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们说了,康熙权利欲望非常强,所以军队的掌握也一直很好,大阿哥胤褆想将康熙也一并拉下来,基本上是不可能。
原本,八阿哥胤禩这个人,康熙是非常喜欢的,并且也确确实实的没有想过坑他,可是八阿哥这个人却主动跳出来,代替了大阿哥胤褆成为了新的制衡胤礽的阿哥。
这种制衡,已经是太子胤礽被复立之后的事情了。
我们看历史的时候,总是容易忽略一个事情,就是很多皇帝明明很喜欢这个儿子,可就是不能把这个儿子给立为太子,总有一种这个皇帝被大臣们胁迫的感觉。
这里我们来说两个故事,都是明朝的故事。
第一个是永乐皇帝朱棣
朱棣曾经给自己的老二汉王朱高煦开过一张空头支票,看样子是打算让他当皇帝,并且因为太子朱高炽有些残疾,而朱高煦英武不凡,所以朱棣想废太子,最终还是没有废。
故事大概就是这样,但是你要明白一点,朱棣是一个说干事情就干事情的人,从来不会因为一句好圣孙就轻易来改变主意,这都是骗人的,朱棣之所以不立朱高煦,说白了还是更喜欢朱高炽。
对于朱高炽来说,他虽然身有残疾,却意志坚定,能够带领人抵挡住李景隆大军进攻北平。
也能在朱棣当上皇帝之后,为他处理朝政,能让他安心打仗。
这些都是朱高炽的优点,朱高炽能办到的,朱高煦绝对做不到。
细细思量之下,朱棣还是最喜欢朱高炽的,所以没有废太子,如果朱棣真的铁了心想废太子,大臣们是拦不住的。
还有一个例子,也是明朝的皇帝,着名的明神宗,万历皇帝。
万历喜欢福王朱常洵是不假,可是在他临终的时候认可了朱常洛,如果万历一定要坚持立福王朱常洵为太子,说句不好听的话,大臣们绝对拦不住。
谁阻拦就杀谁,当官的那么多,总有几个没骨气的人。
再说了,天底下这么多人,还差这几十个当官的吗?
所以说,如果皇帝喜欢哪个儿子,一定会让他当太子,无论是嫡子还是庶子,爱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是根本不会考虑后果的。
而大阿哥胤褆或许知道自己是康熙安排来制衡太子胤礽的人,只不过对胤褆而言,扳倒太子是他唯一的出路。
明珠在的时候就一直和索额图对着来,所以在大阿哥胤褆看来,如果胤礽真的登基了,自己绝对没有好果子吃,既然结局必死无疑还不如放手一搏了。
可大阿哥胤褆低估了一点,那就是太子胤礽的秉性,说实话,我们现在看胤礽的史料,基本负面的比正面的要多,而看朝鲜的史料,太子胤礽的形象还是比较正面的。
别人不说,就说托合齐这个人,这个人应该算是太子胤礽的亲信了,胤礽被废之后,托合齐就玩起来了墙头草,不但把太子胤礽一顿臭骂,还骂了索额图,甚至还上奏折参了太子的亲家。
这样的人,太子胤礽复出之后依旧重用,别说自己的大哥了。
种种的细节都表明,太子胤礽是一个比较成熟的政治家!
因为托合齐的这些奏折,胤礽是有机会看到的,可托合齐又重新依附胤礽之后,却并没有任何害怕。
说明胤礽并不是一个喜欢打击报复的人。
所以,太子胤礽真的登基,大阿哥胤褆或许也能平安着陆。
对于康熙来说,他所布置的局是非常好的,保持太子胤礽地位的稳固性,并且不断的给太子胤礽找对手,这些人只能牵制胤礽,如果有人想把太子拉下马,自己出手用雷霆手段解决这个问题。
康熙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可对于大阿哥等人来看,那就完全不是一回事了。
只不过,再好的局也有失控的可能,到了康熙四十七年的时候,张明德事件突然爆发,直接将这几个阿哥们全部卷入到了谋杀太子之中。
这就出乎康熙的意料了!
皇子为了上位,能够杀太子,杀了太子之后假如这个皇子还想马上登基,他接下来要杀谁,康熙不用猜就知道。
至此,局面彻底算是失控了。
而一废太子的根本原因,其实也不在于康熙的十八阿哥胤衸生病,之所以康熙去木兰围场要将这个八岁的小阿哥带过去,也不过是因为成年的阿哥们康熙已经全部都不信任了,康熙想得到亲情,只能从年幼的孩子们身上寻找。
不得不说,这也是一种悲哀!
所谓孤家寡人,估计也就是康熙到了这个地步才明白的事情。
而十八阿哥生病,太子胤礽反应不大,也是正常表现,这一点康熙也知道,因为太子胤礽的长子是十一岁的时候去世的,这可是康熙的嫡长孙,而那个时候的胤礽正好跟随在康熙身边在外面出差,所以康熙也理解胤礽,估计也是习惯了。
自己亲儿子去世,太子胤礽反应都一般,何况一个亲弟弟。
而之所以康熙发这么大的火,是因为康熙突然想到了一个非常可怕的事情,胤礽之前一直都是比较重视康熙的感受,自己亲弟弟死了,就算太子胤礽冷静,可康熙是真的难受,可唯独这一次太子胤礽当着康熙的面表现出来了异常平静,这本身就是一个不寻常的信号。
那么,这个时候的康熙脑海之中只会有一个疑问,太子胤礽为何如此平静,压根就不顾及自己的情绪呢?
所以,一个大胆的结论就瞬间从康熙的脑海之中出来了,康熙当时就认定了胤礽已经做好了要上位的准备,胤礽想上位,唯一的办法就是弑君。
以前的父慈子孝,胤礽也就没有必要再展现出来了。
其实到这里的时候,康熙也只是怀疑,只不过康熙是皇帝,他的怀疑虽然没有证据,可在他这个位置上面,能先动手绝对不会落在人后。
在这种情况下,有意思的事情就发生了,康熙让大阿哥胤褆来担任这一次的保卫工作,针对谁,恐怕不言而喻了,事后的胤礽估计想明白了,惊恐之余来向康熙解释,却因为害怕而在外面看了两眼。
这才有了后来的窥探康熙!
而整件事情上面康熙只说了一句真话,这句话是康熙在描述自己当时的心情说的,这话就写在了废太子的诏书上面
“朕未卜今日被鸩、明日遇害、昼夜戒慎不宁。”
对啊!
因为怀疑,所以康熙变得疑神疑鬼,不知道哪天就被杀了,所以整夜都睡不好觉。
这才是整个一废太子中,康熙最真实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