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红楼梦明亡史全索隐 > 第294章 菊花诗解析1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红楼梦》菊花诗解析,我们来看一下十二首诗都透露了什么?

《忆菊》蘅芜君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

谁怜为我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

贾母等人离开,隐示着明朝列祖列宗都已经退出历史舞台,我们在这个背景下来看菊花诗:

先来翻译一下薛宝钗作的这首诗,表面意思是惆怅的望着秋天的西风,怀揣着愁闷的思绪。

在水蓼开着红花,芦苇开着白花的时候,就是肝肠寸断的时候。

空篱,是说篱笆内是空的,旧圃,圃是花园,合起来就是篱笆内的旧花园空空如也,没有了,是什么没有了呢?是花?还是人?

秋无迹,到秋天了,依然没有它的踪迹?其实我们可以想象诗人所说的对象是菊花,也可以是一个人,那么这个人是谁?

花指华夏,人就是指那些华夏的人。

那么前面的意思就是薛宝钗惆怅的望着西风,自己也抱着愁闷的思绪,这水蓼和芦苇断肠时候,空空的旧花园里什么花也没有了。

再理解了薛宝钗代表满清,五行属水之后,再明白水蓼与芦苇都是生在水中,这就是说满清夺得天下以后,生活在水中的“蓼红苇白”,犹如正在经历肝肠寸断般的地狱酷刑。

之前花鸟繁华的华夏大花园里,如今是食尽鸟投林,只落得个白茫茫的大地真干净。

明清易代的损失是我们后人无法估量的,只有亲身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才能真正的体会。

瘦月清霜梦有知。瘦月,当然不是薛宝钗她自己,清霜是秋天天冷之后的寒霜,这句的意思是干瘦的月亮与寒霜覆盖的深秋,菊花去哪了呢?只有在梦中才能看见并真正的知道她的样子。

我心心念念着你,随着大雁一起飞往遥远的南方,我坐下听着女子洗衣时发出思念丈夫的捣衣声,痴痴地念叨着。

寥寥,是寂寞空虚的样子,这就说明薛宝钗得到大明江山之后,在精神上依然是空虚的,这应该是源于满清统治者的自卑吧!

瘦月的意向是残明,那么背面的意思就是残明与满清的样子,只有在梦里才能知道,因为现实的世界里,他们真实的样子已经被修饰过了。

虽然大明已经灭亡了,但是薛宝钗依然心心念念着,心事随着大雁一起飞往遥远的南方,那么这一直压在他心头的是什么人,或者什么事呢?

前面说旧圃指旧花园,就是旧的华夏大地,如今薛宝钗占据了这个地方,却依然在担心着遥远的南方,从表面故事来说,他心心念念的自然是贾宝玉,如果是这样,那就说明明朝灭亡之后,在南方还有明朝残余势力,所以薛宝钗一直放不下。

谁来可怜那因为我而病逝的黄花呢?这句人们容易读成“谁怜我为黄花病,”这样也就会把意思也理解反了,想当然的认为病的是薛宝钗。

作者写“谁怜为我黄花病,”其实在背面病的是黄花,也就是题目里的菊花,而不是这个“我”。

结尾的意思是,就让我来告慰她,待到重阳节之时,我们还会再次见面的。

重阳节是九月初九,那么既然现在宝玉走了,或者说没了,为什么又寄语说重阳会有期呢!

那意思就是宝玉代表的大明,或者华夏,还会有回来的一天,这一天就是在重阳之日。

那为什么是重阳节呢?重阳就是九九重阳节,在易经八卦中,阳爻为九。把1,3,5,7,9这几个奇数分为阳数,九是极限,所以数字9完了之后,就会回归下一个循环。

重阳节是九月九,也就是两个九,九九归一,《红楼梦》也是九回一个循环,但是原版《红楼梦》只有80回,距离九九八十一回差了一个最后的大结局,就像《西游记》是九九八十一难。

其实这是作者有意为之,前80回都是在记录明末清初的历史,宝玉代表的大明最终是灭亡了,但是宝玉还会回来的,当他再次归来,时间就是第81回了,所以作者特意留着81回,待后人续写。

所以这首诗的结尾,就是薛宝钗对宝玉说:贾宝玉,我们后会有期,等到你我再见之时,就是你东山再起,准备来推翻我的时候了。

《访菊》怡红公子

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

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秋。

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

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挂杖头。

如果第一首《忆菊》透露了贾宝玉在灭亡之后,还有残余势力在骚扰着满清,那么他自己的这首《访菊》,就是在确认,确实有这回事。

闲趁霜晴试一游,闲来乘着霜寒的秋天里难得的晴天,试着来看看,走走吧!莫要让那酒杯与药盏淹埋了意志,停住了脚步。

酒杯药盏莫淹留。意思莫要让那酒杯与药盏淹埋了意志,停住脚步。这里描绘了一个药罐子加醉汉的形象,其实就是宝玉的自比,在满清入关并击败南明以后,贾宝玉代表的华夏,在“风月宝鉴”背面其实是这样一个形象,而不是现在看到的少年。

霜前月下谁家种,这寒霜中月色下是谁家来种这菊花呢?

宝玉代表的华夏虽然病魔缠身,伤痕累累,但是他此时依然发出了希望的呐喊,就是谁敢在这寒霜之中,种下那不畏寒冷的菊花?

寒霜的秋天是比喻满清的统治下的环境,花代表华夏,但是百花喜暖不喜寒,多在春夏开放,如今满清的统治太过寒冷,百花凋零,在这寒秋之际,只有菊花可以开放,所以宝玉在问,谁来种下菊花?谁能让菊花开放?

槛外篱边何处秋。在这衰草枯杨的秋色下,它又在谁家的门槛外,篱笆旁边呢?

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

我着蜡屐,特地远远而来,情深意切,一路不停的低吟浅唱着,回想起来那是兴致勃勃。

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挂杖头。

菊花,菊花!你若能理解我的心意,怜惜这个病怏怏的诗客,就别孤负我今朝挂杖持节而来,请你一定要开放!

这里的“杖”指节杖,与表面上的手杖完全不一样,古代的使臣出入关门皆有象征意义的凭证或信物,即符节;它们多用竹或木制成。

汉时中国派往匈奴去的使臣所持的节杖皆以竹为杆,上缀牦牛尾毛《汉书·苏武传》中述苏武“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这里的竹子又指向《红楼梦》这本书,前面说过作者用斑竹来比喻自己着书记录历史,与《竹书纪年》谐音,又以斑竹的传说,上面洒满血泪比喻《红楼梦》是一部血泪史。

所以“休负今朝挂杖头”的含义,就是不要孤负了作者辛苦寻访,将这血泪史记录下来。

由于读者表面上将它理解为拄拐杖,因此有的版本也把它改为“拄杖头,”有些《红楼梦》专家也是这么认为,所以我们强调读红楼要读原版,不要读后人所谓“校正”过的版本。

第一首《忆菊》与第二首《访菊》存在着一种呼应,第一首蘅芜君的《忆菊》是写满清回忆当年的菊花,感慨曾经菊花的一身伤病,并对离去的菊花说咱们后会有期!

贾宝玉的《访菊》则是接着上面,不远艰难,拄着节杖来寻访菊花,希望它再次开放。

那么宝玉在结尾透露的是,大明还有很多出使外国的使臣,在等待菊花盛开的那一天。

那么这些使臣都去了哪些国家呢?按照书中透露的,应该包括东南亚,日本和西洋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