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复跟程咬金称兄道弟的,坐在一块吃饭喝酒,程家的姑娘小子们出来,程咬金让他们叫叔叔。

李复也没比他们大上多少.......

自己的夫人本身与程家的女儿关系也不错,但是一成亲,辈分都跟着涨了。

自己的老丈人,当年也是瓦岗军的一员,跟程咬金,秦琼他们关系也还不错,家里的内眷相互之间也都熟悉。

所以几家小辈以前在长安城经常约在一块,不算稀奇事。

回到王府之后,孙思邈将自己带着的药箱等用具,都放回了自己住的院子里。

李复则是去了书房的院子待着。

这会儿天气比起以往,暖和多了,午后的太阳光照在人身上,温和而不热烈,暖烘烘的,待在院子里甚至比待在屋子里要舒坦的多。

小桃正在书院子里打扫,一只手抱着个铜盆,盆底有些清水,一只手探进铜盆的水里,不断的将水往外撩拨,让水落在地上。

这边一块,那边一块的水渍,很快,院子里的青石板上就落下许多水来。

小桃见到自家郎君来了院子里,脸上带着可爱的笑容,跟李复打招呼。

“郎君,您回来了。”

“恩。”李复应声,走到廊下,坐在了门口放着的小竹椅上。

“这打扫院子的事儿,怎么不让其他人来?”李复说道:“你就收拾收拾屋子就行了。”

“今日闲来无事,奴婢能做的就自己做了。”小桃一边说着,一边将铜盆重新放在架子上,拿起了笤帚,开始打扫院子里的青石板路。

先撒了水,再打扫,扫起来就不会让尘土飘扬的到处都是了。

李复靠在椅子上,吃饱了回来这一坐下,就开始犯困了。

干脆找个舒坦地方眯一会儿吧。

李复起身,进了屋里。

原先放在外面的躺椅,因为之前天气寒冷,过冬天,就收回了书房里,放在窗户旁边,正好躺在上面,多少还是能晒着点太阳。

外面廊下的竹帘子没放下来,阳光不至于被遮挡住。

躺在躺椅上,轻微的摇摇晃晃。

很快,李复的睡意就上来了。

朝中的事情忙活完了,尘埃落定之后,李复也没有什么需要操心的了,无所事事之下,就会觉得无聊。

大中午的躺在书房里睡觉,媳妇儿还不在家。

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

小桃打扫完了外面的地面,往后一回头,廊下不见了自家郎君的身影。

也没见人出院子啊。

小桃走进书房里,才见到自家郎君躺在躺椅上,晒着太阳睡着了。

赶忙去拿了毯子,给盖上。

又看着将廊下的竹帘,轻轻放下来一点点,别晒着脸。

东市上,李韶和自己的两位好友从绸缎铺子里出来,脸上都带着喜色。

“这铺子里又上了新花样,真是好看啊,到时候就等着新衣裳做出来,肯定更好看。”

“是啊,我家中虽说也还有一些,但是那都是老纹样了。”

李韶笑着应和。

自家库房当中的丝绸,虽然知道有不少,但是具体是什么模样的,她还真没仔细去看。

放在库房里也是放着,王府产业当中,在长安城东西两市还有不少铺子,要不,也开个绸缎铺子,将家里用不了的那些,拿出来消耗一二......

李韶心里已经开始盘算了。

“最近长安城,多了好些个胡人。”

“谁说不是呢,大唐平了突厥之后,四海升平,知道咱们大唐强大,现在都开始往长安来了。”

“听说,咱们大唐的好东西,在他们番邦那里,能卖出好的价钱,商人都是无利不起早的,那些胡商往来一趟,可是能挣不少钱呢。”

“还有还有,现在各国都派遣使臣来长安,朝见咱们陛下呢。”

“真好。”

三个女孩子走在街上,叽叽喳喳的聊着天。

“那不是太仆寺的车马吗?”秦家娘子指着不远处:“太仆寺的官员?他们身边的那两个人,好像看上去,不像是咱们大唐的人。”

“恩?可是,又好像没有什么区别啊?”

“虽然看上去区别不大,但是一眼还是能看出来有些不一样的,具体哪儿不一样,我又不知道该怎么形容。”秦家娘子说道。

“是因为,个头矮一些,气质跟大唐人不一样吗?”李韶问道。

“对对,有点这个意思。”秦家娘子连连点头应声。

而不远处的那两个人,在太仆寺的官员的陪同下,游览着东市,手里还带着本册子,不断的在册子上写写画画。

“这些是我这些日子以来,在大唐的所见所闻,详细的记录下来,将来回去之后,好进献给我们的王上。”古麻吕说道。

太仆寺的官员点头应声。

“哦,原来是这样。”

“我还有一个愿望。”义直古麻吕再次开口

“什么愿望,或许,我还能帮上你。”太仆寺的官员看向义直古麻吕。

“大唐的建筑瑰丽雄伟,不是我们国家所能比的,不知能否向你们要一些建筑方面的图纸,我们回国之后,也好模仿。”

“这个倒是不难,我会安排人去做的。”太仆寺的官员应下了。

“对了,最近这两天,我听说,长安城里,有什么比赛,就在我之前看过的,那个雄伟的建筑里举行?”义直古麻吕的目光中带着几分期盼。

“哦,你是说,贞观竞技馆。”太仆寺的官员笑了笑:“没错,是在那里,有马球比赛,而且,还不止是一场,说起来,那竞技馆,也是才刚刚建造完成没多久,长安城里,可是有不少人,都期待着之后的比赛呢。”

几人一边走着,太仆寺的官员一边跟他们解释马球比赛的事情。

半下午的时候,李复还在书房里打盹呢。

石头匆匆忙忙来到了书房的院子里,见到小桃坐在廊下,偷偷多看了几眼。

“你小子发什么愣呢?”小桃倒是看到了石头,见他匆忙进来,也不说话,就站在那里看自己,眉头一皱。

石头他,得病了?

石头回过神来,连连摇头。

“没事,没事。”石头嘿嘿一笑,随后想起了正经事,神色也严肃了几分。

“郎君呢?”石头问道。

“在屋里呢,睡着了。”小桃回应:“有要紧事?”

石头摇摇头,随后想到了什么,又点点头。

他也不知道这事儿,算不算要紧事。

“你这是什么反应?”小桃也看不明白了。

“就,我也不清楚,这事儿,是好长时间之前,郎君让我留意的了。”石头说道:“就是让东西两市所有商铺的掌柜的,都留意一二,有了消息,让回禀。”

“小桃,你还记得,郎君说过的倭国人吗?”石头问道。

小桃仔细回想了一番。

“记得。”小桃说道:“当初郎君说,将来会有倭国人来长安。”

随后,小桃似乎是想到了什么:“你是说,他们来了?”

石头点头。

“在东市现身了,有太仆寺的官员陪同。”石头说道:“咱们家郎君,真是料事如神啊。”

小桃撇了撇嘴:“当初郎君的话,你也没全听明白啊。”

“倭国人,在隋朝的时候就来过了,中原王朝一强盛,他们就知道过来了,这帮家伙,不是什么好东西。”小桃的脸上带着几分不屑:“这是瞧着咱们好了,过来谄媚了,谄媚上一阵子,就想从咱们这儿捞好处了,人都是无利不起早的,更别说,郎君都说了,那帮人,都不算人。”

小桃说完之后,转身就朝屋里走去。

这种令人讨厌的人来了长安,可得跟郎君说说。

之前郎君还挺上心的呢。

李复在躺椅上,也没睡的有多沉,朦朦胧胧的听到外面有人在聊天。

小桃来到李复身边,轻声唤着李复。

“郎君。”

“恩?”李复迷迷糊糊的睁开眼。

“郎君,石头来了,有要紧事。”小桃一脸严肃。

李复听到这个,可就不困了。

“什么事?”李复朝着窗外望去。

小桃起身,来到门口,招手让石头进来。

李复看了看门口进来的石头,又转头看了看小桃。

哦豁?

要紧事?

不能是........

李复眯了眯眼睛,上下打量着石头。

这小子行啊。

这才多久?这就拿下了?

不戳啊,针不戳啊。

石头拱手行礼。

“郎君,东市上,发现了倭国人,他们身边,还有太仆寺的官员陪同。”石头直接开门见山的将消息告诉李复。

“啥?!”李复瞪大了眼睛。

倭国人?!

贞观四年,遣唐使。

冬天结束后,战争也结束了,四方各国派遣使者到长安来。

倭国人来的也够快啊。

这就到长安了。

李复的脸上带着严肃和认真,站在原地,大脑飞速运转。

太仆寺的官员陪同着倭国的使者。

也就是,他一来,就跟朝廷接触上了。

玛德,真快,快到都找不到机会下黑手。

狗日的也是真聪明啊。

“石头,去找老周,让他想办法打听打听倭国遣唐使的事。”李复说道:“事无巨细,我都要知道。”

“是。”石头拱手应声。

等到石头走了之后,李复在书房中来回缓缓踱步。

“郎君,既然他们不是什么好人,要不,咱们找个机会.......”小桃的小脸上也是一脸认真:“伍护卫他们是专业的,肯定不会留下什么痕迹,郎君要是不放心的话,让伍护卫他们再找别人就是了,从以往的经验来看,长安城里干黑活儿,要钱不要命的人,也不是没有。”

李复挑了挑眉,看向小桃。

这丫头,这两年变化真是不小啊。

这黑活儿,黑话什么的,六的一批。

“你想的太简单了,人家一来,以使者的身份到了长安,朝廷的官员,看在他们使者的身份上,是要尽心尽力的招待着的。”李复说道:“如今大唐声名在外,官员们可不敢怠慢,要是做的哪儿不好了,有损的是大唐朝廷的威严。”

“所以,人家过了官面上,咱们就不好动手了。”李复笑道:“不过也没关系,又不是没有办法。”

遣唐使的目的,不是来朝拜李二凤的,来到长安之后,他们是想要学习中原的文化,想要学习先进的知识技术,然后带回岛国去,让他们自己的国家发展,强大起来。

李复又岂能遂了他们的愿?

听说国子博士里,陆老头有个同事,叫做孔颖达.......

李复眼睛一眯,嘴角微微扬起。

好,好啊。

孔颖达,孔家人。

孔老夫子的后人,出了名的出身好,有学问,名头响彻大唐的大儒啊。

儒学家,经学家,易学家。

挺好。

国子监的博士还有不少,专心致志研究儒学,教导学生的。

大唐嘛,海纳百川,胸怀宽广,想要来大唐学习文化知识,儒学,那是绕不开的大学问。

学呗。

李复心中琢磨了一会儿,也打定了主意。

反正这事儿,明面上绕不开李二凤。

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大唐皇帝陛下李二凤的金银山上长了倭人。

那怎么行?

马球比赛的前一天,李复进宫了。

奔着甘露殿去了。

内侍告知李复,说皇帝陛下现在正在两仪殿,李复不听,就是要在甘露殿等候。

顺带着还告诉内侍,到时候陛下来这边的时候,身边最好带上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

接触这么久了,李复也看出来了。

还是得他们仨。

脸皮厚,心还黑,又不迂腐,政治手段高,怎么说呢,玩政治的,心都脏,这仨,属于有底线的,但是能就事论事顺带着手动调整底线的。

无非就是,挪一挪。

商议要紧事,带什么魏征啊。

尤其是要下黑手的时候,更不能让魏征听到一点动静了。

所以,针对倭国的事情,只是李复和李世民两人暗戳戳的惦记,还不够。

倒不如将他们仨一块叫上,关起门来慢慢商议。

哪怕现在倭国老实的跟条狗一样,那也要防患于未然。

根性如此,指望着他们改了,不去吃......

狗改不了吃.......