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家父万历爷 > 第462章 永别了,皇祖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万历42年4月。

一则讣告令朱常瀛陷入悲痛,慈圣宣文明肃贞寿端献恭熹皇太后于二月九日午时崩逝,终年69岁!

皇祖母就这样走了,尊谥曰孝定贞纯钦仁端肃弼天祚圣皇后,与先帝合葬昭陵。

满城素缟、举国同哀,上谕天下宗室居丧三月。

年前,朱老七就知道老太后病重,但祖宗制度在,藩王不得入京,别说是他,便是老太后的亲儿子潞王也不行。想去一见,也只能徒呼奈何。

宗庙内,朱老七披麻戴孝,跪在老太太灵位前。

还记得当初老太太在佛堂里对着那人的画像喃喃自语。朱老七不认为两人有任何男女关系,那是愧疚。

张居正死后,老张家很惨,大儿子上吊,全家饿死十几口子。

堂堂首辅,摄政王一般的人物,家中余财区区万余两,如果这都算贪,那天下也没有清官了。

那是一个真正有一丝可能中兴大明的人。

可惜了,被活活累死。

老朱家卸磨杀驴,这事干的不地道。

老太后为了儿子顺利掌权,坐视张居正耗费心血建立起来的制度崩塌,所谓党羽被清除,可结果呢?

事实已经证明这是一步臭棋。

可反过来说,如果没有老太后的支持,张居正也未必就是张居正了。

老太太,于大明有大功劳,而对于朱老七,除了亲情之外还有救命之恩。若没有老太太庇护,就以他这个臭脾气,怕是早被郑妖妇给弄死了。

这一回,朱老七是真伤了心,在宗庙里窝了三天,整个人都憔悴了许多。

第四日,朱老七抱着臭儿子朱由检坐在宗庙大殿里。

大殿寂寂,别无他人。

小小的人儿也一身孝服却在看着老爹咯咯傻笑。

“看见这些牌位了么?按照历史,老朱家走到你这一辈就到头了。”

“你爷爷败家,你大伯是个懦夫,你那个大堂哥是个木匠。”

“你爹我会颠沛流离,死在逃亡的路上。”

“你,或者你的弟弟可能会被立为亡国之君,在云南被狗日的吴三桂用弓弦勒死。”

“但你爹我不同意,谁想咱爷们死,咱爷们就先弄死他。”

“日后,你特酿可要擦亮眼睛,凡事多动脑子,不要被那些败类给忽悠了。”

“来,给你太奶奶磕头,保大明国胙长久,保你长命百岁。”

臭儿子也不晓得老爹说的啥,哼哼唧唧,咿咿呀呀,在宗庙石板上乱爬。

看看老太后画像,想想皇帝老子,低头瞧瞧臭儿子。

朱老七有些头疼,皇帝老子就是儿时被教育的太过了,满脑子都是愤愤不平之意,搞不过就摆烂,明明有个聪明的脑子却用在了歪门邪道上。

不得不说,老太太在教育子女上不合格,大儿子摆烂,二儿子不干人事,就没有一个省心的。

皇室教育,老朱家就没玩明白过。

也不止老朱家,翻开历史往前看,老赵家老李家老刘家也没玩明白过。

朱老七窝在宗庙几日,考虑最多的就是这个问题。所谓的三百年定律到底能不能破解?

并非无解。

几百年之后,当下的列强也还是有国王的,甚至一些贵族头衔也没有消失。尼德兰、不列颠、板牙葡萄牙,人家的国王头衔就延续了下来,而且老百姓也活的蛮好,比之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都要好。

反观那些没有国王的国家......老百姓的生活反倒不如人家。

彻底的变革就代表彻底的摧毁重建,代价太特酿的大了。持续的变革与妥协,才能继承祖辈们留下的遗产。

但前提,皇家首先要自己做个人,不然谁跟你妥协啊。

自己的儿子女儿,绝对不能窝在王府里由一群女使家丁带着,幽深宫殿里养不出好东西来。

教育完什么也不懂的臭儿子,朱老七心情舒畅多了,抱着儿子走出宗庙。

王妃正一脸忧心的在外守着,看着男人有些气有些心疼。她是知道老太太同朱常瀛之间情感的,但莫名其妙折腾宝贝儿子干嘛?

眼见胖儿子没哭没闹,王妃方才安心。

“殿下,守制的房间已经收拾好了,你也要注意身体,还是去歇息一下吧。”

守制,也就是守孝,做官的则称丁忧。

儒家提倡守制三年,严格来说是27个月,这是对士大夫的要求,视为金科玉律。谁不守制,轻则遭受嘲笑重则身败名裂。

张居正就因为没有归乡守制而饱受争议。

皇家则不需要,国不可一日无君,即便亲爹死了,太子爷也要马上登位处理国家政务。至于皇帝以外的宗亲,以守制三个月为最,少则五日的也有,具体多少日由皇帝来决定。

老太太崩逝,守制三月已经是顶格。

瀛州偏远,实际上朱老七只需守制月余。

宗庙有几间耳房,也是朱老七守制的地方,吃住都要在里边。有事出门,则要对着牌位告罪请假。

对朱常瀛来说,这也无所谓,换个工作地点而已,而且清净了,非必要则无人打扰。

没有想到,老太太的离去令朱常瀛有了难得空闲时间,可以静下心来读读书,写几篇文章。

他的手边就有一本新鲜出炉的剧本。

《裹足记》

不过作者并非大名鼎鼎的汤显祖,而是那个青楼浪子吕天成。

该剧讲述,富家女卢巧娘家道中落,为亲父嫡母卖去扬州,沦为准瘦马,饱受折磨又被几经转卖,最后得了花柳被主家丢出门,为乞丐凌辱至死的悲惨故事。

朱老七翻看了几页,就觉写的入木三分,看的头皮发麻!

据吴四娘言说,故事都是真的,只是主角不同,采选这些女人人生中最为悲惨的遭遇归为一人。

其实吧,妓女这个行当并非皆悲惨,也有主动投身其中的,也有退役之后找个男人嫁了小日子过的不错的。当然,被迫营业的居多。

世界上也不只她们悲惨,悲惨世界,无人可以例外。

《金瓶梅》写的好,但太特么黄了太特么写实了,绝大多数人只看其中的黄段子而忽视了剧中人的遭遇,属于世俗小说,而非悲剧。

这个时代需要悲剧,只有悲剧才能唤醒人类的良知同愤怒,进而埋下改变的种子。

之前的《沉塘记》就很热,火爆大江南北。

这本《裹足记》效果应该也不会差。

吴四娘这老娘们还是有些人脉的,新剧一旦在屏东、澎湖打开局面,便会很快传播至南京、苏杭等大城市。

对于歪风陋俗,单单政令还不足够,要加大舆论宣传。仅仅文字宣传也不足够,毕竟这是一个文盲占据绝大多数的社会。曲艺说书,民间小调才是民间思想传播的主要渠道。

《沉塘记》、《裹足记》就能破除歪风陋习了么?

当然不能够,移风易俗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慢慢来,总有云开见月明的那一日。

夜半读完《裹足记》,朱老七略略思索片刻,提笔在一张空白纸张上写了几个大字。

《溺婴记》

这年头男女房事也没个预防措施,全靠自我控制。加之男女偏见,生活水平限制等等原因,弃婴溺婴多不胜数。

这些刚出生就死掉的小可怜,绝大多数是女婴。

从某些方面来说,那些睡不到婆娘的苦哈哈其实是活该的,或许他的父母就曾遗弃过女婴。

大明男女比例严重失衡,而且越往南走越夸张,这是不争的事实。

瀛洲法律禁止弃婴,否则与谋杀等罪。

有用,弃婴溺婴现象确实大幅度减少,但减少并不代表没有,而且正常死亡同非正常死亡很难认定,倘若一口咬定说病死,而又没有人证……单单在瀛洲本岛,就有数十起官司悬而未决,没有充足的证据定罪。

朱老七简直要气疯,瀛州不缺土地,而且人工短缺,即便做佃农收入也还可以。但总有这种丧尽天良的父母,以为养女就是给别人家养的,生下就溺死!

这种人,畜生不如!

对待无心之人,除了律法之外,也就只剩下恐吓同惩罚。

自然,官方不能下场恐吓,但民间自发呢?

这一次,朱老七没有仅仅写三个字,然后丢给人自由发挥,而是有着具体要求。

《溺婴记》,将是一部志怪小说,进而改编为戏曲。

简单来说,就是大搞迷信。

就比如溺婴变厉鬼索命,或者玷污祖坟,家族九世倒霉,生儿子没屁眼啥的。总之,要写的恐怖,怎么吓活人怎么写。

一阵风吹来,朱常瀛只觉后脑勺冷飕飕的,风吹珠帘,悉悉索索。

唉,祖宗们又无聊了,这是要聊天么?

......

永明城,马时楠正为一事举棋不定。

盘踞在叶赫河流域的那拉氏遣使,有意同永明城结盟,共抗建州老奴。

此事要从万历41年说起。

永明城不堪忍受建州盘剥,非但将建州驻军给屠了,更攻破建州营寨四座。一番统计,毙杀建奴两百余,俘获人口将近五百,各类物资牲畜无算。

之后就龟缩,一面向苦兀岛转移人口一面积极防御。

结果左等建奴不来右等建奴也不见踪迹。派出细作打探,方才得知老奴暂时也顾不得永明城,因为建州起大军攻打叶赫去了。

说起建州同叶赫的恩怨来,可以说为世仇,从元末就开始互撕。

远的不说,只说老奴崛起之时,女直诸部以海西诸部为最强,海西诸部中又以叶赫氏为最。

彼时,为了平衡女直势力,李成梁有意扶植老奴,打压海西。

当时叶赫部有两位贝勒,布塞同纳林布禄两兄弟。

二人联合海西九大部落,号称三万大军,发兵攻打建州。结果战败,布塞被杀,纳林布禄败逃。

不久之后,纳林布禄忧惧成疾,也便追随他哥哥去了。

此战,也即建奴吹嘘的古勒山之战,乃是建州走向强盛的真正开端。

其后,叶赫两兄弟之子,布扬古同金台吉继位叶赫贝勒。

杀父之仇不共戴天,这梁子算是结下了。

然而实际上,努尔哈赤的老娘就出自叶赫氏,他的儿子皇太极也是叶赫女所生。

具体来说,皇太极的亲娘是叶赫贝勒布塞的女儿,老奴把自己的老丈人给砍了。不但砍了,而且尸体只还回去一半......听说,是老奴亲自操刀子将老丈人如屠猪一般一分为二的。

去年,老奴发兵兼并乌拉部。

乌拉贝勒布占泰自知不敌,求援叶赫。

叶赫虽然没有出兵,但两方却结为姻亲,叶赫贝勒布扬古承诺将妹妹叶赫那拉·布喜娅玛拉嫁给布占泰,并支援了一部分兵甲器械。

布占泰则送去了大量聘礼,其实也是为了以防不测,将大半的家底都送去了叶赫。

结果是显而易见的,乌拉战败,布占泰逃亡叶赫。

老奴自然气不过,派人去索要布占泰,叶赫不给。老奴大怒,兴兵攻打叶赫。

永明城之变也就发生在这个时候,为了攻打叶赫,建州自然无暇顾及上千里远的偏僻之地。

所以,永明城实属紧张过度。

建州同叶赫之间的战争以老奴半胜而告终。

为何说半胜?因为叶赫部向大明辽东都司求援,辽东都司派遣一队明军进入叶赫城,老奴心有顾忌,不得已半途而废。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老奴此刻还不敢公然同大明朝廷叫板。

但大明边军外强中干,已经没有实力纵横捭阖玩势力平衡了,逼退老奴之后便撤军回了辽东。

叶赫大抵是怕了,四处拉盟友,西边的蒙古势力,北边的野人部落,却没有想到居然将主意都打到了永明城这样的小势力身上。

好吧,永明城这个规模,在北疆已算不得小势力,也算一方豪强。

去年的几次小规模偷袭,不经意间令海参崴名声大噪,毕竟能在老奴身上讨便宜的人没有几个,但永明城做到了。

而为了刺激移民同土着参军,马时楠也学起了建州,将抓捕之人发落为奴,赏赐给有功将士。

当下,骑兵一团有兵1600余人,距离满额已经不远了。

倘若发动民壮,也可凑出一支2500人的队伍。稍微吹嘘一下,五千大军就有了。

而事实上,永明成去年已经转移1300多人去往苦兀岛,本月初又转移走了500多口子。然而人口却不见大幅度减少,因为总有土着散民为了躲避大势力欺压而投奔过来。

眼下的永明城兵强马壮,马时楠很有兴趣同建州老酋掰掰手腕。

可惜,瀛王的命令却与他的想法相左。

禁止永明将势力拓展至海参崴半岛之外,甚至严禁他主动出击,继续挑衅建州。

不过对于转战苦兀岛,重建奴儿干,瀛王殿下却表现出极大的热忱。下达指示,要求加大极北殖民,并建议沿黑水向西部拓展。

对于这个决定,马时楠困惑的同时也只能接受。

所以,对于叶赫部的结盟意愿,马时楠虽然感兴趣但却觉着意义不大。

然而叶赫使者额尔图却不这么想。

在永明城小住几日,额尔图就意识到这伙大明人不简单。

他是见识过大明火器的,大明以少量军队维持辽东局势,凭借的可不是弓箭,而是火器。女直人不是不想用,而是没有。

眼前这支所谓的大明海匪,就怎的感觉比大明正规军还要凶悍,还要纪律严明?

那城头的火炮,都快有女人腰粗了,就还是第一次见识。

倘若能拉到这样的强援,对叶赫助力不可想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