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拾光渡 > 第21章 恩泽乡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1章 恩泽乡里

荒野在瑟瑟的秋风中,呈现出晚秋的颜色。北方秋后的早晚温差很大。尤其是有风的时候更是扩大了这种温差。

黄昏的陈家大院,也在秋风中随着大门上的黄表纸一起颤抖。给人一种阴森可怖的气氛。

晚上气温骤降。二进院的大厅外面搭起一个大棚,用硕大的雨布苫着。三面围堵,一面是敞开的。

里面停着老太太的棺柩。宽大威武的棺犉上描金画凤。上面用红绸布覆盖着。八十岁的老人去世也算是喜丧。

棚子上面的雨布,在秋风中呼哒呼哒的鼓动。仿佛是谁在那里不耐烦的摇手示意,让人们过多的关注他们。

棚子里的人都在忙活。一些工匠准备纸牛,金黄色的纸牛栩栩如生。仿佛一张口就能叫出声来。有的在扎金童玉女。活灵活现的,就像一放在地上就能跑起来一样。

一进院的靠东墙。一排大小厚薄不一的门板子,上面躺着大大小小的尸身。一共十三个人。

都用被单子盖着。盖着的被单子被风掀起一角鼓动,仿佛里面的人是在睡觉,不时的抽动手脚。让旁边干活的人,胆小的都吓的不敢转头看。

一进院的靠西墙。这里有好几个木匠在同时干活。陈家的排木局子的人都在这里,为这些遇难的人在打寿材。

陈家大爷陈万福进院子就看到这些场景。。

当时捕盗营的人,正在查验的是了望台上的几个人。

陈万山跟着仔细看,了望台上这五个人,有五个人伤的很奇怪。每个死者都面呈青紫色。口鼻处有血痕。身上有刀伤,可是血流的不多,流出来的血液都是黑紫色的血。就好像是已经死了才补上去的刀口。不像是打斗死的,倒像是中毒而亡。

反而还活着的这个护院邱小六 流的血最多,流出来的血液是鲜红色的。没有伤到要害部位。从包扎的纱布上面透出的是鲜红的血痕。

这个邱小六已经被他姐夫让人带走。一应情况不得而知。这些他都暗暗的记在心里。

留下的几个几个捕盗营的小兵和验尸官,在挨个的查验死者的伤口,有胆小的。他们被那风鼓动的被单子吓的一惊一乍的。验伤也就成了例行公事。挨个打开查看一下就随口报出:

“第一个男六十岁,伤在脖颈。

第二个女,十一岁伤在胸口…”

“了望台上一共六个人,死了五人、吓傻一人。算老太太、四个家人,三个亲戚。共死亡13人。伤十二人”

当时大姑爷为了保护妻子孙子,反抗的非常激烈。也在被杀的人中间。

老太太躺在一块垫起来的门板上。老太太身上没有伤。不过脸色有些发紫。身上还是软软的。一床白色白华旗布单覆盖身上。身上还有些温着就一直没有入殓。

老顺是在通往东边树林子的路上遇害的。他追赶背着老太爷的土匪,路上,一边挥舞着铁锹 一边跌跌撞撞的追赶,还不断的一边声嘶力竭的喊

“快来人呀,土匪抓人了。快放下。”

终究是上了年纪。与土匪的距离越来越远。后面赶上来的土匪从背后砍断椎骨而扑倒身亡。

小拴子的脸煞白在旁边坐在他父亲的尸体旁边。不知道是冷的还是吓的。身体哆嗦着。他看见陈万山过来,想要站起来,没起来。于是坐在那里张嘴叫了一声“二爷”。说着眼泪流下来。

陈万山看见小拴子冷的哆嗦。脱下自己的厚衣衫披在他弱小的身上。

陈德平看见了,心里似乎一愣。张了张嘴想说什么没说。就转移目光去看别的。

陈德平在转头的时候,视线里面停留的画面还是这个脸色煞白,有些颤抖的小栓子。不禁想起自己小时候的一些事情。

一望无尽的荒原上,一群疯跑的孩子。拖着鼻涕,背着一个包袱在疯跑。

“大少爷,咱们快回去把。回去晚了先生该打手板了。”少年的陈德平在叫少年时的大少爷陈万福。

陈德平比大少爷小三岁。给大少爷伴读。后面的二少爷陈万山倒是和陈德平同岁。

与其说陈德平是大少爷的伴读,不如说他是二少爷的玩伴。陈德平和二少爷倒是很对心情。

陈德平跟不上前面的大少爷,倒是和二少爷一起慢慢的走。

在他们还是拖着鼻涕满上疯跑的时候,这么大的孩子大多早早就跟着大人干活了。家里稍微宽绰一些的就把孩子像放羊一样的养着。

老太爷陈庭信读过私塾。他知道孩子们读书的重要性。当时家里的日子已经过得有模有样了。

在族里很照顾同族的这些族人。他的孩子也是最多。他请来先生办个私塾。家里的院子也大。专门用一个院子来办私塾。

他在族人里发布:凡是陈姓家族里的孩子,只要想要读书的,都可以在陈家私塾里面读书。

上午读书,下午可要回去该干啥干啥去。不耽误家里的活,还能读书识字。

当时包括陈德平在内,还有几个陈家子弟,与几个少爷一起读书。只有陈家二少爷、三少爷书度的好。最受先生的喜爱。

他们在一起读书。也分帮派。陈德平虽然和大少爷一伙。却二少爷走的近。这帮野小子平时都野惯了。不愿意受老师的管教。

陈德平被父亲押送来读书。跟着大少爷,像跟班一样。大少爷不爱读书,带着他这一小帮,每天上房揭瓦掏家雀。下河摸鱼。

即使早上按时来到私塾,坐到小凳子上。心不知道跑哪里去了。这伙人被师傅打手板的是后最多。不过也算好歹读了几年的私塾。

其他几个陈家子弟也都是漫山遍野跑惯了,新鲜的在教室里坐几天。先生讲课,听不懂。先生让背书,背不下来。被先生打手板。几天后实在是受不了那个苦啊。宁可上山砍柴,下地放猪也不愿意读这个书。

后来那些不爱读书的陈家子弟,大部分都是依附陈家大院而生活。老太爷更信任这些本族陈姓人。把最关键的岗位给陈姓子弟来做。

陈德平却慢慢的和二少爷一起读书上了路子。 他们在私塾里面一起坐在小板凳上一起读书。二少爷脑子聪明,记性好,学过的过目不忘。他还和他爷爷学习医术,也是小有成效。

俗话说的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一个师傅教的,后来,这个陈德平学习用功坚持下来。也是因为学习好,被选去县里当办事员。否则能有今天这个捕盗营的管带的位子坐?

这些陈德平都记在心里。这次陈家遭遇了这场大灾他心里也是隐隐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