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旁的刘贤这才听明白,心里的火噌一下上来了。

这分明是要分他的东西啊!

他不敢怒视皇上皇后,只能对着吴王道:“父王,儿子不要!”

吴王冷汗直冒,这哪是他儿子说不要就不要的?

可还没等他吭声,就听到刘子华犀利的反问:“兄长是要抗旨不遵?!”

吴王当下脸色骤变,这怎能胡说八道?

什么抗旨不遵,这是能说的吗?!

如今大汉的兵马大多掌握在皇上手中。

他不过是一个藩王,即便因为镇守边疆兵马比其他国多了一些,可那也不能跟整个大汉相比啊!

更何况他和几个儿子都身在汉宫,家里连个庶子都没留。

万一皇上因为此话心生不满,直接给他治罪。吴国群龙无首,难道要靠他媳妇起兵造反吗?

吴王越想越是心慌,他这次可真是大意了,竟然因为皇上心软而将所有子嗣都带来了。

万一皇上突然要做什么,他可完全没有反抗余地啊!

“闭嘴!胡说八道!”

吴王给了他一巴掌,连忙对皇上表忠心。

“皇上,臣绝无此意!小儿无知,胡言乱语万不可当真啊!”

气氛在这一瞬间,凝固起来。

刘盈没有吭声,只淡漠的看着他,多年帝王的气势把人压的喘不过气来。

好半晌,刘子华被打懵后低声哭泣的声音才算打破了凝重气氛。

刘盈微微抬眸,看着吴王:“这么说,吴王是觉得皇后的建议极好了?”

吴王张了张嘴,一时之间不知该如何抉择。

觉得不好,那就是抗旨不遵。

觉得好,就是赞同分封的决策。

日后各藩王若是有所不满,自己就首当其冲。

这一瞬间,吴王觉得自己老了十岁都不止。

心里懊悔万分,他为什么非要来朝贺观察局势呢?

如今的刘盈,可不像剧里的刘恒那样四面楚歌。

剧里刘恒兵马还不如刘章多,却能登上皇位,为什么?

还不是吕禄太蠢,将兵权交了出去,又有程平做内应开了城门,这才能让刘恒攻入长安。

这是其一。

其二,刘章是恋爱脑,为了找吕鱼致心向着他的众臣于不顾,导致朝臣们觉得他不堪大用,纷纷倒向了刘恒。

其三,窦漪房等人抢先一步找到了吕鱼,将其控制在手,又用吕鱼的性命作为交换,刘章为了吕鱼不得不退出皇位争夺赛。

若不是这三条,刘恒怎么可能抢的过兵马众多的刘章?

所以刘恒登上皇位后,并不能压制的住众诸侯。

可刘盈不一样。

刘盈可是正经从先帝手中继承的皇位,又安然无恙的从太后手里拿到了所有兵马。

中间没有进行过损耗。

且这些年,聂风带领军队,屡屡击败匈奴,威望极高。

这都算是刘盈的功绩,可谓是民心所向。

刘盈又铲除了朝堂上不稳的因素。

再加上之前的换诸侯将领监视,他又不是只盯着刘恒一个人。

导致各诸侯都没能私下练兵,兵力哪里能跟大汉比?

所以,吴王面对刘盈的逼问时,一句反驳都说不出口。

一旁的刘疆适时开口。

他摸着刘驹的脑袋,一副为他高兴的模样。

“儿臣觉得这法子极好,这样一来,驹儿以后也能有封地,不至于被撵出吴国,孤苦伶仃了。”

刘驹听到这话眨了眨眼睛。

他是听明白了,这是要给自己封地呢!

这可是天大的好事!

刘驹心里对皇上、皇后以及太子哥哥顿生感激之情。

这可都是大好人啊!

别看刘驹现在年龄不大,但因为刘贤整日欺压弟弟,让他早早就明白了地位和封地的重要性。

如今能给自己封地,还有什么不好的?

他欢喜的看着吴王犹豫的面容,心里一凉,立刻哭闹起来。

“父王,我也要封地,我也要封地!”

他跑到吴王面前,仰着头,可怜巴巴的拽着吴王的衣袖。

稚嫩的童声里满是委屈:“父王,难道分给我封地不好吗?我不是父王和母亲的孩子吗?哥哥每天都说,等他当上吴王,就要把我撵出吴国。父王,您想看着我流落街头吗?”

他边说,眼泪边往下掉,可以看出来伤心极了。

吴王看着幼子良久,长叹了一口气,最终将他搂入怀中。

声音里满是沧桑:“不会的,驹儿不会流落街头的。”

毕竟哭着诉说委屈的是刘驹,是吴王后给他生的幼子。

吴王还是挺喜欢这个孩子的。

以往刘贤会做表面功夫,即便是打骂弟弟们,也都下手有分寸,至少明面上看不出什么大问题。

而且刘贤还特别会搞污蔑陷害这一套。

所以吴王对于儿子们的打闹并不怎么放在心上,以为是刘贤管教弟弟们,弟弟们不服罢了。

可直到这次,他亲眼看到刘贤拿着石头砸人的癫狂模样。

吴王才第一次真正的意识到,似乎自己一直器重的世子,也并非表现的那么和善无辜。

其实说到底,还是偏心罢了。

因为偏心,所以偏听偏信。甚至连取证都没有,就直接信任长子。

好在吴王虽然偏心,但还有个度。

至少在他的认知里,自己一直是很公平的,顶多只是对刘贤更看重。

所以当真相摆在他面前时,不管是出于哪种心态,吴王都要公平一些。

例如对刘驹。

吴王看着可怜巴巴的幼子,到底是不忍心了。

尽管知道皇后提出的建议从长远来看,对子孙后代来说不利,对吴国不利。

可理智归理智,当他真正面对幼子时,到底是没法做到完全用理智说话。

到底是他的孩子,长子口口声声说要以后将其撵出吴国。

吴王怎能不给幼子保障?

可无论怎么想,似乎都比不上封地更有保障。

毕竟以后长子继承自己的位置,成为下一任吴王。

想怎么对付其他两人,是再容易不过了。

至于换世子?那更不可能了。

他在长子身上加注的精力太多太多,换世子容易引起吴国内部出岔子。

他不能,也不舍得换世子。

到最后,吴王还是不得不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