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路从机场行来,李乐透过车窗望着这座位于海拔2400米的城市。

街道蜿蜒起伏,依山势而建。但是却意外的开阔。黄色涂装的出租车与冒黑烟的老旧车辆混杂行驶,混乱中却又透着点秩序井然。

道路两侧堆满红土和建材,建筑工地密集分布,起重机与推车的工人随处可见,未完工的楼房裸露着钢筋骨架,与远处玻璃幕墙的高楼形成鲜明对比。

古老的宗教建筑,新时代的高楼,以及在夹缝中的铁皮屋,展示着这个城市或者国家,不同时期的风貌。

沿街商铺多为一些三四层的公寓小楼,人群在狭窄的店招下穿行。

擦鞋匠的水桶旁围聚着闲聊的伙伴,蔬菜摊主在纯色布毯上码放洋葱与绿叶,缠着头顶推着小车售卖的妇女,甚至西装革履的年轻人夹着公文包等待着红绿灯。

在非洲国家很少见的街心公园里,喷泉与绿地点缀其间,孩童在慢行道上追逐,自行车铃声与公交报站声交织成市井交响。

沿途所见,最多的是教堂和咖啡摊。似乎每个街角,都能见到三三两两的当地人聚在一起,享受着路边的自煮咖啡。

“啥感觉?”韩智一指路边,一片由三四座百米高楼构成的建筑群,“那是咱们援建的埃塞国家会议中心。”

“这里有点儿像咱们那儿以前。”

“可不,这边从城建到交通设施,再到城市管理,都学的是咱们。那种拿来直接照抄。连街边绿化行道树垃圾桶都是学的咱们。所以这里又叫东非小华夏。看见没?”

李乐顺着韩智示意,瞧见街边的不少店铺的招牌,上面是阿姆哈拉文,下面就是中文。

“这里可以说是全非洲中文普及率最高的城市,而且,常年在这里做生意生活的国人,至少有七八万。”

“治安好?”

“看和谁比?杀人抢劫的少,但小偷小摸的巨多。反正上街小心点儿。”

“我又不上街。”李乐摇摇头,“晚上住哪儿?”

“亚的斯亚贝巴大学里。”

“大学?”

“昂,我那未来老丈人是这个大学的历史人文学院的名誉院长,关系硬,住那里的教师公寓,水电网齐全,还不用花钱,多好。”韩智得意道。

“嘿,利基教授的名声早晚得让你败坏完。”

“我管那个。”

“诶,你娃呢?”

“她妈背着去图尔卡纳湖挖坑去了。”

“这才多大?”

“在家看不住啊,我妈一走,送她姥爷那看了几天,差点把他姥爷的实验室给搅了个底儿朝天。给,看看我家闺女,好看不。”

韩智从兜里掏出皮夹子,抽出张照片。

李乐接过来一瞅,一个光着膀子的小女娃,黄毛,大眼儿,一瞅就是那种漂亮的混血,属于把爹妈的优点都保留的,只不过照片里,这娃正抓着一颗人的头骨化石,乐的嘎嘎的。

“噫~~~~这娃不害怕?”

“怕啥?见习惯了,别看才一岁半,胆大包天的那种,随她妈。”

“那你和露易丝还是那样?”

韩智叹口气,接过照片放回去,“还能咋样?求了两次婚,都没同意。就这么过呗。我现在倒觉得,结婚不结婚的就是个形式,有孩子不比那张纸重要?再说,这不又怀上了。”

“啥?又?”

“刚查出来。”

“那还去挖坑?你不管管?”

“我能管的住?再说,老外女人皮实,哪像咱们那的,一怀孕就在家当奶奶供着,这不能摸,那不能干的。露易丝怀着非子八个月的时候,不还开着车在大草原到处跑。”

“行,你婆姨更厉害。”

“那是。非子这都一岁多了,从来没生过病,会走路就跟个猴一样上窜下跳的,抓都抓不住。诶,你家闺女咋样?”

“挺好啊,活泼可爱,聪明伶俐,一看就是那种以后性格温柔,安安静静的小美女。”

“要不,等大了点来这边玩儿,让非子带着去草原看大象狮子豹子犀牛,爬树抓猴子啊?不比在动物园看的那些没点生气的玩意儿好?”

“拉倒吧,你家都养成女泰山了,别给我们带偏了,我们可是要做淑女的。”

“噫~~~~听听,你这说的,像话么?”

“像话。”

李乐白眼儿一翻,只不过心里感觉有些虚。

“对了,孩子以后咋办?不准备回国读书?”

“原来我想着等到上学时候给送回去的,可孩子姥爷的意思是,在哪儿不是学?”韩智笑了笑,“我一琢磨也对,要是给送回国,我和她妈肯定没办法跟过去。”

“那孩子不就成了国际版的留守儿童?”

“还有,现在国内,娃娃上个学,从家长到孩子都跟玩命似的。就我妹的孩子,现在才四岁,除了幼儿园,又报了什么书法班、舞蹈班、英语班,整天比上班还忙。”

“竞争又大,小学初中高中考大学,一关又一关的,想想都愁得慌。再说,她妈不也是在这边上到高中才回的腐国读书,现在不也是个博士?干脆,就在这儿上呗,给娃一个轻松点的环境。你说是吧?”

“嘿,你倒想的开。”

“不是想得开,是不想和国内的娃竞争。咱换个道。诶,到了。”

车子在一个街心转盘绕了个弯,拐进了一个花艺铁栅栏门。

。。。。。。

李乐洗完澡,换了身轻快点儿的衣服,拎着电脑到了外间。

韩智和一个红脸大胡子,一瞅就是典型斯拉夫人模样的瘦子,一个嘴唇厚的像两根香肠贴在嘴上的黑哥们儿,已经等着了。

瞧见李乐出来,两人忙起身。

“这是老板。”韩智给介绍着,“安德烈·博伊奇,qRF组,也就是快速反应组的组长,格鲁乌,哥萨克人,打过格罗兹尼阻击战。”

“丹尼尔·莫伊,情报组长。”

“boSS!”

“你们好,不好意思,防务公司成立两年多了,咱们第一次见,都坐吧。”

李乐打量着两人,大胡子博伊奇,坐在那儿,安安静静的,给人感觉,一点儿不像韩智说的,那种能够带领几十个人,面对两千多车臣人的围攻,坚守三天两夜最后安然撤退,之后又杀个回马枪,三进三出,全歼对方指挥部的狠人,倒像个失了业的中年男人。

黑哥们儿莫伊,倒是符合那种扔到人堆里就找不到的干情报收集工作的人。当然,得是在非洲这地界。

“先说说吧。”李乐打开电脑,“欧加登那边,现在情况怎么样?咱们的线人见到人质了?”

莫伊先开口,倒也没有废话,“boSS,咱们的人,在八号中午到了oLNY在欧加登盆地以南,位于索马里、埃塞和肯尼亚三国交界处,一个叫卡尔梅加的镇子的驻地。”

“不过在那边没有见到人质,之后通过线人,花了点小钱,才知道三名人质,被关在卡尔梅加东面八十公里外,一处叫玛尔比特的地方,那边有oLNY的一处金矿,人质就被关在金矿边上的一栋宿舍楼里。”

“那边距离索马里边境线。开车只需要十五分钟,这是地图。”

莫伊说着,从手边拿过一张地图,铺在桌上展开,给李乐标记着。

“这么近?我看离肯尼亚边境也不远?”李乐一瞧,嘀咕一句。

“一个小时车程。”

“那就是一有事儿,两边都能跑?见到人质了么?大使馆那边的回馈是,只有拍摄的一段录像,中间人都没见到。”

“正在努力,线人在oLNY里层级太低。”

“告诉咱们的人,不怕花钱,多加码,一定要掌握人质的真实情况。是死是活,是伤是残,两天内必须要见到人。”

“明白。”

“还有么?”

“有。”莫伊拿起笔,在地图上,围着玛尔比特的四周画了几个点,“玛尔比特那边,有oLNY一个两百人的看守营地。而从玛尔比特旺卡尔梅加的道路上,一共有三个村子,每个村子都有三十到五十人不等小兵营。”

“我们计算过时间,如果玛尔比特那边发出信号,三个村子的武装分子,会在半小时内提供增援。而卡尔梅加的大部队赶过去,需要四十五分钟到一个小时。”

李乐皱着眉头,算了算时间,问博伊奇,“咱们的人现在到哪儿了?”

“快反组,二十七个人,今晚上八点左右,到达玛尔比特以北,五公里的一处联合国自然基金会的一处地质科考队的营地。”博伊奇接过莫伊手里的笔,在地图上画了个圈。

“科考队?”李乐瞅瞅韩智。

韩智笑道,“是科考队,而且是我们的安保客户,正好借着这个掩护,把我们的人给安排过去,这样,就不容易引起注意。为什么叫人类自然文化遗产安全防务公司?不就是给这些机构提供专业安保服务的么?”

“行吧,那装备呢?一起过去?”

“没有,昨天就跟着科考队的设备补给一起到了营地。埃塞这边有少将军的路子,很野。”

李乐琢磨琢磨,点点头,“那就先这样,保持联系,有备无患。”

“有备无患?”博伊奇疑惑道,“不是装备来了,情报到位,制定计划,直接救人?”

“不是。”李乐看了眼博伊奇,这才感觉到这个安静沉默的中年人身上散发出来的那股子暴力的情绪。

“我们工作是打辅助,协助,这出戏的主角不是我们,是大使馆那边的工作和谈判组,另外,还有,莫伊的人。”

“我们?”

“是。”李乐笑了笑。想起来之前在燕京和乔悠然那段对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