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国的皇宫大殿之上。
“陛下,亲征一事还得再加以考量啊!”
“是啊,陛下是九五之尊,一旦在外出现了什么意外的话我们徐国该怎么办?”
“还请陛下三思而后行啊!”
“还请陛下三思而后行啊……”
朝堂之上的大臣们在听到新帝要御驾亲征都表现得很激动,一个个都纷纷开口劝阻。
徐晋安此刻身穿黑色龙袍端坐在龙椅上,四年的时间已经让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举止言谈更加稳重,更像是一位帝王了。
徐晋安的脸上也多了一些成熟,面容变得更加坚毅和威严。
徐晋安听到朝堂大臣的劝阻脸上没有丝毫地动摇。他扫视了一眼大殿后目光落到了吴乐志的脸上。
“吴相你的意思呢?”徐晋安问道。
“臣觉得不仅是御驾亲征的事情需要严加考量,北伐的事情臣也觉得不妥。现在我国国力并不算强大,一旦大举出兵恐怕会大大削弱我们的国力,倒不如继续坐山观望,反正我们徐国地处南隅,前方又有那么多国家作为缓冲,一时半会战火不会祸延到我们,北伐的事情臣觉得还需要过问太后才行。”吴乐志站出来说道。
徐晋安看了一眼吴乐志没有说话,而是看向了毋巢,问了同样的问题。
毋巢则是笑了笑看向吴乐志道:“什么事情都要过问太后,到底谁才是陛下?”
此话一出,整个朝堂都轰动了,所有人都面露惊讶,噤若寒蝉。
吴家之心人人皆知,可这还是第一次被人在朝堂之上挑明。
“毋国师不要急着给我扣屎盆子,我的意思是陛下如今当政的时间还太短了,难免有什么会做出错误的决策。”吴乐志看着毋巢平静地说道。
“四年的时间还短吗?陛下自从登基到现在已经有四年了,而我们国家在陛下的治理下一直国泰民安,甚至繁荣程度更甚,如何当不了政?”毋巢笑着道。
吴乐志听到这话以后眯了眯眼睛,然后连忙下跪道:“陛下臣不是这个意思,只是心中忧虑朝堂的未来和陛下的安全。”
“我知道吴相的意思,但是我意已决,北伐之事势在必行,而且朕也会御驾亲征,另外在我离国之际二公主徐妙旋会暂代我处理国事,由吴相和和毋国师辅佐。”
“陛下,臣觉得如果陛下御驾亲征应该由长公主当政更为合适。”有人开口道。
进言的人是礼部尚书王兴修,而就在王兴修的话音落下后又有不少人纷纷附和。
“臣也觉得应该由长公主暂代陛下亲政,毕竟长公主这些年所做之事有目共睹。”
“臣也如此觉得……”
徐晋安环视了一眼,大半个朝堂都站出来支持长公主。
徐晋安的目光最后也落到了长公主的身上,这是一个年轻的女子,比徐晋安大不了多少岁。
长公主身穿一身白色的长裙,生着一双凤眼眼,使得她看起来不仅端庄大方而且还颇具威严。
长公主对面站着的就是徐妙旋。
“长公主常年在外征战,此次朕出征需要任命长公主为大将军,所以朕才选择了二公主暂替朕亲政,而且有吴相和毋国师辅佐也就无关紧要了。”徐晋安开口道。
“可是……”王兴修看了一眼吴乐志还想说些什么。
但徐晋安却完全没有给他机会,直接打断大声道:“毋国师,你来说说现如今我们南方的形势,在我们徐国的前面还有几个国家!”
毋巢站了出来,回道:“如今在我们前面作缓冲的国家仅仅还有三个,原本有五个。其中仅剩的三个国家之中已经有两个投奔了以魏国为首的阵营,现在正在攻打另外一个国家!”
“听到了吗?!”徐晋安冷冷地扫视了一眼大殿之中的人。
“此事不需要再议了,如今天下已经大乱,妖族已经攻入北境。战争迟早会波及徐国,如果人人都向着偏居一隅,我们人族的命运该何去何从?!如果谁还要是再敢劝阻朕,立斩不饶!!”徐晋安的声音陡然变冷,声音响彻了整个大殿。
听到这话的所有人都是身躯不震,不敢再说话了。
“退朝,即刻准备北伐的事宜,全程由长公主和徐清鳞负责!”
“是,陛下!”一个浑身带着书卷气的青年应声道。
这个青年就是当初徐晋安刚来到南阳城遇到的那个落魄书生。
不过在后面这个书生成了徐国的状元郎,并且旧帝还招其做了四公主的驸马爷,二人生了一个男孩。
“是,陛下!”长公主神色不定地应声道。
退朝之后,徐晋安来到了旧帝所在的书房,毋巢也在其中。
毋巢看着仪表早有不同的徐晋安面露欣慰。
“今天我做的对吗?”徐晋安放下手中的书本,扭头问道。
只要外人不在徐晋安一般不喜欢自称朕,他从来不认为自己是徐国的帝王。
“如今天下动乱,吴家的野心更加暴露,他们的动作也越来越大了。现在朝堂之上半数的人都希望苟活一隅,他们自然会支持吴家。这次如果不是因为陛下决定亲自出征吴家也不会同意北伐。”
“不过陛下可以放心,在外有旧帝留下的影卫会保护陛下。在内的话,我这把老骨头还能撑个十几年,只要一天我还在徐国,徐国就不会变成吴国!”毋巢冷笑了一声道。
徐晋安忽然道:“毋前辈,今晚我要出去走走。”
毋巢点了点头,他自然知道徐晋安要去干嘛。他并没有阻拦,而是道:“陛下,我会安排好一切。陛下和皇妃可以一起离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