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把制铁业搞起来,先进技术固然重要,但却不能代表全部。
三亚市要考虑的,便是如何确定商业模式,吸引商户们前来开设工坊。
按照丁鹏、刘鑫等人的意见,就是在保守技术秘密的同时,尽量放手让商户们各展其能。
具体到工坊这边,炼铁炉的建设工作,由华兴统一组织实施,并与商户协作,持续开展技术改进。
分成方面,丁鹏提出三个方案,一是以三成比例参股,然后等待年底分红,二是直接拿走一定比例的货,自行对外销售,三是由商户直接缴纳租金,华兴除了技术支持,其他一概不管。
无论采用哪种方案,华兴与商户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初衷不变。
另外,考虑到砍伐树木、平整土地等支出,对来三亚开设工坊、铺面的商户,一律按照占地面积大小,收取一定额度的费用,力争实现投入、产出的正向回报。
港口那边也是同理,虽然鼓吹自由贸易港的理念,但像码头使用费、堆场占用费等项目,还是要应收尽收。
包括原材料在内的各项物资,商户们既可向开发区物资公司采购,也可自行采购、运输,华兴一律不作干涉。......
听丁鹏说出各项打算,孟庆祥点了点头,表示就按你们的方案来,先干起来再说。
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遇到问题,持续调整即可。
总之,一定要让商户们挣到钱,然后再考虑自身收益大小,绝不能本末倒置。
林志刚不关心收益问题,只是就设备制造、运行、维护等事项说了说看法,希望丁鹏等人能提前有所考虑,别赔的太多就行。
丁鹏则希望工业部加大改进力度,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压缩制造成本。
只有做到物美价廉,才能一举击败佛山那些大商户。
林志刚笑着点头,表示哪些成本该算到工坊这边,哪些成本该由总部承担,咱们后续再慢慢商量,现在的重点,是要把临港贸易做大做强,只要规模上去了,工业部那点投入,根本不算什么。
随后,丁鹏又问起技术保密问题,别忙了半天,好东西都让别人学了去,那咱们可就赔大发了。
需要市里刻意关注的,工业部最好能给个详细的章程。
林志刚摆摆手,表示会有一个简单的保密守则,供市里参考,至于更复杂、详细的章程,完全没有必要。
就炼铁来说,铁矿石、木炭、石灰石的配比,根本无法保密,只要咱们一开干,用不了多久,燕朝人就能大体掌握。
既然无法保密,那就直接教给他们算了,真要建立优势,也不靠这些雕虫小技。
第一个,蒸汽机、鼓风机、炼铁炉的制造技术,他们就是想学,也不是照猫画虎,就能学会的,即便是硬着头皮反复实验,没有个三年五载,根本无法实用,其中代价,绝不是几个富户、豪强所能承担的。
第二个,就是煤炭资源,安锦煤矿是咱们最大的倚仗,这玩意用量大、成本低,佛山那些商户,就是想学也学不来嘛。
直接用木炭做燃料,成本必然高昂,若是继续采用木材,又弄不出足够的温度,拿什么保证铁水质量?
就凭这两项,燕朝人想要复制华兴制铁模式,基本没有可能。
按照林志刚的说法,该保密的事项,咱们必须严格纪律约束,那些实在无法保密的知识,倒不如大大方方地摆出来,让商户们开开眼,对市里的商业推广,没准还有帮助呢?
相比燕朝现有的制铁技术,咱们可是碾压优势。......
听林志刚说出想法,丁鹏等人大为宽心。
发展这种事,就怕有人拖后腿,唧唧歪歪地给你弄一堆注意事项,搞的前方无所适从。
林志刚代表工业部作出宽松表态,丁鹏等人的发展信心,顿时高涨起来。
最后,孟庆祥提出两项建议,一是近期商户拓展,就以福瑞昌、惠兴盛、久生利三家为主,待各项物资充足之后,再向其他商户开放,二是三亚河两岸的基建工作,还要下功夫做实做细,为将来的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林林总总说了不少事项,有困难,也有憧憬,一直议到很晚,大家才兴奋地散开,每个人都信心十足,满怀着对发展大业的美好憧憬。
......
榆林港内,出海探索前往会安、占城直航线路的王海洋,居然带着船队回来了。
得到消息后,梁继盛带着刚刚返回总部的曹卫国,急匆匆来到红沙村,询问相关情况。
王海洋、赵海波、邱树杰等海运部、保安团高层,加上刘方等数名船长,聚集在大院之中,神情中满是无奈。
待梁、曹二人进入院中,王海洋才细细说起返回原由。
为了这次直航,王海洋叫上刘方,精心准备了一个多月,就连刚刚担任保安团二营营长的邱树杰都亲自上阵,带领一个连的兵力,随行护卫。
四天前的清晨,五艘大船悄然出发,仅走了一天一夜,便发现洋面上凶险异常,根本不是这种两百料广船能够承受的。
按照当日景象,若是继续前行,虽然有可能抵达目的地,但会面临多大损失,心里都没底。
其中原因主要有两项,一是面对海上风浪,一旦操作不当,倾覆的风险极大,二是夜间航行时,靠从广东买来的高级琉璃油灯,很难保证各船联络,一个不小心,就会脱离船队。
面对不测局面,王海洋果断决定返航,能不能完成任务倒在其次,万一把小命搭上,那可就赔大发了。
果不其然,返航面对的是逆风,操船难度骤然加大,不停地折向借风而行,劳心费力不说,船与船的队形维持,也变越来越吃力,远不如来时顺风顺水。
两百料广船采用双硬帆配置,沿海岸航行富富有余,一旦进入大洋,应变能力明显不足,只能先维持住船身稳定,确保不会倾覆,至于快点慢点,已经顾不上了。
船队在大洋中跌宕起伏,白天还能远近呼应,勉强相伴着前行,到了晚上,情况变的异常糟糕,光顾盯着风浪、洋流,注定会出现失联这种破事。
前行一天一夜,返航一天一夜,船队仅剩三艘随行,至于另外两艘,早已不在视线之内。
好在各船都带了六分仪和对讲机、望远镜,一边呼叫,一边缓缓而行,直到第三个傍晚,两艘失联船只才先后归队。
经历过第三个惊心动魄的夜晚后,又有一艘船只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