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超级视角是纯真的、纯粹的、纯净的、纯洁的、纯朴的,其性至真至纯,且具足临在性。
大道至简,超级视角即是道在个体生命中的体现,其具有鲜明的道性——纯真无染,纯一无杂,至简至朴,纯净光明。
超级视角看世界,既像孩子那样纯净、天真,又像智慧的老者那样通透、旷达。只是,它同时还是宁静的、安详的、和平的、和谐的。
而所有这些又全部融入于超级视角当下之“在”——这种“在”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在”,而且是有着清醒、清晰、清明的觉知的“在”。
在这种清醒、清晰、清明的觉知中,这种“在”的确是单纯的,是纯净的,是纯真的,是纯粹的,是纯净的,是纯洁的,是纯朴的,是宁静的,是安详的,是和平的,是和谐的,是清净的,是清明的——其实这种表述仅仅是一种引导,对于照见当下之“在”的那一刻而言,这些语言都是多余的累赘。你只需要静静地照见它,融入它,成为它,再没有你和它的分野,你就是它,它就是你,如是而在,自然,自由,自在......
这样的“在”也被称为“临在”——超级视角是一种“临在”,超越的临在、无限的临在、离相的临在、离言的临在、寂照的临在、光明的临在、自由的临在、自在的临在......
“临在”即是“觉醒”,离开了这种“临在”的状态,即是“无明”、“梦境”、“轮回”。
所以也可以说,所谓觉醒,就是生命从无明之“在”的状态转变为觉醒之“临在”的状态。
所以,不断地自问自答,“在吗?”“在。”即是一种让“觉”从“在”中醒来,自观、自照、自明、自觉、自悟、自证的过程。当“在”中有“觉”,“觉”中有“在”,“在”就变成了“临在”。
“临在”之觉,其觉的中心、核心正是“临在”本身而非其它。当生命处于“临在”的状态时,虽然一切身心内外的一切现象,都鲜活地映现在“临在”的视角下、视界里,但“临在”之觉的方向、中心、核心,却始终聚焦于“临在”本身,而不会被现象所带走。更不会迷失在现象中迷而不觉。当然,开始的时候是需要多加训练的。而自问自答“在吗”“在”即是训练的方法和窍诀。借助这一方法即可快速地重新回到“临在”的状态中。
在“临在”的视角下,一切都在“此时此刻”鲜活地发生着,呈现着,所有的一切就呈现在唯一的“此时此刻”,除此之外,别无其他。过去的一切已经归于寂灭,未来的一切尚未发生,只有“此时此刻”,发生的正在发生,变化的正在变化,而发生的必然会变化,变化的必然会消散。只有照见这一切发生和变化的“临在”,当下“临在”,永远“临在”,一直“临在”......
所以,从“临在”的视角,人们对于生命的追问就有了了无疑惑的答案——
“我”是谁?——“我”,即是“临在”。
“我”从哪里来?——“临在”之“我”,一直皆“在”而没有来处。
“我”到哪里去?——“临在”之“我”,一直皆“在”而没有去处。
“临在”之视角,同样是一种视角,但这种视角已经超越于所有的“非临在”状态下的视角,只有“临在”本身才能拥有“临在”之视角,所以如果你不能进入“临在”之“门”,就无法明白“临在”和“临在”之视角究竟是怎样的。
那么超级视角和临在视角是完全等同的吗?
这要看你从什么角度去看,从某些角度看,它们是完全等同的,从另外一些角度看,它们仍然有所区别。
临在视角,强调的是临在性。超级视角其内涵则更加广阔,不仅包括了临在性,还包括了之前所阐述过的各种性质,比如超越性、无限性、离相性等,同时,超级视角的性质是非常丰富的,无法以语言而尽述。
但就本体而言,临在视角与超级视角,并不是两个不同的本体,而是同一本体,强调其超越性时,一般称为超级视角,强调其临在性时,亦可称其为临在视角。所以就其本体而言,的确是等同的。
一定要明白,一切概念,皆以其特定的内涵和意义而为人们所使用。从这个角度而言,临在视角这一概念的内涵范围要明显小于超级视角所对应的内涵范围。所以在这一角度上,它们并不等同。
由此我们也更能明白“视角”的“秘密”——视角不同,“所见”即不同。
但超级视角本身是“临在”的,如果生命尚未走进“临在”之门,那么就不能说真实地见到了超级视角。所以,是否能够进入“临在”的状态,同样是检验是否真实地见到了超级视角的“标准”之一——注意,仅仅是“之一”,而不是全部。
临在,即时刻都在,正在阅读这些文字的你,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