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最后,沈向阳眼睛通红,道:“老师,你放心,我会记住的,大家都会好好的。”

大家都会好好的。

王老师笑着点点头。

也许,教书育人,自己也没有那么失败……

最后,虽然沈向阳没有机会送王老师一家离开徽城,但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王老师一家平安回到老家了,而沈向阳也开始慢慢释怀父兄的离世……

红旗公社,张家村,张建设家。

张建设,张秀慧的亲哥哥。

农忙结束了,张建设一家褪了几层皮,终于换来了几天清闲日子。

这天,张建设媳妇一大早,就出门了,好不容易有时间,得把自留地里的给收拾收拾。

自留地场地挺大,但都是些肥力不强的土地,可以种点蔬菜,给家里饭桌上加加菜。

等到张建设媳妇回家准备中饭,就在回去的路上,看到自家小儿子笑得跟大黄似的。

大黄都没他傻,没眼看。

“文兵,你这干啥呢?”

张建设媳妇挎着竹篮子,扛着锄头,问道。

张文兵挠了挠脑袋,露出憨笑道:“妈,我刚见过春花。”

刘春花,张文兵的对象,农忙前两家人就见过面了,只等农忙结束,过礼了。

张建设媳妇一听,立马上前走了几步,问道:“春花怎么说?咱们哪天过去?”

张文兵接过竹篮子和锄头,道:“妈,春花说,明天就能过去。”

张建设媳妇一拍大腿,喜笑颜开,道:“那妈今天晚上就准备准备,明天跟你爸一块去刘家,咱们尽快把聘礼定下来,尽量这个月就把礼过了。”

张文兵想到刘春花马上就要嫁给自己,心里也是热乎乎的,道:“妈,家里还有布吗?结婚,总得穿件新衣服吧?”

张建设媳妇瞧了眼张文兵,盘算着家里的用度,道:“等明天见过刘家再说,家里还有点布票,要扯布,还得去趟城里。”

张建设跟他媳妇,是少年夫妻老来伴。

生了四个孩子,老大是个闺女,已经嫁到外地去了,好些年都没见过面了,男方是她自己选的。

日子是苦是甜,老两口都不清楚,但每年都会来几封信和几个包裹,这么算来,应该是还不错的吧……

老二是个儿子,早年当兵去了,在外面结婚生子,也就几年前有假回来过,其他时间连去个信都麻烦。

听说,是去守海岛了,老婆孩子都跟着在岛上,岛上运输物资短缺,老两口还时不时的给老二寄些吃食和用品。

当然,老二寄过来的海货味道也是不错,尤其是晒好的海鱼,味道就是跟河鱼不一样。

老三是个闺女,大前年结婚了。这次,老两口吸取老大的教训,给老三找了个隔壁公社的小伙子,家里排老二,为人厚道,目前日子过得不错。

时不时地会回来看看,但自从去年怀孕了,身子重了,多是张建设他媳妇去看看闺女,有次还带上了一只母鸡,就为了给老三补身子。

老四就是张文兵了,今年刚十九岁,按照往常,在乡下,这个年纪的男人早就结婚了,但张文兵有想法,一直没有看上的。

直到今年年初,去公社集市的时候遇到了刘春花,找人打听清楚后,就让他妈找媒婆给介绍……

现在两人的感情比较稳定,原本是想着早点结婚的,但是刘春花家里只有寡母和弟弟两人,想着帮着家里把农忙熬过去再出门子……

现在农忙结束了,张文兵和刘春花的事也就成了张家的大事。

几步路的时间,就到家了。

张建设媳妇推开门,直接回到房间里,关上门,扣上锁,就开始东翻翻西找找,像冬天的棉被夹层、袜子还有陶瓷罐里……

就跟老鼠藏食一样。

张文兵瞧了一眼紧闭的房门,心里叹了口气,妈真的是太能藏了,记性也好,要是自己早不记得藏在哪里了……

等到张建设媳妇走出门,已经是半个小时之后的事情了。

在这期间,张文兵用灶房里的大锅煮上了大米饭,顺便再把昨天剩下来的菜热了下,现下只剩下弄个汤,就可以了。

张家这一个月的伙食,算是不错的,每天都有米饭吃,一天还是三餐,都能吃饱饭,偶尔还能有鸡蛋和肉吃。

但吃的多,却也没长在身上,全都耗在了田里,身上是一点肉都没长。

要不也不舍得农忙结束了,还吃大米饭,得补补,要不亏着了,以后就很难在补上了。

只是,张建设媳妇看着小半锅的米饭,眼里还是闪过了一丝心疼,在看到张文兵准备做个西红柿蛋汤时,连忙把鸡蛋抢了过来。

“兵子,咱家啥情况你不知道呀?你马上要结婚了,家里喜酒得请,总得弄点荤腥,你现在把鸡蛋都霍霍了,席面上都不好看……”

张文兵见状,卖惨道:“妈,一点荤腥没有,儿子我饿的慌,再说了,我看了看鸡蛋筐里,也没几个鸡蛋,到时候还得买……”

秋老虎的威力大,母鸡都不爱坐窝了,鸡蛋更是少之又少……

“再说了,妈,这个天热得狠,酒席还不知道是哪天的事情,鸡蛋要是热坏了,就不能吃了……”

张建设媳妇握着手里的鸡蛋,看着儿子消瘦的脸颊,还是狠狠心,把鸡蛋递给了张文兵。

儿子之前是瘦,但也没有现在这么夸张,算了,自己眼皮子前面也就这一个,还能怎么办?

张文兵见老妈不反对,立刻就把鸡蛋打了,倒进了热锅了,可不能给老妈反悔的机会。

都是穷闹的。

可现在,家家户户都穷,张家这情况还算不错的,家里三口人都能下地干活,二儿子每隔半年还会寄个十块钱。

无论是公分,还是钱,张家都有还有些,尽管时不时得也得接济下孩子,但总体来说,还是能吃饱穿暖的……

村里,还有不少倒挂户,这些倒挂户一般家里只有一两个劳动力,却得养三四张嘴巴,年年都欠生产队公分。

像村头的王寡妇家,公公婆婆早年就去世了,丈夫体弱多病,家里还有两个孩子……

村里对这样的人家,多是以怜悯为主,时不时得还会搭把手,但也有不懂事的人家,喜欢背地里说混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