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尤其是,王象晋在书中提到了定向变异,倡导通过嫁接来改良果树品质。原产于中国的苹果,就是由他定名为苹果的。

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王象晋对于红薯和土豆的种植极其有经验。

万历年间,红薯、土豆从福建传入中国,王象晋获悉之后设法引入进行栽培,试验。

经过数年的身体力行和反复实践,王象晋在《群芳谱》中详细记录了红薯种植的最佳土壤,种植方法,留种、育苗、繁殖、储藏等等注意事项,认为可以大规模推广种植。

可惜的是,这本书并没有引起当时人的注意。

而就在两个月前,王象晋从王与胤从南京带回来的报纸上看到了黄宗羲登记悬赏高产作物的告示。

王象晋这才派人把自己的试验成果送了过去,提请大规模种植红薯和土豆,而黄宗羲又连忙将此上报给了崇祯皇帝。

这才是朱由哲来见他的原因。

行走在一片苹果园里,王象晋抬头摘了一个,呈给崇祯皇帝,“陛下,现在还未到成熟季节,味道可能有些酸涩,但勉强能吃。再等一个月,等到完全成熟,那便只剩下香甜了。”

朱由哲接过来,用衣袖擦了擦表面,一口咬下去,酸味充满整个口腔。他顿时咧了咧嘴,“是有些酸啊!王爱卿,带我去看看你种植的红薯和土豆吧!”

王象晋点了点头,“陛下,请!”

朱由哲跟着王象晋上前,随手把自己手中的苹果塞到孟大春手中,“吃完,不能浪费。”

孟大春咬了一口,顿时酸的呲牙咧嘴,“什么玩意啊!”然后一下扔到一边,但看着远去的崇祯皇帝,他又悄悄弯身捡了起来,塞到了自己怀中。

王象晋用手轻轻拨开土壤,露出红色的,指头大小的红薯,“陛下,别看现在这么小,等到两个月后到了收获的时候,每一个都会有巴掌那么大。就这一株,就可收获五六斤果实。”

朱由哲弯身蹲在王象晋身旁,仔细看了看,“这一株下面有八个小红薯呢!”

王象晋笑了笑,“陛下,这还是少的呢!有的可以结出一二十个呢!但多了未必好,因为长不大。反而是那些少的,反而个个长的大,收获的更多。”

朱由哲轻轻的点了点头,“现在八月份,如果大规模种植,这时间是不是有点晚了?”

王象晋点头道:“在山东,这红薯一般是四、五月种,九、十月守。也有六月种,十月、十一月守的。但前提是阳光充足,温度适当。此刻种植,无论怎么看都太晚了。但土豆可以,十月、十一月种,等次年二月收获。其守成虽然比不得红薯,但也是不少的。最重要的……”

王象晋顿了一下,接着说道:“最重要的,这红薯和土豆对土壤的要求很低,无论是沙田、丘陵,还是屋前、屋后,都可种植。陛下,灾荒之年,这两样东西可以挽救无数百姓的命。”

晚膳是在王象晋的园地里进行的。

有烤红薯,烤土豆,煮红薯,煮土豆,土豆炖鸡,七七八八的整了十几样。还有王象晋从树上摘下的梨和杏,他自己酿的桃花酒,做的杏花糕等等。

不得不说,这位八十三的老人的精神头真的好,陪朱由哲转了一天,还有工夫整饬这些东西,而且多是他亲自弄的。

朱由哲坐在主位,旁边是王象晋,他的两个儿子王与胤王与敕,以及孙子辈的王士祯和王士和。

其他的王屏藩、孟大春、黑明孝也列席其中。

朱由哲举起酒杯,“王爱卿,流贼四起的根本原因在于缺粮,百姓无法过活,故而只能被迫起事。有了这两样东西,就能挽救无数黎民。你做的这些,是利在千秋的大事。在此,朕敬你一杯。”

王象晋慌忙起身,“陛下谬赞,老臣实不敢当。”

朱由哲仰头一饮而尽,“你当得起。王爱卿,你现今已八十有三,本是颐养天年的年纪。但朝廷危难,朕不得不重新启用你,望你莫要推辞。”

王象晋脸色感动,“陛下能用老臣,那是臣的荣幸。不过老臣年迈,不知道臣能为陛下做些什么?”

朱由哲道:“你放心,做的就是你擅长的事。朕已派人说服衡王,他答应将其藩下九成的土地献出。粗略统计,有二百余万亩,其中有近百万亩分布在平度州和高密等地。朕想你去那里,利用这些土地大规模试种红薯和土豆。今年或许有点晚了,但朕觉得对于提升其他作物的产量,你应该也有些办法。”

王象晋明显愣了一下,接着脸色欣喜的抱拳领命,“臣明白了。”

朱由哲点了点头,“王象晋,朕赐你正一品光禄大夫,不受任何官员挟制,只听朕一人之令。王与敕,朕提你为户部员外郎,协助你父亲。”

两人慌忙跪下谢恩。

朱由哲上前扶起王象晋,“王爱卿,你做的是利于千秋的大事,这个官职只是暂时的。只要你将之推广开来,并增加产量,将来朕可为你封侯。”

王象晋睁大了眼睛,一脸的不可置信。

朱由哲轻轻的叹了一口气道:“以前众人都滋滋求官,身居高位,却只会争权夺利。像你这样的,实实在在为百姓谋利的,却是凤毛麟角的存在。朕就是想借你这个侯,让他们看清楚,朕要的是实实在在做事的人。而前提是,你一定要做出足够的成果。”

沉默半晌,王象晋深吸了一口气,“陛下放心,老臣一定尽力而为。”

朱由哲点了点头,又转向王与胤。这个在崇祯皇帝自缢殉国后在山东携全家殉国的王家人,不说其他的,忠心是够的。

“王与胤,前几日传来消息,琉球使者已在福建登岸。你代朕去福建一趟,将他们带来山东。另外,替朕问问郑芝龙,他是不是做海盗做习惯了?都已经是大明的南安伯了,怎么还做冒充海盗,抢掠商队这样的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