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流华录 > 第八十二章 公事不可让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邺城郊外,风起云涌,空气沉甸甸的,似乎连最轻的微风也带着一股压迫感,仿佛整个大地都在为即将上演的对峙屏住了呼吸。夕阳斜洒,余辉如血,渗透了苍穹,染红了大地,空中的光线与影子交织成一幅难以言表的画面,显得尤为凝重。远处,董卓的队伍缓缓逼近,沉重的马蹄声穿破了这片宁静的郊野,如雷霆贯耳。每一步的踏出,似乎都在震动着这片土地,似乎连天上的云朵都在为他让路。

孙原的车队早已停下,车马整齐,随行的掾属们依次下车,排列成行,神情肃穆,目光中带着几分隐秘的期待。两方人马对峙,气氛愈加紧张,仿佛弦绷得太紧,随时可能断裂。一场权力的较量,虽未言明,却已然在这片寂静的空气中,悄然升腾。

同为二千石,虽然礼数不容忽视,但一场权贵之间的会面,礼尚往来也不过是一层遮掩锋芒的面纱罢了。孙原的心中已有了决断,他深知与董卓的相见,虽是礼节上合乎情理,实则背后却暗藏风波。孙原自车中缓缓下马,挺直了腰背,步履从容地走向前来之人。他一袭青袍如流水般飘动,腰间紫绶闪烁,冕冠微微低垂,低眉顺眼,正是魏郡太守该有的仪态。然而,即便是这样一位风度翩翩、气度非凡的魏郡太守,站在董卓那股压迫感十足的气场面前,依然显得有几分沉默与警觉。

董卓终于踏入了视线之内。他的身形如山岳般雄浑,浑身的重铠在夕阳下闪烁着冰冷的光芒,散发出一股无法忽视的威压。每一步踏出,都如同巨石沉入大海,震动着周围的空气,带来一阵阵沉闷的回响。他的战马高大威猛,步伐沉稳有力,蹄声如雷霆万钧,仿佛整个天地都因他而颤动。看得出,这是一位习惯了在硝烟中驰骋的将军,他的每一个动作都透露着力量与无畏,但在这股粗犷的力量之下,依稀可见一种孤独的气息,仿佛整个天下的臣民,唯有他一人执掌天命。

他没有多言,只是将一双如同鹰隼般锐利的眼睛投向孙原,似乎要从对方的每一个微小反应中看出他的心思。那眼神深邃、冷峻,仿佛没有任何事物能逃脱他的目光。

他的声音低沉,带着一股压迫性的力量:“孙太守,久闻少年威名,今日一见颇不似传言。”

尽管言辞平和,但其中的深意却如同寒铁般锋利,充满了挑衅的意味。董卓的每一个字,都仿佛在测量孙原的底线,想要看透这位魏郡太守的底气,想要知晓他究竟是否有挑战自己威严的勇气。董卓的身躯高大魁梧,站在那里,便似一座横亘在天地间的山岳,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强烈的压迫感。

孙原没有立刻回应,他微微一笑,依然保持着那份从容不迫的姿态,举步稳重地走向董卓,随即行礼,拱手作揖,“传言不足信。董中郎军威赫赫,承陛下重任,自然不同。”

他的语气依旧谦和,神情温和,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可若细察其眼中的光芒,便能看到那一丝隐秘的警觉与思虑,仿佛在这场没有硝烟的较量中,他已然洞察了对方的心思,而心中也早有决计。

两人的身影在夕阳的余辉中交织,似乎一切都在此刻凝固。孙原微微低头,董卓的目光却紧紧锁住了他,仿佛一场无声的较量已经悄然打响。孙原虽未言明,但那股藏匿在心底的警惕与冷静,却让他在这片天地之间显得格外沉稳。而董卓,尽管身形高大,气吞万里,依旧在那股沉默的气息中,透露出几分未曾显露的孤独与倦怠。

两者对立,气氛如水面上的漩涡,虽未见激荡,却已暗流涌动。董卓那高傲的目光,孙原那深沉的神情,都在无声地传递着信息。仿佛这场会面,不仅仅是一次单纯的礼节交流,更是一场权力与智慧的博弈,而这场博弈的胜负,或许早已注定。

董卓步伐稳重地走至孙原跟前,低头微微欠身,虽有礼数,却依然能从他每一个动作中感受到那份不容置疑的高傲与霸气。他的声音低沉,犹如山川间的轰鸣,具有压迫感,却又不失礼数,那笑容带着几分戏谑与挑衅,仿佛他已经把对方看透,甚至在这看似平和的话语中,透露出一丝轻蔑与试探。

孙原见董卓如此礼数,心中虽已有警惕,却未显露出来。他微微一笑,双手拱礼,语气谦和却深含一丝隐秘的警觉,“董中郎威名远扬,能够亲自前来,实为魏郡之荣幸。董中郎的铁骑震慑四方,百姓感恩戴德,恐怕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两人的话语虽表面恭敬,实则暗藏锋芒,互相试探的意味十足。董卓的目光如鹰隼般锐利,盯着孙原的每一个细微动作,似乎在寻觅对方心中的弱点。周围的掾属们站在一旁,神色严峻,双眼如利剑一般,时刻保持警觉。双方对峙,气氛沉凝,仿佛一道无形的剑锋,悬而未决。

这时,董卓忽然微微侧头,像是无意地扫视了一眼四周,随即回过头,缓缓开口,声音依旧低沉而磁性,“魏郡到底是河北第一大郡,比并州富庶多倍。”

这话语虽然看似客套,然而那份背后的深意,却如刀锋般锋利,隐含着对孙原势力的审视与试探。每个字都带着浓烈的威胁意味,他似乎在用这轻描淡写的言辞,暗中衡量孙原的底气,试图探出这位魏郡太守的真实心思。

孙原闻言,心头微微一震,但他依然保持着那份从容,面上不动声色。拱手回礼,语气温和且带着一丝轻笑,“董中郎主掌征伐,对民事亦有政见?”

他的话语虽然仍显千寻,但却蕴藏着不言而喻的锋锐,仿佛在这表面上的低调与恭敬之间,隐藏着一股不容忽视的决心与防备。

表面上风平浪静,但背后却是暗潮涌动。董卓的笑容愈发深沉,那双如铁鹰般的眼睛,牢牢锁住孙原的一举一动,仿佛能洞悉对方的一切。而孙原依旧保持着那份从容不迫,仿佛他已将所有局面尽收心中,只待时而动。

周围的掾属们依旧默默注视着这一切,眼神中闪烁着某种难以言喻的紧张与警惕。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微妙的张力,仿佛下一刻,风云变幻,局势便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场看似平静的会面,实际上早已成为了权力与智慧的较量,刀锋交织,暗流涌动。

身形高大如山,铠甲在余晖下闪烁着冷冽的光芒。他的脸庞因岁月而显得粗犷,胡须杂乱,双眼如两把利剑,锐利地注视着孙原,仿佛要把他的每一个思绪都看透。董卓的气势如同一头蓄势待发的猛兽,哪怕是站立不动,也能让周围的一切仿佛都感受到压迫,喘不过气来。

他微微眯起眼睛,嘴角勾起一丝冷笑,露出几分不屑与轻视,那笑容带着一丝冰冷的威胁,却又让人无法抗拒。他语气低沉,缓缓吐出话语,仿佛每一个字都充满了深意:“孙太守的谦逊,倒是让我钦佩。”他轻轻扬起一只手,指尖指向远处渐行渐远的流民大营,“不过,眼下的局势,恐怕并不像往昔那般简单。魏郡,乃是当今之重地,若有志之士,岂能让这片沃土荒废?”

话语间,董卓那股霸气的气息愈加浓烈,他的每一个字都仿佛沉甸甸的铁块,压得空气几乎无法流动。他话锋一转,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流民大营既然在魏郡境内,若不加以控制,怎能安抚百姓?更何况,流民如潮,若能征兵一部分,岂不是壮大我大汉根基的良机?你魏郡,理应尽早为大军供给粮草,精粮,马匹,也要精粮。你看,这些东西,岂能松懈?”他顿了顿,眼神骤然变得深邃,“至于兵员,更是要选拔精锐,哪怕是流民,亦不容轻视。”

孙原听罢,神色未变,嘴角依旧挂着那抹淡然的笑容。然心中却已起了警觉。董卓此番话,虽表面上看似关切百姓安危,实则暗藏着强行干预魏郡事务的企图。孙原深吸一口气,缓缓开口,语气平稳,言辞中却带着一股深深的倔强与坚持:“董中郎英明,所言极是。然而,魏郡地广民多,百姓安危,岂能凭一时之勇而轻率决断?流民之事,乃是冀州所管,尚需归回各郡各县,若盲目征兵,岂非扰民生计?”

他微微低头,目光如水,平静中透着一股深沉的智慧,“流民大营归属于魏郡太守府,乃是民事,董中郎未得魏郡太守许可,便擅自干预,已是越权之举。”言语虽轻,却如同一记沉重的锤击,击打在董卓的心头,让空气中的紧张气氛愈发凝重。

董卓的脸色微变,眉头紧蹙,眼中闪过一抹不悦的神色。孙原所言,正是他未曾考虑到的一点——权力的边界。他的目光陡然变得凌厉,如同两柄未曾出鞘的利剑,直刺孙原的心头。此时,他那沉重的铁甲仿佛也变得愈加厚重,仿佛压得他难以呼吸。然而,他并未立即发作,反而沉默片刻,缓缓开口,声音低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压:“孙太守,天下动荡,谁敢坐视不管?我不过是为国家考虑,魏郡若是因为一时的迟疑而失去机遇,岂非遗憾?”他的话语如同一股猛风,迅猛而不容抗拒。

孙原静静听着,内心已然警觉。董卓虽然大有权势,但此刻正施展着威逼利诱的手段,若他屈服,魏郡恐怕将成董卓的囊中之物,百姓的生计和安宁也将彻底被漠视。他心头微动,尽管知道自己的立场极为危险,依旧不动声色地反驳道:“大汉之事,岂能凭一时之势所控?我魏郡,百姓乃是我心之所系,非为权力所驱使。”他的声音愈发坚定,“若真要征兵,必当由魏郡太守府有序安排,决不能草率行事,误了苍生。”

董卓的沉默,如同一阵席卷而来的暴风,带着无法掩饰的愤怒与压迫。两人之间的气氛瞬间变得更加紧张,仿佛一根弦被拉得到了极限。虽然表面上依旧维持着礼节,但内心的火花已然爆发,剑拔弩张。

董卓的目光骤然一冷,仿佛冰霜瞬间凝结在空气中。他站在那里,身躯如山般稳重,却浑身透着一股压迫感,犹如一头猛兽蓄势待发。他那粗犷的面庞上,胡须间泛起了几分冷意,目光如刀锋般锐利,直视着孙原,眼底闪烁着不容拒绝的决然与威胁。

他几乎不耐烦地再次开口,声音低沉,却含着不容反驳的强硬:“孙太守,流民大营乃是魏郡所辖,岂能放任不管?你既然掌管魏郡,怎可坐视百姓疾苦?我董某既为朝廷重将,理应出手主持大局,安抚民众,除却乱象,若魏郡依旧不为所动,恐怕不仅是你一个人的责任。”

孙原心中微怒,但面上依然维持着一贯的平静,他知道董卓不仅性格暴戾,且势力庞大,若不谨慎应对,极可能引火烧身。尽管董卓威风凛凛、语气强硬,但孙原清楚,自己若屈从于董卓的压力,魏郡的独立性必将丧失,百姓的生计更是无法保障。

他深吸一口气,终于忍不住,挺直身躯,声音不急不缓地道:“董中郎,魏郡之事,岂容他人肆意干涉?即便是为百姓安抚,亦需遵循天子命令。流民大营乃是冀州所管,若要调动其中民众,征兵增员,必得天子诏令,方为正道,若没有诏命,阁下如何能插手魏郡的民事?”孙原的声音坚定而铿锵,犹如一块坚硬的磐石,立在董卓面前,毫不动摇。

公事不可让。

魏郡太守府上下皆是太学出身的儒士,董卓不是不知道,只不过没料到这群年纪轻轻的儒生当真有些稚嫩,颇有些不怕死的味道。

董卓听罢,眉头微微一挑,眼中闪过一抹复杂的神色。孙原的言辞虽然恳切,却已触及了他的软肋——他知道,孙原此番话虽是表面上辩论权力,但背后却隐藏着对他强势干预的反制。他意识到,如果孙原的话传到朝廷,尤其是若孙原府中的儒士开始联合上书,四处致书,奏疏递上朝堂,对自己而言,恐怕不只是影响个人声望这么简单,甚至可能对他现在的权力构成致命威胁。

董卓的眼睛微微眯起,那股犹如锋刃的寒意愈加浓烈,胸口的怒火翻涌而上,但他深知自己此刻若动怒,反而显得不稳。于是他强忍着内心的愤懑,冷冷哼了一声,目光再不留恋,转身朝自己的亲卫挥了挥手,示意准备离开。

没有丝毫礼数可言,董卓的背影带着一股决然和蔑视,仿佛所有人都只是棋盘上的子,随他随意摆布。他没有再与孙原争辩,亦不再回应孙原的话语,只是带着一众亲卫骑兵扬长而去,铁蹄声如雷震天,消失在远处的尘土中。

孙原及府中的一众掾属——射坚、射援、臧洪等人看着董卓的背影,心中都充满了愤懑与不甘。眼下的情势,他们虽知董卓此番行径无法轻易抗衡,却心中愈加清楚,若不早做准备,魏郡的独立与百姓的安危,恐怕将陷入董卓的掌控之中。他们虽手无寸铁,却知道,唯一的办法,便是借助朝廷之力来限制董卓的权力。

气氛沉默了一会,终于,和洽轻轻叹了口气,打破了寂静。他的面容严肃,眼中闪过一丝坚定:“董卓既已如此蛮横,若不加以制止,恐怕魏郡再也无法自保。我建议我们联合上书朝廷,告知天子,董卓之权,已渐渐越界,令其有所收敛。虽说董卓如今手握重兵,坐拥权势,奏疏未必有用,终归还是试一试。”

射坚、射援、臧洪等人纷纷点头,虽然他们心知,这封上书未必能立即改变局势,但此举至少能为未来的抗争打下基础,也能让董卓感到朝廷并非完全容忍他的一言堂行事。即便不能立刻见效,至少可以为他们争取一丝喘息之机。

“上书朝廷,虽然难以撼动董卓的根基,但若无人提醒,恐怕他会更加肆意妄为。”射坚也低声附和道,“我们需尽快行动,至少在朝廷面前,不能让董卓继续肆意妄为。”

孙原默然点头,心中却一片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