称心如意,但是胜在每天就晃悠在长安都督府眼皮子底下,杜英放心。

另一个让杜英牵挂的人,自然就是自家师兄了,只不过对师兄的牵挂并不多。

盖因师兄这家伙······不管放在什么地方都是王佐之才,他不去祸害人家就可以了,这种近乎于位面之子的存在,不用指望这有什么人能祸害他。

根据河东传来的消息,内部的河东世家,和河东以外的鲜卑人,都被师兄折腾的够呛。

还有让杜英牵挂的,自然就是父母,不过杜明在姑臧城的地位,已经无人可以挑衅,虽然顶的只是太守的名号,但是凉州刺史顾淳一直把杜明当作和自己平起平坐的人,甚至还要更高一头,俨然已经是凉州的影子刺史。

至于梁夫人······安全不需要杜英考虑,但是梁夫人想要抱孙子的诉求,杜英已经在抽空努力了,暂时还没有看到结果。

和谢道韫聚少离多,每次相聚的时候,总是时候不对,所以实在没办法。

因而最让杜英牵肠挂肚的,还是他家的阿元。

夜色下的长安,虽然大部分都已经沉浸在了黑暗之中,但仍然还是有地方灯火通明,便是关中的工坊。

如今的工坊,已经很难用“工坊”这两个字来简单的概括了,因为在长安城外,一座又一座为不同目的而设的工坊,星罗棋布,而为了安置工坊和转运工坊产出而设置的道路,纵横交错。

城中日落而息,但城外的工坊,通红的冶炼炉从未熄灭,流动的铁水让这里看上去和睡梦中的古老长安城俨然是两个世界。

火炉的红色光芒,照应着谢道韫的脸颊。

她头上带着安全帽,身上披着用特殊颜料制成的安全服,伸手扶着栏杆缓步而行。

随着工坊建设从原来的无序和盲目,逐渐变得条理清晰,甚至如今新规划的工坊,已经分门别类、按照区域地块,以方便原材料和成品的运输。

因而工坊的安全问题也逐渐受到重视,当然也是因为如今工坊的人,都是正儿八经雇佣来的,不再是当初使用羌人和氐人俘虏作为廉价劳动力,所以工人的安全也变成重要的问题,不从人性的角度来考虑,巨额的赔偿也会让工坊得不偿失。

一切都在步入正轨,变得规范化,在情理之中。

就像是在谢道韫所行的步道另外一侧山坡上所悬挂的几个大字一样。

标准,规范,安全,高效。

在已经制定的管理运行标准基础上,规范行为、注意安全,从而实现高效生产。

这是关中工坊的行事准则。

如今这几个字,在火光之下,反射着光。

倒映在谢道韫的眼眸之中。

她回首对跟在身侧的官吏说道:

“工坊的钢铁产量,现在还能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官吏们的脸上顿时浮现出难色。

不等他们回答,谢道韫就已经知道了答案。

在钢铁产品上的供不应求,是关中工坊自成立之初就一直出现的问题。

也是因为杜英一直在努力开拓外面的市场,以至于市场太大,关中的钢铁产量上不去。

毕竟百姓见识过廉价的铁产品之后,又怎么可能会喜欢木石制品?

再加之军方还需要铁制品,而且还是最好的那一批铁制品,所以冶炼工坊虽然多,但是这种仍然还是基于传统冶炼高炉,只是做了一些优化调整的冶炼方式,会出现供不应求,也在情理之中。

但铁制品的供不应求相对应的,就是纺织品以及纸制品等日用品的“泯然众人矣”。

曾几何时,这也是只有世家才能使用的东西,但如今也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

纺织品的大批量生产,自然是建立在关中对于女工的充分应用上,解放了妇女生产力,也直接冲击了诸如蜀锦、苏绣之类的统治地位,拉低了纺织品的整体市场价格,甚至还直接冲击巴蜀、江左等传统织锦丝绸兴盛之地,成为关中真正薄利多销的拳头产品。

当然,纺织品也只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但供不应求也好,薄利多销也罢,关中的工坊似乎正在走上两种极端。

正是这种反常的现象,让谢道韫的心中不甚安定,每日完成了白天批阅文书的工作之后,总是要来这工坊走一走。

大概只有那滚烫的铁水,还有在水车带动下摇摆的冲击锤,以及这不夜的长安,才能给她带来些安慰。

可是联想到杜英所留下的图纸上,条条框框,现在工坊中落到实处的,总共也不过两三成而已。

谢道韫不知道杜英的脑子里到底是怎么想出来这些的,但是她知道,夫君临走的时候,把整个工坊和市集的建设发展权都交到了自己的手中,可若是自己连他的规划都没有办法完成,何颜见夫君?

市集的建设,倒在其次,因为现在市集的大框架已经搭建了起来,内里也随着商贸的发展填充扎实,再下一步就是涉及金融的改革,包括如今试点的钱庄全面铺开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