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朝重视教化,县试一般一年一次,县试在各县皆有考场,由本县官组织,考几场、考什么内容也由县官决定。
这任的溧水知县姓汪,江西人,四十多岁,同进士出身,刚刚候补上了溧水县的缺。
本朝选官非常重视出身,有“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之说。
汪知县考上进士的时候刚刚年过四十,作为官员正是年富力强,当打之年,但是三甲进士在京城谋到实缺也并不太容易。
殿试三年一考,每次考试都会录取一甲、二甲、三甲进士,人数少则百余人,多则几百人。
再加上乡试也三年一考,每次也会录取上千位举人老爷。
最后加上如今太平盛世,圣明天子,中华大地时不时遇到大事喜事,朝廷会开恩科,多产生一批进士举人。
经年累月,乌泱泱一大片读书人都在嗷嗷待哺,等着上任为官。
可官员岗位素来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加上皇亲国戚世袭候补一部分,皇帝高官恩封一部分,剩下好位置真是不多。
不过幸好汪进士家境还较为富裕,又蒙高人指点,经过四处活动打点,好歹外放到了江南富庶之地担任知县。
对此,汪大人已经十分满意,踌躇满志要做出一番政绩来。作为到任的第一场县试,汪知县非常重视。
谢凡并不知道汪知县的背景故事,举人进士们候补不容易也离他太过遥远,他只知道这个时代和明代高度相似,甚至国号也是明。
官员选拔方式也是和明代一致:科举的分为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只要院试考取了秀才,就算脱离平民阶层,享受一定特权,如果进一步考中举人或者进士就可以做官,进入士大夫阶层。
而成为童生只是读书人之路的第一步,拥有童生身份,才能称得上真正的读书人。
本朝的开国太祖也讳上朱下元璋,但是到了第二任皇帝,就和谢凡原来知道的明朝历史不一样了。
太祖十分爱重的太子朱标没有英年早逝,而是顺利即位,年号“昌顺”,享年七十有七,庙号高祖。
后续的皇帝里自然也不存在建文帝朱允炆,燕王朱棣也没有造反,自然也没有靖难之役。其他分封到各地的藩王们也没有很大势力。
到了谢凡这个时代,已经是本朝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佑德”,现在正是佑德九年。
结合转世前狸花猫所说,这个时代不在自己所知道的历史时空里,谢凡觉得自己仿佛回到了明朝,又不是自己知道的那个明朝。
如今的天子年号“佑德”,虽然有点像是房地产中介,但是历史上谢凡没有听说过。
其实谢凡对于明朝历史的种种细节本来也不甚了解,年号这种东西更是搞不清楚,只要年号不是“建文”或者“崇祯”这样一看就要天下大乱的,谢凡的小心脏就放回到肚子里了。
谢凡只求一个世界和平大环境。别赶上大规模战争或者极端气候,自己和这一世的便宜家人能好好过日子,吃饱穿暖。
如果能考上举人、发家致富、健康长寿就更好了。
综上所述,谢凡给这个时代的定义是“明朝的开局,但是不一样的发展。”
谢凡前世读的专业是理科,工作是电子技术方面,对于古代历史和社会,他不能说了如指掌,只能说一无所知,完全不能提供金手指。自己的专业技能又因为科技发展差距实在太大,没有办法施展。
因此谢凡只能放弃技巧,全是感情,一心一意考科举,按照祖父谢老秀才的科举经验,老老实实备考。
前世谢凡语文成绩马马虎虎,不过经过这些年勤奋背诵《四书五经》,也算是开发了大脑,记忆力大大提高。如今年仅十二岁的谢凡腹内已经存有许多文章,也算是腹有诗书。
谢家虽然不算富贵人家,但是谢凡从小只读圣贤书,虽然无功德,不曾事农桑,面皮长得白白净净,身型不胖不瘦。考虑到明朝是没有牙医的,谢凡很担心蛀牙,所以他很少吃糖,又有意爱护牙齿,睡前都用一点点盐或者布条沾上水轻轻擦拭牙齿,日常饮食注重荤素搭配,所以气色不错,生得唇红齿白,头发乌黑浓密。正是一副典型的年轻读书人样子。
有一说一,谢老秀才是懂科举的,至少是在乡试之前。报名之后,老秀才就给孙子开始了针对县试的特训。
因为本届县试是汪县令上任后组织的第一场,本县考生尚且不知道县令大人的喜好。老秀才便带着谢凡为《四书》各准备了两三篇文章,律赋、五言六韵试帖诗、五言八韵试帖诗也提前写了十来首。
并且把不同的段落适用什么主题都大概设计好,无论汪大人出什么题目,都可以有现成的锦绣文章或者美句佳词可以套用。谢凡觉得这个很像前世参加高考前背作文范文,好处是字数短很多。
老秀才又细细地向谢凡讲述了如何破题、立意、起承转合。无论县令大人出什么题目,都尽量转到自己准备好地立意上。如果实在靠不上,就歌颂当今是太平盛世,明君贤臣,河晏海清。总之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谢凡内心不禁吐槽:“还真是和前世的语文作文一样,无论如何,主题都要积极向上,而且要真情实感地积极向上。不知道写什么就赞美时代,讴歌美德,表达青年学子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老秀才告诉谢凡,县试重在选拔文字通顺,答对得体,通过率是很高的。考试后,县令大人或许还会与考生面谈,此时一定要注意举止稳重,不卑不亢,不可过于怯懦,也不可过于张扬。能够给县令大人留下好印象,被县令大人取中的概率就高了很多。
“可惜祖父也不曾面见过汪大人,如果见过,还能提点一二”,老秀才忍不住叹气到。
这边祖孙两人积极准备,家中其他人也在忙碌。祖母陆氏早就给谢凡准备好了参加考试的笔墨纸砚。又特意买了新料子,兰花给谢凡做了一身新冬衣,蓝色夹棉袍子,针脚又细又密,新棉花蓬蓬松松,穿上暖暖和和,看起来人也格外精神。
孙大娘每日都给谢凡特别准备饮食,每日都有一个鸡蛋或者一个肉菜,鸡蛋都是孙大娘提前剥好壳直接放到谢凡碗中,如果是肉菜,老秀才和陆氏则会非常默契地只夹一筷子,其余都留给谢凡。
经过这几年地相处,老秀才夫妇对谢凡毫无保留地疼爱关怀,家里仆人们也对谢凡照顾有加。前世独自生活的谢凡已经完全被谢家人为自己所作的点点滴滴打动,把他们当作了自己的家人。
虽然现代人的三观还是时不时和周遭环境不适配,但是对谢老秀才和陆氏也是发自内心敬爱和感激。对于参加科举,不仅仅是为了能改善自己的生活,谢凡也希望自己能撑起这个家,让全家十口人都能过上好日子。
临考前一天,谢老秀才带着谢凡和小厮福顺提前住到溧水县城唯一的客栈中。晚上特别吃清淡好消化的饮食,为了谢凡能够睡好,老秀才定了两间房,谢凡一人一间,自己和福顺一间。
谢凡带着谢家全家的希望参加县试,哪怕带了前世考试小能手的buff,心里也难免有些紧张。
谢老秀才可能看出了什么,睡前又大致给谢凡讲解溧水县城考场是什么样:科考棚是座北朝南,最南有东西辕门,外圈是木栅,圈成一个一大院,院北的正门叫“龙门”,候考就在龙门外。北面有三间大厅,中间为过道,考官坐西间,面向东面点名。北面有很多简易多排座位,考生就坐在里面应考。
最后老秀才说道:“乖孙儿,这是你第一次应考,纵然不中也是寻常。祖父当年也是第二次才考过,因为这个,还教你祖母多等了一年。”
谢凡一愣,心想:“原来还有故事?”
谢老秀才微微一笑,接着说道:“当年第一次参加县试太过兴奋紧张,一晚上都没睡着,第二日考试头晕脑胀,文章也做得不通顺,韵诗也有一处韵脚没压上。县令大人面试也应对得结结巴巴,前言不搭后语。自然第一场就落选,回家后垂头丧气,自怨自艾。
当时我已经同你祖母定亲,本来约定当年夏天就成婚。因为谢家人丁单薄,本来陆家是不愿意和我们谢家定亲的,是我父亲再三央求媒人才说成。我原想着考过县试再成亲面上也有光,可是偏偏县试落榜。我自觉配不上你祖母,又觉得惭愧,央求父母推迟一年。幸好第二年考过了县试,才娶到了你祖母。”
灯光下,谢凡看着祖父的脸色似乎有一抹羞赧,一向严肃的祖父也有如此的青葱岁月,正想说点什么,老秀才便叫谢凡早些睡觉,自己飞快起身,吹灭油灯,关门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