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又是一年的元旦到来。

今年的元旦既寻常,又不那么寻常。

寻常的是,今年的元旦并没有发生什么特别的事件,似乎和往年没什么不同。

不寻常的是,从今年开始,就进入了光复元年,赵灵笙真正意义上执政的第一年。

今天的朝贺尤为特殊,除了文武百官之外,还有大理、占婆、交趾、高丽、日本等国派出使节,恭贺赵灵笙登上帝位。

金国与西夏国也都派出了使节,而且还是一起来的临安,这就很让人意味深长了。

赵灵笙在还是皇太女的时候,也曾经与这些国家的使节打过交道。

不过那时候占婆、交趾等国名义上属于南宋的藩属国,不过因为南宋对外疲弱,这些国家对南宋并没有什么恭敬之心,只是把南宋当做合作伙伴而已。

这些国家派出的使节,最大的作用就是与南宋做生意,如果遇到如冬至、元旦这些节日,就顺道上朝拜见南宋的皇帝走个过场。

南宋与其他朝代不同,它不会大量赏赐各种东西给藩属国,以至于一些藩属国薅羊毛上瘾了,每年都要来朝贡好几次。

赵灵笙心中挺好奇的,往年高丽、日本国与南宋大多都是民间往来,好些年没有派官方使节来了,今年怎么齐刷刷的都来了?

赵灵笙在朝堂上,接受了大臣们和这些国家的使节的祝贺。

朝贺完成之后,照例是赐宴和赏赐过年的礼物。

赐宴和老爹赵扩一样,都是一样的六菜一汤,根据官员的品级,他们吃的菜品也不一样。

赏赐的礼物,依旧还是象生花、散茶、绫罗绸缎啥的。

赐宴结束之后的第二天,金国使节张天纲与西夏国使节梁德懿求见。

赵灵笙在垂拱殿接待了张天纲和梁德懿,作陪的还有左相乔行简与右相葛洪。

“外臣张天纲(梁德懿),拜见大宋皇帝陛下。”

张天纲和梁德懿对赵灵笙躬身行礼。

“两位平身吧。”

赵灵笙也着实摸不清这两国使节到底是啥意思。

照理说西夏与金国的关系,与南宋和金国关系差不多,都是一样的有血海深仇,这两个国家的使节怎么走到一块的?

乔行简开口问道:“不知道张侍郎与梁御史,两位贵使来我大宋有何贵干?”

张天纲对乔行简拱手回答道:“我此次与粱御史一起来大宋,是为了谋求我们三国一起结盟,共同抵御来自蒙古的侵袭。”

梁德懿道:“乔相公,我们两国都是抱着极大的诚意来的,我相信贵国虽然没有直接与蒙古交战,也能看出蒙古的威胁有多大,我们三国只有结盟起来共同抵御才有一丝胜算。”

乔行简与葛洪对视一眼,果然和他们猜测一样,这两个国家是来寻求结盟的。

葛洪自动扮演起了红脸,一拍桌子道:“我大宋与你们西夏国与金国仇深似海,如果我们与你们两国结盟,传将出去岂不是民意沸腾?陛下,臣坚决不同意结盟之举。”

赵灵笙装出一副举棋不定的模样,询问起乔行简道:“乔师傅,你觉得我们应该与金国与西夏结盟吗?”

乔行简对赵灵笙拱了拱手,回答道:“陛下,虽然我们与金国、西夏国有血海深仇,不过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现在蒙鞑势大,我大宋与金国、西夏国结盟有百利无一害,请陛下准许结盟。”

赵灵笙连连点头:“乔师傅说得有道理啊。”

葛洪也着急了起来:“陛下不可啊,我大宋一旦与金国、西夏国结盟,那么必然朝野哗然、民怨沸腾,届时我大宋危矣!”

赵灵笙也是恍然大悟的道:“葛师傅也说得有理……”

梁德懿刺此时已经看出来了,赵灵笙这个皇帝毕竟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面对这种国家大事的时候,还是要乔行简与葛洪拿主意。

此时乔行简赞成,葛洪坚决反对,那么只要说动了葛洪,大宋皇帝必然会同意结盟。

梁德懿对葛洪行礼道:“葛相公,我西夏国和金国,虽然确实与大宋有些摩擦,不过事关三国生死存亡,不宜再有意气之争,一切以国家为重啊。”

张天纲帮腔道:“是啊葛相公,此次来大宋结盟,我金国皇帝也是给出了极大的诚意,葛相公可以先听听我们两国的条件再做决定。”

听见两人这么一说,葛洪也犹豫了一下,似乎终于下定了决心:“你们说说吧,与我大宋结盟你们两国拿出了什么条件。”

赵灵笙看得都快忍不住笑出来了。

葛洪的演技放到后世,拿一个奥斯卡小金人那是绰绰有余啊。

梁德懿首先说道:“大宋皇帝陛下,两位相公,我西夏国愿意以20贯一匹的价格,出售大宋国五万匹优良战马,此后每年出售两万匹战马,除此之外我西夏国的青白盐,也愿意以15文一斤的价格出售给大宋。”

此言一出,赵灵笙、乔行简、葛洪三人都忍不住惊呆了。

南宋缺马是真的缺,更重要的是就是有钱都买不到优良的战马,普遍购买战马的价格都在25-30贯一匹,买来的马还不咋地。

如果西夏真的愿意出售五万匹优良战马,此后每年出售两万匹战马,那么南宋缺马的情况将得到极大的缓解。

再也不会无马可用了。

西夏的青白盐也是一个好东西,不仅产量大而且便宜,也是西夏财政的主要收入之一。

北宋初年中原地区的盐价大概在30文一斤,宋哲宗时期,盐价已经飙升到了差不多100文一斤。

到了南宋初年,除了某些产盐区的地方外,盐价已经普遍到了200文一斤,某些缺盐的地方,盐价能到300文一斤。

一个普通的老百姓,需要干上两、三天的活儿,才能买到一斤盐。

相比之下,唐太宗时期大约盐价5文一斤,到了武则天时期,一斤盐的价格更是高达500文。

《神探狄仁杰》第三部的漕渠魅影这个故事里,盱眙平时的盐价是20文一斗,何五奇卖的盐高达400文一斗,相较于真正历史上500文一斤的盐价,只能说是太保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