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发家致富考科举 > 第85章 首次面圣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怀揣着二十多两银子,谢凡想到祖母这几日身子不甚爽利。便绕道去请了前日唐监生所说李郎中,到苏州胡同新宅子里,为陆氏诊治。

趁着谢老秀才陪着妻子诊病,谢凡便悄悄找到福顺三人,四人分了稿费。

拿到三四两银子,福顺三人皆是兴高采烈,忙不迭表态以后还要再写。

谢凡倒有些担心《志怪录》销路不好,不甚兴奋。只说让三人一定保密,不可叫谢老秀才知道。不然祖父一定大呼此举有辱斯文。

幸好经过李郎中诊断,陆氏并无大碍。只是一路奔波,本就疲劳,加上南北两地气候不同,所以偶感不适。注意休息调养,不日便可痊愈。

陆氏感动于孙子孝心之余,又有些心疼诊金,暗暗对丈夫抱怨:“这郎中什么药都不抓,便要了乖孙三钱银子哩。”

谢凡曾在南京城里请过杨郎中,诊金可是五钱。所以倒没觉得北京城这位李郎中收费太贵。

他亲自将李郎中送到门口之后却并未回家,又请李郎中再去趟孙大人家,并将三钱银子诊金预先付了。

如今推崇礼教,谢凡一个年轻鳏夫,对着师长说妇人生产之事。总有些别扭。更何况,他并不想让孙大人觉得欠了自己人情。

所以今日既然请来李郎中为祖母诊治,便请李郎中再去趟孙家。李郎中出门一趟,得了双份诊金自然乐意,两人便一齐去了孙家。

果然孙大人见谢凡带来郎中,颇有些不好意思。谢凡忙说只是请郎中捎带脚过来,并不费事。孙大人方才接受,带着李郎中入内堂为妻子诊治。

诊治过后,李郎中告诉孙大人,母亲健康,胎相安稳。此外嘱咐须得适当注意饮食,避免胎儿过大,生产困难。

谢凡本在外间等候,见李郎中和孙大人出来,正欲起身。却见着孙大人母亲从里间急急忙忙追出来,嘴里还嘟嘟囔囔,说着岭南方言。

老人家一双天足,行走挺快,力气又大,紧紧拉着李郎中衣袖,不让其离开。李郎中是北京人,听不明白老太太说了什么,一脸尴尬,走也不是留也不是。

谢凡也愣住了,心想:“难道李郎中刚刚得罪了老太太?”

却见孙大人涨红着脸,忙不迭说着岭南话,似乎在劝说母亲。孙老太太只是坚持不撒手。她见儿子不听,又转向谢凡,好一番输出。

谢凡拿出做英语听力的劲儿,好不容易才明白,原来老太太是问李郎中,儿媳妇这一胎,是男是女。

孙大人见谢凡听懂母亲问话,尴尬之色更浓。谢凡也只好如实向李郎中转达老太提问。

李郎中听得谢凡“翻译”之后,也有些无奈。只是李郎中行医多年,经验丰富,早遇到过类似情形。于是之乎者也,说了些云里雾里之言。

说罢也不管老太太能否明白,便在谢凡相送之下,迈步出门。

出得孙家大门,李郎中才对谢凡附耳说道:“这家夫人尺脉跳动强烈,依老夫愚见,腹中多半为女胎。*”

其实方才见老人家言行,李郎中便猜到孙家人盼着弄璋之喜。所以说完,李郎中又叹了口气。

谢凡有些震惊于李郎中如此本事,又有些无奈。但也礼貌送走李郎中,再转头回孙家。

孙大人已劝好老母,见谢凡过来,提出做东请谢凡出去吃饭。谢凡推辞不过,两人便一同去吃羊蝎子。

孙大人心情郁闷,招呼伙计要了一壶酒,稍微劝了谢凡两杯。见谢凡推辞,也不勉强,自己闷闷喝了一整壶酒。

之后孙大人果然喝多。

他红着眼圈,对着谢凡说起,因为无子,妻子多年以来受了母亲多少白眼与苛责。

谢凡想起李郎中所言,心中不免难过。却并未告知孙大人,他想着,万一李郎中所言不准呢。

接着孙大人又提起孙小姐,说女儿年过廿岁,又是大脚,以后恐怕都嫁不出去。

若是此次能给女儿添个弟弟,女儿将来倒也有个依靠。

如果还是女儿,等自己夫妻百年之后,两个女儿只怕会孤苦无依。

一阵忧伤的无言之后,孙大人对谢凡提了一个请求:若此次还是女儿,希望谢凡能娶了自家大女儿。之后又补充说,若是嫌弃孙小姐蒲柳之姿,做妾也可以。

谢凡知道这是孙大人醉话,但也感于孙大人一派爱女之心。想到孙大人对自己一直照顾有加,便一口答应下来。

又再三保证,承蒙恩师厚爱,学生定不会让令嫒为妾,一定明媒正娶。

孙大人得了谢凡保证,满意点头,之后便醉倒过去。谢凡用了老大力气,方才将孙大人送回家去不提。

这头“粗制滥造”志怪故事都已经交稿,那边“精心编写”先帝实录也大功告成。

刘远和大人亲自率领一众翰林院编修、检讨,亲自面圣,将实录上呈御览。

因为只是在寻常面见天子,不须如同殿试、传胪仪式那般五拜三叩头。

刘大人带领众人一齐向天子稽首。即先跪拜,再两手拱合,叩头至地,并停留一段时间。接着双手奉上先帝实录,交予内侍。

皇上身着常服,端坐案前,受了众人行礼。

众人礼毕,天子便摆出一副和蔼可亲模样,抬手虚扶,招呼众人起来。还打发身旁内侍,搬来绣墩,为刘大人赐坐。其余人等则垂首侍立一旁。

虽然圣上面上带笑,谢凡却觉得天子笑里藏刀,感受不到丝毫放松。

前一阵因着张皇后之丧仪,皇帝看似陷于丧妻之痛,故而迁怒他人,发落官员。但是连迟钝如谢凡者,也渐渐琢磨出些门道来:

天子处罚官员,论轻重程度,分别有勒令致仕、罚没俸禄、下旨申斥。其中重点打击的官员,多数都曾触怒过皇上,或者反对过皇上主张。

张皇后崩逝,皇帝悲痛欲绝是真。

但也丝毫不耽误皇上借机清洗文武百官。甚至也不耽误继续晚间“播种”。宫中前几日还传出了喜讯,又有妃嫔怀孕。此次面圣,对于谢凡,可是首次近距离得见天颜。虽然垂首低眉,谢凡终于看清楚当今天子相貌。

皇帝看着莫约二十七八岁年纪,面皮白净,方额广颐,龙睛凤眼,颌下蓄须,仪表堂堂。说话常常面带微笑,眼角也浮现出些许笑纹。

只是谢凡总觉得,皇帝有些皮笑肉不笑,看起来怪吓人。也不敢如同参加传胪仪式一般,超然物外,专心发呆。他始终绷紧着神经,不敢丝毫大意。

嘉历皇上接过内侍送上先帝实录,只是略略翻看而已。便笑吟吟看向众人,说了些前朝之事。又问刘大人,这些事情在实录中是如何描述记载?

刘大人早有准备,胸有成竹,自然对答如流。

天子听得颇为认真投入,并连连微笑颔首。末了还夸奖了刘大人几句。

谢凡见此情景,想着:“看来皇帝今天心情倒是不错,对刘大人的回答也很满意。应该很快就完事儿了。”

可是谢凡又一次错误估计形势。正在他以为面圣顺利结束之时,天子突然发问,在场众人中可有己未科进士?

看来皇帝对于自己所钦点这一科进士,实在是颇有感情,格外关注。

谢凡正是己未科进士,连忙与几人一道开口答应。

皇上便对着几人亲切勉励了几句,还问了些日常起居、任职做事如何。

众人自然不敢不说好话,都捡了些好听的说了。

有人说到北京城中夏季炎热。却不知怎的,又让天子想到了张皇后。

皇上说了两句先皇后如何如何,便似乎又陷入对于皇后深深怀念之中,一脸悲痛。众人不知如何应对,只好噤若寒蝉。

谢凡也默默无言,却在心中暗自吐槽:“真能装,立深情人设,怕不是把自己都骗到了。”

突然却听得皇帝开口,询问众人可有人也曾经丧妻?

谢凡只觉头大如斗。因为他正是个鳏夫,只是从不自夸深情。

天子发问,不得不答。幸好此时丧偶也是颇为常见,另有两三人也曾丧妻。于是谢凡同几人一道答应了,旁人为了应景,都说了两句自己如何怀念亡妻。

只有谢凡,实在编不出来。他虽也觉得周倩娘年轻轻突然离世,十分可惜。但是两人实在并无感情,他想起亡妻的次数,可谓屈指可数。

皇帝接着又问几人,可曾续弦?

结果几人都已经再娶,除了谢凡。

这倒是让那些个,刚刚才自称怀念亡妻云云的,生出了几分尴尬。幸好天子并未多问他们,只是追问谢凡,与原配何时结婚。

谢凡如实说道:“臣于嘉历二年由祖父做主,迎娶同县周氏。可惜婚后几日,周氏因病医治无效,不幸夭折。”

别的谢凡也说不出什么,只好干巴巴说了这几句。

如今正是嘉历七年。皇帝有些诧异,谢凡年纪轻轻,还是家中独子,居然鳏居五年都未曾续弦。

又愣愣出神一会儿,方才叹息一声说,纵然南园遗爱,故剑情深**。也该尽早成家,绵延子嗣,承继香火。

谢凡当然老老实实答应下来,心中却想着:“我没再结婚倒不是因为感情,是我实在不喜欢包办婚姻,宁愿单身。

加上北京城房价贵,原来都买不起大房子。

皇帝,高大人还有祖父,甚至孙大人,都是这一套价值观。”

也许是说到子嗣香火,皇帝便又随意问了刘大人一句,何时应立太子?

太子事关国本,圣上可以轻易地问,臣子却不敢轻易地答。

刘大人连忙起身,一本正经对曰:“教元子(长子)以重国本。然元子婴弱,怡再稍俟年岁也。”

这便是刘大人在一本正经打太极了。

依照礼教,若无嫡子,当立元子。但是皇帝如此年轻,谁知道会不会再册立皇后,再生出嫡子呢?

所以说完应当立元子之后,刘大人又说现在皇长子还小,应该等着年纪大些再立。

刘大人多年宦海沉浮,滴水不漏。果然说了个模棱两可,但是决叫人挑不出毛病的话来。

圣上半眯着眼睛,微微答应两声,看不出态度。却突然看向谢凡,问他有何见解?

突然被天子问及国本大事,谢凡手掌心中顿时冷汗涔涔。当下决定划水,表示同意刘大人观点。

谢凡刚刚说出“臣附议”三字,便听得皇帝轻哼一声:“嗯?”

“完了,皇帝这是不满意吗?可是这种重大问题,我一个七品芝麻官,怎么配回答,这是要搞我吗?”谢凡一颗心如坠冰窟。

担心起自己若是遭了皇帝斥责甚至厌弃,仕途乃至小命怕不是要一齐完蛋。祖父祖母可怎么办。

于是将心一横,又重重说了个:“然”。

接着说道:“或立长、或立嫡、或立贤,自古难决。纵贤明之君,政通人和,亦有祸起萧墙。

若早立太子,或有唐太宗故事。若不立太子,恐有宋仁宗故事。”

唐太宗与宋仁宗,在历代封建君主之中,都荣获了较高评价。但是两人在位期间,都因为继承人问题闹出过风波。

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大名鼎鼎。不过本人便是残害手足兄弟,发动玄武门之变上位。

而他上位之后也因为立储一事,焦头烂额。先后废了长子李承乾,与三子李泰。最后才立了九子李治。

宋仁宗名气不如前者,但是也深受爱戴一位君主。他则是早年自己身子骨不争气,一直没生出儿子。

不得已抱养了濮王赵允让第十三子赵宗实,养在曹皇后膝下。

可突然生出一个儿子,他又将赵宗实送出宫去。结果却连丧三子,一个亲生儿子都没留住。

不得已又将赵宗实接回来,立为皇子,最后传位于赵宗实。

唐太宗与宋仁宗故事,可以说是正中封建帝王立储君之痛点。

这话果然引起了天子兴趣,皇上稍稍正襟危坐,眼神示意谢凡继续说下去。

注释:

*中医号脉分辨胎儿性别并无权威证明,请勿用于实际。

**指汉宣帝刘询与其结发妻子恭哀皇后许平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