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说弘昭随她,她还能反驳说不是吗?
林然点了头,默默承下幼时活泼之名。
康熙同太后一人逗弄着一个孩子,不时问林然关于两个小家伙儿的吃喝乐事。
太后这几日身子不爽,康熙也有借龙凤胎之祥瑞吉兆替太后安康之意。
别看康熙与太后无血缘之亲,但他们母子情分也算深厚,何况太后长居宁寿宫,除去养育了五阿哥胤祺与五公主温雅,旁的是一概不插手。
她从科尔沁草原而来,被聘为妃一月后又被立为皇后,那时她才十三岁。
二十岁时,先帝驾崩,她便成了这大清的太后。
太后同先帝无甚感情,或者说太后是不满先帝的,毕竟先帝为了董鄂妃欲废除她这个皇后。
好在太皇太后,也就是太后的姑祖母护着她。太皇太后在时,太后便听太皇太后的,太皇太后去世时叮嘱过,于是太后余生便都听康熙的。
太后自认不是聪明人,也不懂政事。无论是前朝亦或者后宫,只要康熙不提,太后绝不沾染。
纵使康熙有意抬举博尔济吉特,太后也只说皇帝是天下之主、万民君父,都由皇帝心意。
她和康熙在名义礼法上为嫡母子,实际从太皇太后处论下来却是一个辈分的。
如此一位安分且对自己有慈和之心的嫡母,康熙愿意孝敬爱戴。
于是康熙便拿在场的小辈儿博太后一笑。
好在林然从未疏于蒙语的练习,配合康熙彩衣娱亲倒也默契。
太后怀中抱着弘昭,笑眯了眼,如同普通人家的老太太似的,扭头又嘱咐宫人去给这两位不遗余力的孝子贤孙再斟茶水来,莫要口干舌燥了。
康熙作怪道:“皇额娘只赏些茶水,可见是有了曾孙便不要儿子了。”
林然不好接这话,便坐在紫檀海棠珐琅墩上浅笑。
太后知康熙有心,遂道:“阿兰,可听见皇帝说的了?如今哀家有了曾孙,可该好好疼一疼呢。”
完颜嬷嬷闻弦歌而知雅意,略略福身,笑道:“娘娘嫁妆里有两个暖玉雕的项圈,最适合不过了。”
她不等太后发话,又继续道,“只是不该偏了心——”完颜嬷嬷故意地看向康熙,又对太后道,“赏了小格格小阿哥,也要赏一赏咱们四福晋啊!”
太后见康熙诧异表情,十分有趣,便命完颜嬷嬷继续说。
“娘娘之前还念叨呢,四福晋人漂亮又是好年纪,最该好好打扮,娘娘有套芙蓉头面很是适合四福晋。”
太后笑道:“还不快去给咱们四福晋和格格阿哥取来。”
进宫是早就定下的,这赏赐自然也是早就备下的。
两个暖玉项圈好说,但一套芙蓉头面就很有说法。
一副头面数目不定,十样为全,但多于这个数也叫一副,太后赐给林然的这套头面,零零总总加起来有四十几件,很是贵重。
林然起身,落落大方地替自己和两个孩子谢过太后,叫太后又是一阵高兴。
到了她这个年纪,赏些东西给小辈儿都是心意,很不爱看小辈儿们和她推辞。
若是林然知道太后的想法,真要叹一叹:能有勇气坦然接受他人的好意,也是种历练呢。
“皇额娘赏了孙媳又赏了曾孙们,到底是没儿子的份。”康熙故作失落,大掌搂着弘曜的襁褓,“儿子不比弘昭弘曜讨喜,早该想到了。”
太后撑不住,摇头笑道:“阿兰,别叫咱们皇帝伤心,快拿来吧。”
完颜嬷嬷身边的小宫女端着木案而来,太后亲手提起来,暖言道:“你为国事操劳哀家不好劝你,毕竟国事为要。但如今正是倒春寒的时节,这是科尔沁送来的狐裘,皇帝平日穿着还算合适。”
康熙感动道:“儿子叫皇额娘费心了。”
如此母子情深的画面,在宫里也是难得。康熙叫梁九功将那狐裘拿去宁寿宫的偏室,显然是准备离开时便要穿上的。
“许久没用过皇额娘宫中的膳食了,倒叫朕有些记挂。”康熙轻拍着弘曜,“儿子今日可有口福?”
“自然有。”
弘昭突然“咯咯”笑出了声,康熙便道:“然丫头之前辛苦,也许久没进宫了,今日便在宫中用膳吧,等会儿叫老四一同过来。”
林然心里:……
林然面上,笑意盈盈,“倒是又能偏皇玛嬷宫中的好菜了。”
话音未落,就听到有两位宫妃到了。
听着通传的人物,林然眼前一黑:德妃也就算了,德妃是胤禛生母,是龙凤胎的祖母,是她的婆母,肯定会来的,便是不来,等下她也要带着龙凤胎过去请安。
但怎么还有个安贵人!
她那没见过两面的表姐元春想做什么?
她就想安安静静地混过这一日,这么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