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村尾人家 > 第1659章 娄底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好,这就来啦!”陈家茹的话音未落,便抱着个水葫芦从外屋走了出来。

不带水可怎么行?尤其是除草这种体力活。

不管喝不喝,有句话说得好,有备无患嘛。

“娘,我和相公下田去了,午饭您就别操心了,等我回来再做也不迟。”临行前,陈家茹对婆婆轻声叮嘱道。

主要是婆婆身体欠佳,她也不奢望婆婆能帮自己分担多少家务,只要能帮忙照看一下家就心满意足了。

无论身体状况如何,只要有婆婆在家坐镇,就如同定海神针一般,不会有人敢趁他们不在家的时候打什么歪主意。

“好好好,娘啥也不干,就等你回来做。”吴婆婆嘴上答应得比蜜还甜,心里却像只小算盘,噼里啪啦地琢磨着中午该做啥菜。

“娘,那我们下田去了,您要是闲不住,就去老姐妹家串串门,唠唠嗑。”吴少杰在旁叮嘱道。

老太太摆了摆手,笑呵呵地点了点头,“嗯!知道了,你们也赶紧走吧!”

虽然她年纪轻轻就成了寡妇,为了将两个儿子抚养长大,更是不知道承受了多少旁人的白眼和冷嘲热讽。

但她却从未后悔过自己的选择,如今两个儿子都已娶妻生子,对她这个老太婆更是关怀备至,她已经非常满足了。

小两口前脚刚赶着毛驴车出了院子,老太太就进了菜园,打算割些韭菜,中午包饺子吃。

儿子儿媳过日子非常节俭,平日里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但却从未亏待过她这个老婆子。

想到这些,老人家的心中不禁泛起一丝酸楚,如果不是自己身体不好,拖累了儿子儿媳,家里也不至于还住着那破旧的土坯房。

“你们小两口这是下田去啊?”

吴少杰与陈家茹才走出巷子口,迎面就遇到了一个平日里关系还算不错的村民,妇人脸上满是喜悦之色。

陈家茹嘴角轻扬,微微一笑,“是啊!嫂子,你这是要去哪?”言罢,还特意瞄了一眼妇人手中挎着的篮子。

“哎!这不是娘家打算将那老房子推倒重建呢,我过去瞅瞅,顺便送些鸡蛋过去,给他们添个菜。”妇人喜笑颜开地说道。

陈家茹心中暗自思忖。怪不得这般高兴,毕竟新房可不是谁都能建得起的,就连她自己也不例外。

陈家茹满脸堆笑地说:“是吗?那嫂子娘家可真是厉害啊,建新房可得花费不少银子呢!”

虽说她向来不喜欢阿谀奉承,但瞧那村民眼中的神色,仿佛在说“你快夸夸我”,若是自己不开口,岂不是让人家大失所望。

听到这话,妇人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了,嘴都要咧到耳后去了,“也还好啦!三间青砖瓦房,大概也就几十两而已。”

那副模样,仿佛建房的是她家一般,脸上写满了骄傲。

俗话说得好,嫁出去的女儿如泼出去的水,娘家过得再好,与自己又有何干呢?

自家那三个弟弟如此优秀,她都从未炫耀过,毕竟毫无必要。

“哦!时候不早了,我们还得赶着下田呢,就不和嫂子多聊了,你也赶紧赶路吧!免得一会儿日头上来了,热得慌。”陈家茹不想再继续这个话题,便巧妙地转移了话题。

“嗯!那你们快去忙吧!我也该走了。”妇人听到陈家茹的话,应了一声,便转身离去了。

“家茹,要不明天咱们也回趟竹溪村吧!估计大哥的房子也该建好了。”在前面赶车的吴少杰冷不丁地开口说道。

这些年,他对岳父岳母一直心怀感激,明知他们家一贫如洗,却还是同意了他和媳妇的亲事。

所以,如今日子好了,媳妇每年都不间断地给小舅子一家做衣裳,他也从未有过半点怨言。毕竟那可是媳妇从小疼到大的弟弟啊!

哪怕小舅子如今的生活红红火火,就算孩子舅母不擅女红,也有丫鬟来做。

但他心里明白,关心这个自幼饱受他人白眼的弟弟,早已成为了媳妇难以割舍的习惯。

陈家茹闻听此言,轻轻地摇了摇头,“还是我自己回去吧!毕竟赚钱养家才是当务之急。”

即便现在的日子比以前好了许多,但眼看着两个儿一天天长大,将来娶妻生子,事事都需要钱财来支撑。

如今她只想拼命赚钱,期望能在他们长大成人之前,将一切都准备妥当。

就如同小弟一般,虽然家中的三个孩子尚且年幼,却已经积攒下了不菲的家业,哪怕是两个侄儿不选择科举之路,也无需担忧,还可以接手家中的生意。

“真的不需要我去吗?”吴少杰听到这番话,心中不禁泛起一丝犹豫。

虽然他并不想耽搁买卖,但建房时自己未曾过去帮忙,暖房宴若再不前去,似乎有些不妥,不知岳父岳母是否会心生责备。

陈家茹一眼便洞悉了吴少杰的心思,柔声安慰道:“放心吧!我爹娘的为人,你难道还不了解吗?他们知晓你忙碌,定不会怪罪的。”

她对爹娘的性格再熟悉不过了,只要几个儿女生活幸福美满,便心满意足,绝非那种不明事理的老人。

“那好吧!就依你的,到时多备些贺礼,就拿三两银子吧!毕竟建房可是件大事。你意下如何?”

吴少杰略作思索,觉得媳妇所言甚是,岳父岳母若是那般不通情达理之人,当年也不会将女儿许配给他。

陈家茹原本打算拿二两的,她未曾料到男人竟然如此大方,毕竟家中的积蓄也并不充裕。

相公辛苦一年,所得不过区区一二十两。而两个孩子在镇上读书,每年却需要十几两银子的开销。

若是生意顺遂还好,尚能攒下三五两,否则,根本就是入不敷出,故而这三两银子于他们而言,着实不是个小数目。

说话间,便已来到自家田地,放眼望去,皆是一片绿油油,瞧着就喜人。

吴少杰将驴车停下,将小毛驴拴在地头一棵大树下,便与陈家茹扛起锄头,走进自家田地忙碌起来。

虽说才锄完草半月有余,但经那一场大雨的滋润,田里的杂草疯狂生长,地皮上又长满了厚厚的一层。

“娘子,我们总算到了,此处便是娄底村了。”陈家旺望了望近在咫尺的村口,对着车厢里的小溪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