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华兴传 > 第133章 各家事业7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彭少波给出的方案,并非是拉网排查,将细作揪出来,给予相应处罚等常规操作,而是表面上按兵不动,暗地里细细寻访,对可疑之人进行甄别、审查,如果能策反几个,那就最好了。

考虑到三亚当前的发展势头相当不错,那就不能大张旗鼓地抓奸细。

悄悄地分化瓦解,才是靠谱做法。

见过华兴作为的南澳兵丁,未必都会忠心为朝廷卖命。

唯一需要重点关注的,就是保安团。

作为对抗官府的王牌,绝不能任由细作渗透进去。

议论之间,梁继盛对彭少波的方案表示同意,但也提出一项要求,那就是行动不能太慢,一旦敌人有所行动,咱们可不能懵然无知。

外松内紧的核心在于后者,最好能尽快策反几人,将眼前被动局面扭转过来。

确定策略之后,彭少波、胡游随即离开,梁继盛、刘建国继续商议许久,决定让曹卫国尽速返回,开启军队整肃工作。

随后不久,从广州办传来的电报,进一步证实了燕朝官府的练兵动作,以及隐秘的谍报工作,均已悄然展开。

......

三亚河西岸,福瑞昌的制铁工坊已经完工,孟庆祥、林志刚、丁鹏、赵东等发展部、工业部头面人物俱都聚集在这里,考察制铁流程的运转情况。

宽大的场院里,靠近院墙附近,用红砖搭出一座方形的炉灶,其后方孔道,与鼓风机相接,用于给炉灶送风,而侧方开口处,可以迅速添加燃料。

炉灶之上,竖立着一座小型炼铁炉,其外型为方形箱体,两侧有数道把手、横杆,用于炉子翻转,整体为铁水铸造而成。

在其内部,则是由耐火砖、耐火泥堆砌完成,形成炼铁炉的内衬,用于承载生铁冶炼。

炉口前后均建有出铁槽道,用于铁水倾倒。

按照炉子的容量,一炉铁水出来,大约能灌满十数转运坩埚,效率可比河畔村那边的黏土炼铁炉高多了。

当然啦,和现代炼铁炉比起来,基本和破烂没啥区别。

傻大粗笨、效率低、灵活性差,就是眼下这套设施的现代评价。

没有电力支持,加上蒸汽机、鼓风机更加粗笨,像现代那种加热、化铁一体化的高级炉子,反而不适合当前场景。

燃烧室、炼铁炉分离的后果,就是在铁水形成之后,需要众多人手,将炼铁炉从灶台中抬出来,然后倾倒,才能将铁水送入坩埚之中。

由此一来,整个炼铁设施规模庞大,看起来倒是挺唬人的。

与这处堪称大型的炼铁炉比起来,场院内俱是由粘土、型砂混合而成的铸造砂土,以及各种铁制铸件。

这些铁制工具的制备,均为华兴手笔。

在孙永旺、孙奇等人的培训下,工人们已经对模具塑造流程十分熟练,缓慢而认真地将成型模具摆放在相应位置上,足有数十座之多。

搜集不到足够的天然树脂,众人只能选用粘土,与质量堪称上乘的型砂配合使用。

虽然制成的模具品质一般,但用在铁锅铸造上,倒也绰绰有余。

场院之内,除了炼铁炉、铸造场地之外,沿着其他三处院墙,还密集建设了许多茅屋,用来满足工人的住宿、餐饮需求,以及库房、水房等基础设施需求。

各处角落,则堆放着煤炭、型砂、粘土等各种基础材料,务求做到随用随取。

整体下来,其规模、布局,要比佛山的炼铁场宏大、复杂数倍。

紧紧张张地忙了半年,工业部也仅是完成一座制铁作坊的设施建造、以及各种主、配件的制备工作,算是给期盼已久的燕朝商户打了个样。

作为华兴制铁的示范基地,福瑞昌理所当然地拔得头筹,成为众人艳羡的对象。

而作为这处工坊的总工程师,田铁壮毫不掩饰兴奋之情,在负责炼铁的马卫东、负责铸造的孙奇指挥下,来回奔忙,协调工人们做好各项准备。

孟庆祥、丁鹏等参观人员,则在不远处指指点点,品评着各处设施,言语中满是自得。

林志刚、赵东等人则在各处忙碌,检点注意事项,确保这次开炉,能够一举成功。

现代理念与古代现实相结合,到底能结出怎样的果实?每个人心中都满怀期待。

......

炼铁炉中,随同铁料入炉的,还有大量的精制木炭,以及少量溶剂型石灰石,其中木炭的作用是进一步提升炉内温度,而石灰石则有继续提升铁水品质的功用。

随着蒸汽机,鼓风机先后启动,工人们在各处高台站立,紧张地等待马卫东,或者田铁壮发出指令。

在无烟煤这种优质燃料的加持下,炼铁炉内的温度很快便达到千度以上,并继续稳步提升。

而炉内的铁料,也开始慢慢软化,先是呈棉絮状,然后继续炼化,最终如水波荡漾一般,化为沸腾铁水。

两边高台之上,工人们在马卫东的指挥下,将一根粗实的木棒伸入炉中,循环搅动起来。

不久之后,马卫东继续发出指令,工人们将木棒提出,置于一旁,然后齐齐用力,扛起身边铁架,将炼铁炉缓缓从灶台中抬了出来。

等到炼铁炉在空中稳定下来,位于后方两侧高台上的工人们,则用力拉动绳索,将炉体缓缓向前方倾倒。

场地前方的工人们,每两人一组,抬着一口坩埚,准备承接从槽道流出的铁水。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马卫东连续指挥工人们倾斜、抬起炼铁炉,有序地完成铁水倾倒工作。

场院前方,工人们稳步走向模具放置点,开始进行铁锅浇筑。

而炼铁炉这边,则是缓缓归位,然后继续填料、冶炼,重复前述流程。

这次实验,林志刚、马卫东等人准备了三种配料方案,通过对铁锅品质的比对,最终找到最佳配料方案。

没有现代测试设备,那就只能用最笨的办法,一遍遍进行尝试,直至成功炼出燕朝人口中的“锴铁”来。

与炼铁炉这边的紧张动作相比,铁水浇筑工作则是有条不紊,慢不得,也快不得。

孙奇在场院内四处走动,不停地规范着工人们的动作,确保每一处模具都能稳定灌满铁水。

一阵紧张忙乱之后,第一炉铁水俱都灌入各处模具,而工人们在孙奇、田铁壮等人的鼓励下,紧张心情很快缓解,操作节奏也变的更为平稳、有序。

最令众人满意的,便是如此忙碌之下,竟无一人受伤。

随着三炉铁水全部浇筑完成,大家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场院中央,能否一举功成,也到了最终检验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