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都市言情 > 父亲的崮时代 > 第72章 不吃鱼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二十年前,安家父亲老安请闺女和女婿吃饭,点了酸菜鱼。女婿来了一句,“爸,你们吃吧,我不吃鱼”

安家白了他一眼。心想,爱吃不吃。安家从小好养活,小时候除了不喜欢吃饺子和韭菜茴香,其他什么都能吃。没想到的是,嫁给的小智,就喜欢吃饺子和韭菜茴香。真是天意弄人。关键是,安家的母亲也喜欢吃饺子。不过喜欢吃猪肉白菜的。这种馅大家都能接受,不像韭菜和茴香,有人不喜欢那个味。比如安家闺女小冬至,一点韭菜和茴香都不吃,这一点像安家小时候。

民以食为天。小时候日子苦,吃什么都香。崮乡那个小山村,每到三线厂发工资,卖猪头肉的商家早就在地镑房那里等着职工们下班了。往往是一提篮新出锅的猪头肉。不到半天就没了。

周末,厂子食堂早上卖炸油条,中午有时卖炸鱼。母亲买回家,孩子们还不太舍得吃。那时的油条都是花生油炸的,黄花鱼也是焦黄嫩嫩的,吃到嘴里,别提多香了。如今生活条件好了。每天都像过年。吃什么也不觉得香了。

安家吃什么都可以,还是在重点学校上学锻炼出来的。1984年的沂水,各家各户也就能解决温饱。安家所的一中在龙家圈,沂河的西岸,周围有针钉厂、毛纺厂还有卷烟厂。

那时候,学校食堂吃的是大锅饭,水煮白菜没油星,萝卜条又苦又涩,刚去的那年,实在不适应。班里同学有老师家亲戚,能去教师窗口打饭,安家也想那样,母亲打听了学校的亲戚,结果校医亲戚说,“别人家孩子能吃,咱们孩子也能行啊!”,直接把安家妈给撅回来了。

安家妈是个要强的人。联合几位三线厂子弟的父母,轮流隔两周给孩子们捎菜去。比如,把咸菜放上肉丝和干辣椒,爆炒,不容易坏,还能放的时间长,孩子们放到水煮白菜里,能加点油水。每到香椿下来,母亲一定会炸一饭盒给捎来。幸亏那时候轮流捎菜,孩子们在艰苦岁月中没耽误长个。

每到周末,家近的同学,要么走着,要么骑车回家。只有家远的三线厂的孩子们。孤零零的在学校,盼着放长假时能回家。有一次元旦放假回家,赶上下雪。安家想,如果雪特别大,路封了,就不用上学去了。家里安乐窝,多幸福多温暖啊!

母亲那时跟打了鸡血一样。嘱咐安家一定要坚持住。真愁人,安家学习虽不是前十名,总在十几名徘徊。意想不到的是,中考,她竟然考进了前十名,太神奇了。安家也没有什么苦学用功,就是把老师要求学的背的,踏踏实实背好,认认真真学习。相反,前五名的同学,反而中考时出现了状况。也许,枪打出头鸟,前五名学生,老师们期望高,压力可能太大了。谁知道怎么回事呢?

说到吃鱼,反正一中没给学生吃过鱼。安家母亲会把鱼裹面炸好,带到学校,给孩子打打牙祭。一中的大包子里,粉条和小肉丁,这已经是最好的饭了。

到了上高中,学校开放搞活,允许周围商户到学校来卖菜。教学区到宿舍区那条路两边的白杨树下,每到饭点,各种炒菜和好吃的出现了,给孩子们带来了吃饭的动力。

高中时候,父亲来给安家送饭的次数少了。一是孩子大了。二是学校有了卖菜的,孩子们选择余地大了。安家也不再吵着要回家。

一中六年,只要开学,安家就想家。宿舍的大通铺,一下雨,屋里进不去人。每到冬天,风嗖嗖的从门缝往宿舍里吹。好在孩子们心里只有学习,环境条件对于孩子们来说,都是暂时的,过眼烟云。

直到上了师院,她才不想家了。师院住宿,一个宿舍四五个人,窗明几净。食堂的饭种类繁多,不仅有鱼和各种菜,还有各种烤包,面食。跟初中比,真是环境变了。

关键还没了高考的压力。还有闺蜜秋娟一起作伴,大一,没有实习和毕业的压力,真的潇潇洒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