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听到姜林要给他讲故事,立马正襟危坐起来。
现在这个天下谁不知道姜林这个天子在文学方面的才华,先不说他无意间的出口成章,就说那个西游记,直接给大汉百姓打开的眼界与格局。
现在通往西域的火车已经修好了,这火车除了负责运输物资外,还承担着客车的职责,无数的年轻人受到了西游记的影响,想去西边闯荡。
整个轨道沿线,也因此繁华了起来,虽然姜林和大汉朝廷还没有主动推动,但是大汉百姓就主动开始了移民。
特别是那些出去闯荡后,发展不错,最后衣锦还乡的人以身说法,顿时又有无数的人心动。
特别是去西域的火车票是免费的,只要在当地的官府报备一下,当地的官员就会给他们安排上车的时间。
这个时候民间已经有一个“走西口”的说法。
甚至北方的不少世家豪强,也从这里面看到无数的机会,他们也主动的派遣族人去西域那边寻找家族壮大的机会。
大汉是废除了奴隶制,但是在大汉十五州之外的地方,奴隶制还是盛行的,短时间内,姜林也没有想过要改变这一点。
而那些世家豪强,到了西域甚至是中亚之后,买了一批的奴隶开始开垦荒地或者是经商,很快就打下了一片不小的基业。
这种事情传到大汉境内后,又勾动了其他的世家豪强的心!
按照这个趋势发展,即使大汉朝廷不主动推动,只要不制止,数十年后,大汉百姓也会遍布整个汉洲和吕洲!
而这一切的开始,除了吕布一路的征伐,火车的修建通车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西游记的普及,打开了百姓们的眼界,让他们对于大汉之外的世界产生了好奇!
而西游记是十几年前,当姜林还是昌黎郡太守的时候写的,徐庶一想到姜林从那个时候就开始布局整个天下,他心中对于姜林的崇拜更加深了几分。
姜林是不知道徐庶的想法,他当初之所以给蔡琰讲西游记这个故事,只是因为四大名着中,也只有西游记相对比较适合。
总不能在东汉末年讲三国的故事吧,那是他嫌命长了!
也不能在那一百个男人和三个女人的故事吧,那可是一部反书,也不适合。
至于红楼梦,姜林表示他没有记住…………
姜林见到徐庶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便缓缓开口。
在广阔的平原上有两个相邻的国家,分别是甲国和乙国,他们是世仇,互相攻伐,但是因为实力相当,谁也奈何不了谁!
乙国因为靠近森林,森林中有一种树,他们会结一种果子,这个果子名为坚果,特别的坚硬,方便储存。
但是这种果子其实并没有什么用处,在乙国也不受重视,可以说是一个无用的东西!
这一天,甲国的一个商人来到了已国,他告诉已国的百姓,他将以一枚五铢钱一颗坚果的价格收购坚果。
已国的百姓大喜,他们纷纷进山去寻找这种坚果,但是因为这种树往年并没有什么用处,所以被他们砍伐的差不多了,能找到的坚果并不多。
那甲国的商人收购了一批坚果之后,又提高了价格,每个坚果十枚五铢钱,这一下子整个乙国彻底疯狂了,为了得到更多的坚果,发生了不止一次的流血冲突!
第二年,那个甲国商人又来了,每个坚果直接开价二十钱,后来又涨到了五十钱,并承诺以后每年都会过来收坚果,价格不会低于五十钱!
在那商人走后,那已国的百姓中一部分废弃了自己的农田,全部种上了坚果树,而那时商人也向他说的那样,第三年又来了,并且开价就是七十钱!
这个价格彻底让整个已国的百姓疯狂了,他们几乎把所有的土地都用来种植坚果树,可是他们却没有坚果苗。
这个时候那个商人又来了,他拉着无数用坚果培育出来的坚果苗,每颗坚果苗只要一百钱!
百姓们都想着,这坚果苗种下去三年就能开始结果,每个坚果别说是七十钱,就是十钱,他们也是赚大发了,于是他们花光了所有的积蓄,从商人的手里购买坚果苗。
又过了一年,当这些百姓满心期待等着那商人的时候,来的却不是商人,而是甲国的士兵。
已国想要反抗,但是他们却突然发现,他们的粮仓已经空了,而田地里也没有了粮食,全是一棵棵绿油油的坚果树!
已国就这样灭忙了!
姜林讲到这里便停了下来,他朝徐庶问道:
“元直,你从这个故事里能领悟到什么!”
“陛下,这就是您以前说过的经济战吗?”
姜林赞许的点了点头,然后说道:
“你记住,两国交战,并非一定要出动大军,有的时候,通过经济的手段会更加的有效,损失也会更小!”
“就像故事里面的甲国商人一样,虽然他之前用钱买了一些无用的东西,但是后面不但全部赚回来了,还把已国拖进了无底的深渊!”
“我交给你的任务,就是你用经济的手段,把安息帝国的内政和经济搞垮,到时候也许我们不用出兵,安息帝国就会主动投降!”
“至于这个过程中消耗的钱粮,你不用担心,我们现在大汉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钱,我会让麒麟商会全力配合你!”
“安息帝国具体的情况朕不太清楚,需要你自己过去,了解清楚之后,找到一个切入点!”
“朕在大汉等你的好消息!”
徐庶立马站了起来:
“陛下请放心,臣必定不辱使命!”
徐庶从皇宫里面离开之后,就直接去找了另外几位内阁大臣,进行了工作的交接。
半个月后,徐庶坐上了去中亚的火车。
而徐庶这一趟,注定不平凡,一场要写在史书上的经济战,即将拉开序幕!
当后世有人研究这场战争的时候,不知道谁把姜林讲的故事从哪里弄了出来,众多史学家纷纷感叹:
“神帝的智慧,我等只能望其项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