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都市言情 > 刘备的日常 > 第1章 匹夫无罪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中军大帐。

传国玉玺,居中安放。

帐中心腹,屏气凝神。

徐盛、宋谦、董袭、贺齐,久随孙坚,南征北战,忠心不二。长子孙策,更无须避讳。

“阿父,当做何为?”孙策毕竟年少。见孙坚久坐无言,这便出声相问。

“谚曰:‘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孙坚吐气开声:“此物与我等,有害无益。断不可私藏。”

徐盛言道:“将军所言极是。匹夫怀璧,犹曰有罪,况此物哉!卑下窃以为,宜当呈送天子座前。不可滞于我手。”

孙策皱眉道:“天子出奔兖州,如何呈送。”

贺齐进言:“何不转呈蓟王。”

孙策又道:“我等俸主寿春,岂可私通河北。若此事外泄,必为盟主所恶。且京中传闻,蓟王欲易县为京,扶立阿斗登基。若将传国玉玺,转送蓟王,恐令传闻成真。叔侄之争,变数又生。”言下之意,空穴来风,事出有因。蓟王既有扶立阿斗之意,再得传国玉玺。天时、地利、人和齐聚,此事成矣。

孙坚亦醒悟:“此物,恐陷玄德于不义。”

“阿父明见。”孙策抱拳入列。

“诸位,意下如何。”孙坚又道。

董袭瓮声答曰:“将军何不,先行收下。假以时日,再做定夺。”

“也罢。”急切间,孙坚亦无良策。先妥善收藏,待觅得良机,再交不迟。

一夜无话。

翌日。

陛下泛舟出游,不知所踪。不等日落,已遍传京师。乃至于北宫大火,竟无人顾及。洛阳百姓,奔走哭号。惊慌失措,可想而知。皆弃家而走,拥入函园。

北军大营,张济等人,后知后觉。所谓“月黑风高,杀人放火”。

本以为,昨夜大火,乃袁绍见张济不知进退,盟约难成。故使孙坚纵火示威。于是乎,张济勒令营众,谨守营盘,枕戈待旦。不料竟是曹孟德缓兵之计。暗中接应天子华云号,顺下大河,迁都兖州。

洛阳已成废都。

稍后又闻,袁绍拔营。东郭粟市,粮草皆空。张济幡然醒悟,如坠冰窟。

大势去矣。

按先前盘算。

先共约平分天下,再合兵一处,迫董侯禅位。而后各称皇、帝,坐稳江山。名正而言顺。号令群雄,合纵连横。终有一日,胜负可分。江山一统。

不料董侯远遁,无从禅位。不合礼法,缺少仪轨。仪制不成而事无成。

前功尽弃,张济枯坐无言。史侯来时,竟也无动于衷。

“为今之计,该当如何。”史侯先问。

张济悠悠回神:“臣,不可知也。”

“二弟远遁,再无掣肘。不日蓟王大军将至。何去何从,将军当速决。”史侯心中挫败,可想而知。

“臣……”张济动了动嘴角,却一言难尽。

“洛阳已成死地。”史侯亦无计可施:“然天下之大,已无路可归。”

“长安可乎?”张济忽问。

“京兆尹刘陶,素与蓟王交厚。自赴任,便大肆修缮前汉宫廷。年年不缀。其人号‘酒雄’。会宾客大宴,喜辞赋助兴。字里行间,常见‘汉室三兴,天下太平’。”史侯言道:“长安,乃为蓟王重筑也。”

“这可如何是好。”张济叹道。

“报,治书御史刘诞,营外求见。”便在此时,忽有心腹来报。

“刘诞?”史侯似有耳闻。

张济答曰:“乃益州刺史,刘焉次子。”

“哦?”史侯心中一动:“将军,不妨一见。”

“遵命。”张济略作思量,亦有所悟。

待史侯避入内室。张济遂召来相见。

“拜见张廷尉。”便有一人,长揖入内。

“御史所为何来?”毕竟同殿为臣。且刘诞又出身宗室,其父刘焉,曾居宗正、太常等要职,外放益州,亦是封疆大吏。故颇有往来。

“特来为廷尉解困。”刘诞直言相告。

“御史莫非,受人所托。”张济不置可否。

“然也。”刘诞亦无隐藏;“乃奉父命,请廷尉入巴蜀。共谋大事。”

“刘使君何意?”张济心有所动。益州号天府之国。民生安定,百姓富足。虽偶有贼乱,多不成气候。且趁中原大乱,南阳、三辅一带,有流民数万户,西入益州。刘焉悉数收编,号“东州兵”。年前上计,天下郡国,或奔洛阳,或赴寿春。唯益州,因米贼作乱,截断交通,斩杀汉使,而按兵不动。

“敢问廷尉,王上何在?”刘诞不答反问。

见张济眼中一闪戾芒,刘诞又道:“廷尉且安。卑下此来,绝无恶意。”

“朕,在此。”不等张济答话,史侯已自出内室。

“拜见王上。”二人急忙起身行礼。

“二位免礼。”史侯笑问:“朕之行踪,御史何以知之。”

刘诞答曰:“帐中主位空悬,廷尉侧坐。下臣,如何能不知。”

“御史真乃足智之士也。”史侯笑赞。

各自落座。

史侯先言:“御史既代父前来,何不明言。”

“喏。”刘诞答曰:“阿父欲迎王上,汉中称帝。”

“嘶——”史侯焉能不心动。

先声夺人,刘诞又娓娓道来:“汉中‘杜褒斜之险,东下汉水以窥秦地,南顺江流以震荆扬’,故‘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取其地,足以广国;得其财,足以富民’。高祖以汉中为基,立四百年煌煌天汉,既‘汉中开汉业’也。”

“闻汉中,今为五斗米师张鲁所据。”张济言道。

“然也。”刘诞亦不做隐瞒:“乌合之众,不足为虑。廷尉麾下数万西凉兵马,此入巴蜀,当一战而胜之。”

“此计,何人所献。”史侯忽问。

“王上,何以知之?”刘诞反倒惊疑。

“如御史所言。米贼猖獗,截断交通。京中之事,刘益州如何速知?”

“王上明见。”刘诞这便道破天机:“乃下臣至交好友,党魁门徒景子瞻,面授机宜。”

“不料党魁身后,还有高才。”史侯这便心安。党魁因王允而死,景顾自不会投靠董侯。若能为我所用,当大有裨益。

心念至此,史侯遂正色道:“愿闻其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